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312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包括废气排放管,废气排放管串联设有喷淋装置和静电捕焦油器,还包括有循环喷淋机构,循环喷淋机构包括阶梯溢流池、喷淋进水管、所述喷淋装置以及喷淋出水管;喷淋装置连接所述喷淋进水管和喷淋出水管;喷淋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喷淋出水管的末端位于阶梯溢流池进水端的上方;阶梯溢流池顶部设有盛装有氢氧化钙粉末的存料箱,存料箱下部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上设有下料阀。通过折流喷淋以及碱性水吸收,大大提高了吸收污染物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积水、上挡板和下挡板一起围成折流通路,既不影响排水,又简化了折流通路的结构。

Steam Discharge System in Calcination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气排放

技术介绍
我厂煅烧车间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焦油,且气温较高,需要净化并调温后排入大气。本厂采用使用水喷淋吸收的技术措施来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但去除效果较差,且废气排放温度不能保证。废气排放温度过低,容易形成雾霾;废气排放温度过高,又可能带来热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效果好的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包括废气排放管,以流体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废气排放管由上游向下游串联设有喷淋装置和静电捕焦油器,废气排放管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将废气排入大气的烟囱,喷淋装置上游侧的废气排放管上设有排气风机;还包括有循环喷淋机构,循环喷淋机构包括阶梯溢流池、喷淋进水管、所述喷淋装置以及喷淋出水管;喷淋装置连接所述喷淋进水管和喷淋出水管;阶梯溢流池顶端为其进水端且其底部设有出水腔;喷淋进水管一端与出水腔相连通且另一端与喷淋装置的壳体顶部相连通,喷淋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喷淋出水管的末端设有开口并位于阶梯溢流池进水端的上方;阶梯溢流池顶部设有盛装有氢氧化钙粉末的存料箱,存料箱下部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下端朝向其下方的阶梯溢流池,下料管上设有下料阀。喷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右侧底部设有溢流出水挡板,溢流出水挡板与其左侧的壳体围成积水腔,溢流出水挡板与其右侧的壳体围成溢流腔,溢流腔与所述喷淋出水管相连接;溢流腔上方的壳体内沿左右方向交替设有下挡板和上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均与壳体侧壁固定连接,上挡板下端高于溢流出水挡板顶端且上挡板上端与壳体顶壁相连接;下挡板上端低于壳体顶壁且其下端高于壳体底壁,下挡板下端低于溢流出水挡板顶端;下挡板、上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壳体以及溢流腔的积水水面围成折流通路;最左方的下挡板与壳体左侧壁之间围成进气腔,最右方的上挡板和壳体右侧壁之间围成出气腔;进气腔底部与喷淋装置上游侧的所述废气排放管相连接且连接处高于溢流出水挡板,出气腔顶部与喷淋装置下游侧的所述废气排放管相连接;壳体顶部设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喷淋管,喷淋管高于各下挡板并穿过各上挡板;进气腔、出气腔以及折流通路内的喷淋管分别向下设有若干喷嘴;喷淋进水管伸入壳体并与喷淋管相连通。所述出水腔底部设有中空的布气盘,布气盘水平设置且其上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布气孔;布气盘连接有搅拌气路,搅拌气路连接有气泵,气泵进气口处设有进气阀。所述静电捕焦油器下游方的废气排放管处设有调温机构;烟囱进口处的废气排放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或温度表,静电捕焦油器下游方的废气排放管上设有截止阀;调温机构包括壳管式热交换器,壳管式热交换器连接有调温进气路、调温排气路、废气进气路和废气回气路;壳管式热交换器具有管程和壳程,壳管式热交换器的管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调温进气路和调温排气路,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壳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废气进气路和废气回气路;调温排气路与大气或者外置的热回收装置相连通;调温进气路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气泵相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调温进气路,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搅拌气路,气泵的进气口连通外置的高温蒸气管或者连通大气;调温进气路上设有换热风阀,搅拌气路上设有搅拌风阀;废气进气路上设有出风阀,废气回气路上设有回风阀。烟囱顶端设有遮挡帽。溢流腔内设有PH值传感器,所述截止阀、出风阀、回风阀、换热风阀、搅拌风阀和下料阀均为电磁阀;PH值传感器、循环水泵、排气风机、温度传感器、气泵、截止阀、出风阀、回风阀、换热风阀、搅拌风阀和下料阀均与一电控装置相连接。通过折流喷淋以及碱性水吸收,本技术大大提高了吸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效率;下挡板下端低于溢流出水挡板,可以利用积水形成密封,由积水、上挡板和下挡板一起围成折流通路,既不影响积水排出,又简化了设置折流通路的结构。布气盘的设置能够通过气泡上浮对水体进行搅拌,使得水体的PH值更加均匀,碱性溶质溶解得更加充分。本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调节目标(防雾霾或防热污染),进行不同的调温作业,能够灵活方便地实现调节目标。本技术既可以由工作人员人工控制各部件的开启或关闭,进行人工控制,也可以由电控装置自动采集各传感器的信号并自动控制各部件的开启或关闭,进行自动控制。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因此本技术中使用碱性水,相较使用中性水能够大幅提高水吸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效率,能够在设备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更为充分地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使煅烧车间排入大气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更小。对于碱性溶液来说,PH值在9以下对人体都是安全的(短时间接触)。本技术中将水的PH值控制在8.0-8.7,一方面保证了水呈碱性、从而提高喷淋水吸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效率,另一方面考虑了安全余量,考虑了投放氢氧化钙与测量PH值地点的不同,即便氢氧化钙投放点的水体PH值达到8.7后间隔了一段时间测量点水体的PH值才达到8.7、从而在此间隔时段内又多投放了一些氢氧化钙,水体整体的PH值也不会超过9,从而保证循环水对人体的安全性,防止人员意外接触循环水而造成人身伤害。本技术的蒸气排放工艺能够将循环水调节并持续保持在较弱碱性,并通过气体搅拌作业使碱性溶质更均匀地溶解于水中,提高喷淋水吸收废气中有害成份的效率,既能人工控制,又可自动控制,并且防止长期工作中传感器误差带来的控制失效问题,防止循环水量过少。本技术中合理协调了各种操作之间可能的矛盾,在本技术设置的操作条件下,气体搅拌作业能够与以防止热污染目标下的调温作业同时进行,使气泵能够将空气同时送入布气盘和壳管式热交换器,同时进行气体搅拌作业和调温作业。同时本技术又防止了气体搅拌作业和以防止产生雾霾为目标的调温作业同时进行,减少对外置高温蒸气源的依赖。当出水腔中的水的PH值上下波动范围小于0.5且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时停止气体搅拌,能够在碱性溶质在水中溶解得较为均匀时,通过停止气泵因布气盘布气而做功,降低能耗。当废气温度大于等于90度时,关闭进气阀和气泵从而停止调温作业;当废气温度小于80度时,打开进气阀和气泵从而再次开启调温作业;这样的操作,既能保证防雾霾目标的实现,又防止系统能耗过高。当废气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小于3℃时,关闭进气阀和气泵从而停止调温作业;当废气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大于6℃时,开启进气阀和气泵从而再次开启调温作业。这样的操作,既能保证防热污染目标的实现,又防止系统能耗过高。人体能够短时间接触而没有危害的PH值的上限为9.0,因此本技术通过控制下料阀对PH值进行的调控能够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开启气泵的温度和关闭气泵的温度具有一定差值,可以防止频繁地打开和关闭气泵,延长气泵和进气阀的使用寿命)煅烧车间停止排放蒸气时,停止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的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阶梯溢流池的出水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控原理图;图5是布气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该处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包括废气排放管,以流体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废气排放管由上游向下游串联设有喷淋装置和静电捕焦油器,废气排放管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将废气排入大气的烟囱,喷淋装置上游侧的废气排放管上设有排气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循环喷淋机构,循环喷淋机构包括阶梯溢流池、喷淋进水管、所述喷淋装置以及喷淋出水管;喷淋装置连接所述喷淋进水管和喷淋出水管;阶梯溢流池顶端为其进水端且其底部设有出水腔;喷淋进水管一端与出水腔相连通且另一端与喷淋装置的壳体顶部相连通,喷淋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喷淋出水管的末端设有开口并位于阶梯溢流池进水端的上方;阶梯溢流池顶部设有盛装有氢氧化钙粉末的存料箱,存料箱下部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下端朝向其下方的阶梯溢流池,下料管上设有下料阀。

