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33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其包括电极杆以及绝缘夹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电极杆,其包括内核电极杆、外包覆电极,所述外包覆电极内部设有一供所述内核电极杆穿入且与所述内核电极杆等径的通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外表面设有连接焊机导线端子的螺纹;所述绝缘夹臂,沿直径方向在其上设有一通缝,沿径向方向在所述通缝上设有一供所述电极杆穿入且对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螺纹的螺纹孔,沿所述螺纹孔方向在所述绝缘夹臂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所述电极杆的固定件,所述绝缘夹臂设有一依次穿过所述绝缘夹臂两侧面且垂直于所述通缝的收紧件。

A Double-layer Electrode and Clamping Structure with Fast Compensation and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阻点焊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阻点焊机是一种用于焊接工件的设备。电阻点焊机通过导线把电流输出到电极上,电极在要焊接的工件两侧加一定压力,通过瞬间放电加热焊接处使工件局部熔化将工件焊接在一起。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电阻点焊机的焊头及夹装结构1包括电极11以及绝缘夹紧臂12由于电阻点焊机输出电流比较大,一方面为了减少电路损耗,导线、两个电极主体部分都比较粗,另一方面为了使焊接处通过较大电流密度的电流,电极接近焊点的直径比较小,一般会将电极的头部制作成锥形、圆角形、球台形等形状。但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电极频繁加载高电流放电加热工件,极和工件接触面反复受高密度电流和高温冲击,随着放电次数的增加,造成焊头前端材料慢慢烧损,焊接面后移,电极和工件触点的形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焊点质量。烧损达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取下电极,通过专用的修刀对焊头进行形状修整后才能再使用。无论是拆卸电极、更换电极都需要重新夹装电极并调整位置,这会影响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效率。而且用于电极棒只有修尖的头部才是焊接过程中接触工件放电加热的部分,此种设计的电极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焊头前端材料受损后必须通过专用的修刀对焊头进行形状修整后才能再使用,以及电极材料有效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包括电极杆以及绝缘夹臂,其中,所述电极杆,其包括内核电极杆、外包覆电极,所述外包覆电极内部设有一供所述内核电极杆穿入且与所述内核电极杆等径的通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外表面设有连接焊机导线端子的螺纹;所述绝缘夹臂,沿直径方向在其上设有一通缝,沿径向方向在所述通缝上设有一供所述电极杆穿入且对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螺纹的螺纹孔,沿所述螺纹孔方向在所述绝缘夹臂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所述电极杆的固定件,所述绝缘夹臂设有一依次穿过所述绝缘夹臂两侧面且垂直于所述通缝的收紧件。较佳的是,所述内核电极杆的头部凸出于所述外包覆电极的头部。较佳的是,所述外包覆电极从其中心沿其径向方向外设有一狭缝。较佳的是,所述外包覆电极尾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缺口。较佳的是,每一所述收紧件所在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改进了电极杆的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内核电极杆和所述外包覆电极结合的双层式所述电极杆,一方面,避免了焊头前端材料受损后还需要拆卸电极杆以及维修电极头的繁琐工序,可直接进行位置调节和补偿;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内核电极杆直径等于焊点的直径,所述内核电极杆作为与预焊接工件接触的焊接部,因此无需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维修电极头部,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电阻点焊机的焊头及夹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极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2及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包括电极杆2以及绝缘夹臂3。所述电极杆2包括内核电极杆21、外包覆电极22。所述内核电极杆21直径等于焊点的直径。所述内核电极杆21作为与预焊接工件接触的焊接部,无需再对其进行形状的修整,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利用率。所述外包覆电极22内部设有一供所述内核电极杆21穿入且与所述内核电极杆21等径的通孔221。所述外包覆电极22的外表面设有连接焊机导线端子的螺纹。所述螺纹为了将所述电极杆2固定于所述绝缘夹臂3中,而且用于连接焊机的导线端子。所述外包覆电极22从其中心沿其径向方向外设有一狭缝222。所述狭缝222用于夹紧所述内核电极杆21。所述外包覆电极22尾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缺口223,便于扳手等工具对所述电极杆2相对于所述绝缘夹臂3的位置调整。所述外包覆电极22的头部呈锥形。所述内核电极杆21插入所述外包覆电极22的所述通孔221构成双层电极的结构,所述内核电极杆21的头部凸出于所述外包覆电极22的头部。所述绝缘夹臂3沿直径方向在其上设有一通缝31。沿径向方向在所述通缝31上设有一供所述电极杆2穿入且对应所述外包覆电极22的所述螺纹的螺纹孔(图中未画出)。所述螺纹孔是为了配合所述外包覆电极22外表面的所述螺纹,使得所述内核电极杆21固定于所述绝缘夹臂3中。沿所述螺纹孔方向在所述绝缘夹臂3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所述电极杆2的固定件32,进一步起到将所述内核电极杆21固定于所述绝缘夹臂3中的作用,而且便于识别出所述电极杆2的旋入位置。所述绝缘夹臂3设有一依次穿过所述绝缘夹臂3两侧面且垂直于所述通缝31的收紧件33。每一所述收紧件33所在侧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34,增加了所述绝缘夹臂3与所述收紧件33的接触面积,便于所述收紧件33对所述绝缘夹臂3的收紧与松开,以实现对所述通缝31大小的调节,确保所述绝缘夹臂3能够夹紧所述电极杆2。当所述内核电极杆21头部有烧损时,通过扳手转动所述外包覆电极22,可将所述电极杆2相对于所述绝缘夹臂3向下调节。若是所述内核电极杆21的头部被烧损到与所述外包覆电极22的头部相平时,调节所述收紧件33使所述通缝31张开一些,再调整所述内核电极杆头部的凸出量。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将电极取出以及对电极的头部进行修正的操作,本申请的可对所述电极杆2进行快速的调整补偿,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电极材料的利用率。综上所述,本申请改进了电极杆的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内核电极杆和所述外包覆电极结合的双层式所述电极杆,一方面,避免了焊头前端材料受损后还需要拆卸电极杆以及维修电极头的繁琐工序,可直接进行位置调节和补偿;另一方面,由于所述内核电极杆直径等于焊点的直径,所述内核电极杆作为与预焊接工件接触的焊接部,因此无需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维修电极头部,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利用率。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包括电极杆以及绝缘夹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电极杆,其包括内核电极杆、外包覆电极,所述外包覆电极内部设有一供所述内核电极杆穿入且与所述内核电极杆等径的通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外表面设有连接焊机导线端子的螺纹;所述绝缘夹臂,沿直径方向在其上设有一通缝,沿径向方向在所述通缝上设有一供所述电极杆穿入且对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螺纹的螺纹孔,沿所述螺纹孔方向在所述绝缘夹臂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所述电极杆的固定件,所述绝缘夹臂设有一依次穿过所述绝缘夹臂两侧面且垂直于所述通缝的收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补偿调节的双层电极及夹装结构,包括电极杆以及绝缘夹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电极杆,其包括内核电极杆、外包覆电极,所述外包覆电极内部设有一供所述内核电极杆穿入且与所述内核电极杆等径的通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外表面设有连接焊机导线端子的螺纹;所述绝缘夹臂,沿直径方向在其上设有一通缝,沿径向方向在所述通缝上设有一供所述电极杆穿入且对应所述外包覆电极的螺纹的螺纹孔,沿所述螺纹孔方向在所述绝缘夹臂一侧面上设有固定所述电极杆的固定件,所述绝缘夹臂设有一依次穿过所述绝缘夹臂两侧面且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瑞波程志国刘刚洪浩祯
申请(专利权)人:律致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