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364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包括中置卡盒、保险杠与反弹卡角,所述反弹卡角活动安装在保险杠的两侧外表面,所述反弹卡角与保险杠之间通过转轴对接固定,所述反弹卡角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导轮,所述反弹卡角的内侧内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轮,且反弹卡角的内侧靠近第二转轮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之间通过弹簧顶杆对接固定,所述保险杠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伸缩滑杆,所述保险杠与伸缩滑杆之间通过连接卡套对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可以避免冲击力直接传递至车身,使得车厢内的乘客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对客车提供更为全面的吸能保护,提升客车安全水平。

A Passenger Car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碰撞吸能结构
,具体涉及到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更具体的是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该客车碰撞吸能结构是一种在客车产生碰撞现象时,对客车进行减震保护的一种吸能结构,利用该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可以吸收客车外部撞击力,降低车厢内乘客的震感,对乘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比文件CN201907520U公开了一种底架端部吸能结构,包括吸能框架、吸能箱和吸能材料,吸能箱固定在吸能框架上,吸能箱由箱体、碰撞柱、防爬板、导轨、定位销组成,碰撞柱通过螺栓与箱体连接,防爬板和导轨通过焊接与箱体形成一体,装配时将吸能箱和吸能材料按顺序装入带有滑槽的车体内,与本专利技术相比,其不具有多向吸能结构,使得其无法对客车四周进行吸能保护操作,安全性较差。现有的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客车碰撞吸能结构,直接固定在车身底盘处,使得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在产生撞击现象时,撞击力直接作用在车厢上,令车厢内的乘客感受到剧烈的震感,安全性较差;同时传统客车碰撞吸能结构无法对客车的侧边进行减震吸能保护,客车侧边强度较低,使得客车侧边碰撞时容易产生变形现象;传统客车碰撞吸能结构不具有拐角保护功能,无法对客车的四角进行保护操作;功能比较单一,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客车碰撞吸能结构,直接固定在车身底盘处,使得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在产生撞击现象时,撞击力直接作用在车厢上,令车厢内的乘客感受到剧烈的震感,安全性较差;同时传统客车碰撞吸能结构无法对客车的侧边进行减震吸能保护,客车侧边强度较低,使得客车侧边碰撞时容易产生变形现象;传统客车碰撞吸能结构不具有拐角保护功能,无法对客车的四角进行保护操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通过设置伸缩滑杆,使得保险杠具有伸缩减震结构,可以避免冲击力直接传递至车厢内部,对乘客起到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可以对客车的侧边进行吸能保护操作,通过设置反弹卡角,可以对客车的拐角处进行减震操作,对其起到反弹保护的作用,提升其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包括中置卡盒、保险杠与反弹卡角,所述反弹卡角活动安装在保险杠的两侧外表面,所述反弹卡角与保险杠之间通过转轴对接固定,所述反弹卡角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导轮,所述反弹卡角的内侧内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轮,且反弹卡角的内侧靠近第二转轮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之间通过弹簧顶杆对接固定,所述保险杠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伸缩滑杆,所述保险杠与伸缩滑杆之间通过连接卡套对接固定,所述伸缩滑杆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卡盒,所述伸缩滑杆与弹簧卡盒之间通过对接顶板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卡盒的内侧靠近对接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内扣,所述伸缩滑杆的内侧贯穿开设有滑动内槽,所述中置卡盒活动安装在两组伸缩滑杆之间,所述中置卡盒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中置卡盒的内表面靠近第一卡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套柱,所述固定套柱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中置卡盒的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导柱,所述中置卡盒的另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一导柱,且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均通过固定套柱和中置卡盒对接固定,所述第一导柱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侧杆,所述第二导柱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侧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保险杠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挂耳,第二导柱与第一导柱均通过限位卡槽和第二侧杆与第一侧杆对接固定,第二侧杆与第一侧杆的底部均固定套接有固定底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卡套的内侧贯穿套接有连接栓,且连接卡套通过连接栓与保险杠对接固定,所述保险杠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所述中置卡盒的上部中间位置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圆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均通过连接卡条和反弹卡角对接固定,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转轴,且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环形槽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中置卡盒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卡架,且滑动卡架的内侧贯穿开设有移动滑槽,所述中置卡盒通过滑动卡架与底盘对接固定,所述弹簧卡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套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动导轮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保护圈,所述滑动导轮与反弹卡角之间通过转杆对接固定,弹簧内扣的底部固定套接有对接栓杆,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的内侧均设有减震气囊,且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垫板。