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杆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54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操作杆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杆举升装置。操作杆举升装置包括背包、机械臂和控制器;其中,机械臂的一端均与背包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抓手,抓手用于抓取操作杆;控制器和机械臂均与电源连接,控制器与机械臂电连接,且机械臂用于带动抓手移动;背包上设置有两个背带,两个背带分别用于挎在工作人员的两个肩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能够将操作杆的重量转嫁到工作人员的肩膀和背部,肩膀和背部能够承受手臂所不能承受的重量,便于工作人员举升质量较大的操作杆,给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Operating rod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杆举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操作杆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操作杆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装设接地线一般都会用到操作杆,目前,一般都是工作人员依靠手臂的力量抬举操作杆,并进行操作的;然而,有些操作杆太重,工作人员单纯依靠手臂的力量难以将其抬起,给操作带来困难。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质量较重的操作杆难以操作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杆举升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质量较重的操作杆难以操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包括有背包、机械臂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背包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抓手,所述抓手用于抓取操作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机械臂均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机械臂电连接,且所述机械臂用于带动所述抓手移动。所述背包上设置有两个背带,两个所述背带分别用于挎在工作人员的两个肩膀上。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机械臂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机械臂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背包的两侧。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机械臂与所述背包固定连接。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源为电池。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背包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背包开设有空腔的位置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覆盖在所述空腔上。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包可拆卸连接。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机械臂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关节、第二关节、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背包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关节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抓手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均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分别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关节包括第一滚轴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滚轴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滚轴部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铰接部的铰接轴线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套筒部,所述第一套筒部与所述第一滚轴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关节包括第二套筒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套筒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且平行于竖直面,所述第二铰接部的铰接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滚轴部,所述第二滚轴部与所述第二套筒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主要由背包、机械臂、控制器组成,机械臂能够获取电源的电能以供自身摆动需要,控制器能够获取来自电源的电能,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控制机械臂的摆动状态,从而,能够利用机械臂的摆动带动安装在机械臂上的抓手移动到目标位置,以使得抓手能够抓取操作杆并能在机械臂的驱动下带动操作杆移动,实现对操作杆的抬举移动。使用时,可将背包上的两个背带挎在肩膀上,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机械臂摆动,以使得抓手能够抓取操作杆,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机械臂摆动,以使得操作杆能够被机械臂带动到目标位置。很显然,本技术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能够将操作杆的重量转嫁到工作人员的肩膀和背部,肩膀和背部能够承受手臂所不能承受的重量,便于工作人员举升质量较大的操作杆,给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包与固定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关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关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背包;2-机械臂;3-抓手;11-背带;12-盖板;21-固定杆;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4-第一关节;25-第二关节;26-第一电动推杆;27-第二电动推杆;211-第一套筒部;231-第二滚轴部;241-第一滚轴部;242-第一连接部;243-第一铰接部;251-第二套筒部;252-第二连接部;253-第二铰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操作杆举升装置,包括背包1、机械臂2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机械臂2的一端均与所述背包1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抓手3,所述抓手3用于抓取操作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机械臂2均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机械臂2电连接,且所述机械臂2用于带动所述抓手3移动。所述背包1上设置有两个背带11,两个所述背带11分别用于挎在工作人员的两个肩膀上。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操作杆举升装置,主要由背包1、机械臂2、控制器组成,机械臂2能够获取电源的电能以供自身摆动需要,控制器能够获取来自电源的电能,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控制机械臂2的摆动状态,从而,能够利用机械臂2的摆动带动安装在机械臂2上的抓手3移动到目标位置,以使得抓手3能够抓取操作杆并能在机械臂2的驱动下带动操作杆移动,实现对操作杆的抬举移动。使用时,可将背包1上的两个背带11挎在肩膀上,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机械臂2摆动,以使得抓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机械臂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背包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抓手,所述抓手用于抓取操作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机械臂均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机械臂电连接,且所述机械臂用于带动所述抓手移动;所述背包上设置有两个背带,两个所述背带分别用于挎在工作人员的两个肩膀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机械臂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均与所述背包连接,另一端安装有抓手,所述抓手用于抓取操作杆;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机械臂均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机械臂电连接,且所述机械臂用于带动所述抓手移动;所述背包上设置有两个背带,两个所述背带分别用于挎在工作人员的两个肩膀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机械臂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背包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与所述背包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空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开设有空腔的位置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于覆盖在所述空腔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背包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包括固定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关节、第二关节、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背包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偲彬赵靖焦进黑学雄杨宜虹杨子力高燕俊王浩李娟王珺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