【技术特征摘要】
1.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包括废气排放管,以流体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废气排放管由上游向下游串联设有喷淋装置和静电捕焦油器,废气排放管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将废气排入大气的烟囱,喷淋装置上游侧的废气排放管上设有排气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循环喷淋机构,循环喷淋机构包括阶梯溢流池、喷淋进水管、所述喷淋装置以及喷淋出水管;喷淋装置连接所述喷淋进水管和喷淋出水管;阶梯溢流池顶端为其进水端且其底部设有出水腔;喷淋进水管一端与出水腔相连通且另一端与喷淋装置的壳体顶部相连通,喷淋进水管上设有循环水泵;喷淋出水管的末端设有开口并位于阶梯溢流池进水端的上方;阶梯溢流池顶部设有盛装有氢氧化钙粉末的存料箱,存料箱下部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下端朝向其下方的阶梯溢流池,下料管上设有下料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车间蒸气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右侧底部设有溢流出水挡板,溢流出水挡板与其左侧的壳体围成积水腔,溢流出水挡板与其右侧的壳体围成溢流腔,溢流腔与所述喷淋出水管相连接;溢流腔上方的壳体内沿左右方向交替设有下挡板和上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均与壳体侧壁固定连接,上挡板下端高于溢流出水挡板顶端且上挡板上端与壳体顶壁相连接;下挡板上端低于壳体顶壁且其下端高于壳体底壁,下挡板下端低于溢流出水挡板顶端;下挡板、上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壳体以及溢流腔的积水水面围成折流通路;最左方的下挡板与壳体左侧壁之间围成进气腔,最右方的上挡板和壳体右侧壁之间围成出气腔;进气腔底部与喷淋装置上游侧的所述废气排放管相连接且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雷马红伟王晓雷赵恩辉袁巧民袁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嵩岳碳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