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的使用方法,该客车碰撞吸能结构的具体使用操作步骤为:步骤一,利用螺栓将弹簧卡盒固定在客车底盘底部,通过对接顶板对穿过弹簧卡盒的伸缩滑杆进行限位固定,配合连接卡套利用连接栓将伸缩滑杆固定在保险杠上,外力撞击保险杠时,使得保险杠通过弹簧内扣配合伸缩滑杆向内移动;步骤二,利用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将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套接在中置卡盒上,通过中置卡盒内的弹簧销使得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碰撞后向内移动;步骤三,利用反弹卡角内的第二转轮,使得反弹卡角碰撞时通过第二转轮在反弹卡角内的横杆上横向移动,通过弹簧顶杆使得反弹卡角向内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伸缩滑杆,使用者利用弹簧卡盒卡接伸缩滑杆,使得伸缩滑杆可以在弹簧卡盒内移动,同时利用弹簧卡盒将伸缩滑杆间接固定在客车底盘底部,通过伸缩滑杆的连接卡套将伸缩滑杆固定在保险杠上,当保险杠遇到撞击现象时,伸缩滑杆通过弹簧卡盒内的弹簧内扣对保险杆进行弹性减震操作,使得保险杠在遇到撞击时向内移动,有效防止保险杠直接将冲击力传递至车厢,对车厢起到很好的吸能保护作用,令车厢内的乘客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弹簧卡盒起到间接固定作用,使得该客车碰撞吸能结构活动安装在客车底盘底部,对客车底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通过设置中置卡盒,利用中置卡盒配合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将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固定在客车底盘的两侧,当客车两侧产生冲击现象时,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在第一导柱与第二导柱的作用下,配合固定套柱的弹簧销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向移动,通过第一侧杆与第二侧杆可以减少客车侧边的冲击力,配合保险杠使用,可以使得该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具有三面保护作用,同时利用滑动卡架,可以使得中置卡盒做横向位置移动,配合伸缩滑杆内的滑动内槽,可以使得该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同时完成多角度吸能减震操作。3、通过设置反弹卡角,反弹卡角利用弹簧顶杆固定在保险杠的两端,当客车拐角产生碰撞现象时,反弹卡角受撞击影响在转轴的作用下向内移动,通过反弹卡角内的弹簧顶杆,对反弹卡角进行弹性支撑操作,第二转轮可以在固定弹簧顶杆的同时,配合反弹卡角令弹簧顶杆完成角度旋转操作,提升反弹卡角的角度转动范围,对客车拐角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客车拐角在碰撞时出现变形现象,利用反弹卡角可以对其进行凹陷复位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弹簧卡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中置卡盒的整体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第一侧杆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客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置卡盒(8)、保险杠(1)与反弹卡角(3),所述反弹卡角(3)活动安装在保险杠(1)的两侧外表面,所述反弹卡角(3)与保险杠(1)之间通过转轴对接固定,所述反弹卡角(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导轮(17),所述反弹卡角(3)的内侧内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轮(28),且反弹卡角(3)的内侧靠近第二转轮(28)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轮(27);所述第二转轮(28)与第一转轮(27)之间通过弹簧顶杆(29)对接固定,所述保险杠(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伸缩滑杆(7),所述保险杠(1)与伸缩滑杆(7)之间通过连接卡套(16)对接固定,所述伸缩滑杆(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卡盒(4),所述伸缩滑杆(7)与弹簧卡盒(4)之间通过对接顶板(13)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卡盒(4)的内侧靠近对接顶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内扣(12);所述伸缩滑杆(7)的内侧贯穿开设有滑动内槽(11),所述中置卡盒(8)活动安装在两组伸缩滑杆(7)之间,所述中置卡盒(8)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20),所述中置卡盒(8)的内表面靠近第一卡槽(2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22),所述第一卡槽(20)与第二卡槽(22)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套柱(18),所述固定套柱(1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销(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置卡盒(8)、保险杠(1)与反弹卡角(3),所述反弹卡角(3)活动安装在保险杠(1)的两侧外表面,所述反弹卡角(3)与保险杠(1)之间通过转轴对接固定,所述反弹卡角(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导轮(17),所述反弹卡角(3)的内侧内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轮(28),且反弹卡角(3)的内侧靠近第二转轮(28)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轮(27);所述第二转轮(28)与第一转轮(27)之间通过弹簧顶杆(29)对接固定,所述保险杠(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伸缩滑杆(7),所述保险杠(1)与伸缩滑杆(7)之间通过连接卡套(16)对接固定,所述伸缩滑杆(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卡盒(4),所述伸缩滑杆(7)与弹簧卡盒(4)之间通过对接顶板(13)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卡盒(4)的内侧靠近对接顶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内扣(12);所述伸缩滑杆(7)的内侧贯穿开设有滑动内槽(11),所述中置卡盒(8)活动安装在两组伸缩滑杆(7)之间,所述中置卡盒(8)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卡槽(20),所述中置卡盒(8)的内表面靠近第一卡槽(2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22),所述第一卡槽(20)与第二卡槽(22)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固定套柱(18),所述固定套柱(1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销(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卡盒(8)的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导柱(10),所述中置卡盒(8)的另一侧活动套接有第一导柱(5),且第一导柱(5)与第二导柱(10)均通过固定套柱(18)和中置卡盒(8)对接固定,所述第一导柱(5)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侧杆(6),所述第二导柱(10)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侧杆(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挂耳(2),第二导柱(10)与第一导柱(5)均通过限位卡槽(24)和第二侧杆(9)与第一侧杆(6)对接固定,第二侧杆(9)与第一侧杆(6)的底部均固定套接有固定底环(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孙全胜李腾陈南虎朱帅石岛金龙布姚志章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汽瑞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