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289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可以被构造成与诸如可穿戴辅助装置之类的另一种辅助装置一起使用。当该可穿戴辅助装置为诸如外骨骼之类的机器人装置时,所述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可以转变成用于给所述外骨骼充电或存储所述外骨骼的第一构造、用于运送所述外骨骼的第二构造、用于在用户穿戴所述外骨骼时进行辅助的第三构造以及用于在用于利用所述外骨骼站立或行走的同时辅助用户的第四构造。

Adaptive Auxiliary and/or Rehabilitation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
本申请涉及辅助和/或康复技术。
技术介绍
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可穿戴辅助装置来辅助那些不能行走的人们以及其他人进行康复。可穿戴装置可以辅助用户的上身和/或下身,从而用户无需承担移动他们整个身体重量的负荷。然而,这种可穿戴装置笨重,经常重几十公斤(或几十磅)。由于可穿戴装置受成本限制,期望使用可穿戴装置的人通常在容纳可穿戴装置的康复中心或其他设施处预约。一旦在设施处,则需要多个雇员和/或助手将笨重的可穿戴装置从存储位置运送到康复区域,辅助用户穿戴该可穿戴装置,并且在康复过程中辅助用户。这些可穿戴装置可能需要大量存储空间,并且多个助手将笨重的可穿戴装置运送到用户并将它们穿在用户身上可能需要相当大量的时间。由于大量时间浪费在可穿戴装置的运送和穿戴上,所以因为通常由保险公司设置的预约时间限制而使得用户使用装置的时间十分有限。在如下文献中公开了可以辅助行走的各种装置:2015年4月27日注册的韩国专利注册公报No.10-1517292(图1和图2),该专利注册公报公开了一种轮椅和行走器;2015年7月8日注册的韩国专利注册公报No.10-1536586(图3),该专利注册公报公开了一种轮椅,该轮椅具有倾斜座椅,该倾斜座椅具有登踏设备和薄手柄;2017年3月16日公布的美国专利公报No.2017-0071812(图4和图5),该专利公报公开了一种位于必须存储在就座位置中的支撑件的蹬踏设备;2009年11月12日公布的美国专利公报No.2009-0278325(图6)和2011年9月30日公布的韩国专利公报No.2011-0107052,这两个专利公报公开了行走器;以及韩国特开公报No.2004-0089036和韩国技术注册No.20-0428127,这两个公报公开了传统的手柄固定结构。在2014年8月18日注册的韩国专利No.10-1433284中公开了一种传统的可穿戴装置的示例。在适合于适当地教导附加或另选的细节、特征和/或技术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参考将上述参考文献结合在本文中。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这些装置需要相当大的存储空间,不能提供供电和充电方法,需要相当大的人力来运送它们并穿戴该可穿戴装置,并且在整个准备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紧密监视。现有技术并不是非常具有支持性,并且行走器和/或可穿戴装置对于用户的助手来说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难以快速地控制或操纵。另外,上述现有技术通常并不是为了与可穿戴辅助装置一起使用,并且通常被设计成具有与可穿戴辅助装置无关的单一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限定。1.一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包括: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被构造成在用户侧支撑可穿戴辅助装置;以及下支撑件,该下支撑件联接至所述上支撑件的下侧以移动并支撑所述上支撑件,其中,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在所述用户侧延伸的基础框架和在与所述用户侧相反的助手侧延伸的副框架。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基础框架具有在所述用户侧敞开的U形,并且所述副框架具有比所述基础框架的U形小并且在所述助手侧敞开的U形。3.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件中的下壳体,其中:所述下壳体联接至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以支撑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向下朝向地板表面延伸,并且所述基础框架的中心在比所述副框架联接至所述下壳体的位置高的位置联接至所述下壳体。4.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在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每端处安装有至少一个轮子,并且联接至所述副框架的轮子比联接至所述基础框架的轮子大。5.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插入穿过所述外壳;内壳,该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联接至所述内壳;以及平衡配重,该平衡配重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布置在所述内壳下方以给所述下支撑件增加重量。6.一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包括: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设有供用户使用的手柄;以及下支撑件,该下支撑件具有:下壳体;基础框架,该基础框架联接至所述下壳体并且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下壳体延伸,使得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增加;以及副框架,该副框架联接至所述下壳体并且具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副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下壳体延伸,其中,所述副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延伸的距离小于所述基础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延伸的距离。7.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插入穿过所述外壳;内壳,该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联接至所述内壳;以及平衡配重,该平衡配重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布置在所述内壳下方以给所述下支撑件增加重量。8.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基础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形成第一U形,并且所述副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形成第二U形;并且其中,所述基础框架的第一中心点和所述副框架的第二中心点与地板表面竖直地间隔开,并且由所述基础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部形成的所述第一U形和由所述副框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形成的所述第二U形朝向所述地板表面倾斜。9.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基础框架的第一中心点在比所述副框架的第二中心点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位置高的位置联接至所述下壳体。10.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内壳填充有与所述平衡配重的材料相同的材料。附图说明将参照如下附图详细地描述这些实施方式,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蹬踏椅的行走辅助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其中行走辅助设备和蹬踏椅分离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倾斜座椅的轮椅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外骨骼移动设备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图4的外骨骼移动设备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行走辅助设备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支撑设备的立体图;图8是待联接至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的可穿戴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可穿戴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举例说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多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系统的存储和/或充电状态的视图,每个系统包括在站立状态下联接至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的可穿戴辅助装置;图11是举例说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系统的运送状态的视图,该系统包括在站立状态下联接至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的可穿戴辅助装置,其中,助手运送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系统;图12是举例说明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系统的穿戴或入座状态的视图,该系统包括处于就座状态下的可穿戴辅助装置和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A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包括: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被构造成在用户侧支撑可穿戴辅助装置;以及下支撑件,该下支撑件联接至所述上支撑件的下侧以移动并支撑所述上支撑件,其中,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在所述用户侧延伸的基础框架和在与所述用户侧相反的助手侧延伸的副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13 KR 10-2018-0017903;2018.02.20 KR 10-2011.一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包括:上支撑件,该上支撑件被构造成在用户侧支撑可穿戴辅助装置;以及下支撑件,该下支撑件联接至所述上支撑件的下侧以移动并支撑所述上支撑件,其中,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在所述用户侧延伸的基础框架和在与所述用户侧相反的助手侧延伸的副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基础框架具有在所述用户侧敞开的U形,并且所述副框架具有比所述基础框架的U形小并且在所述助手侧敞开的U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该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件中的下壳体,其中:所述下壳体联接至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以支撑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向下朝向地板表面延伸,并且所述基础框架的中心在比所述副框架联接至所述下壳体的位置高的位置联接至所述下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在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每端处安装有至少一个轮子,并且联接至所述副框架的轮子比联接至所述基础框架的轮子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外壳,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插入穿过所述外壳;内壳,该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基础框架和所述副框架联接至所述内壳;以及平衡配重,该平衡配重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布置在所述内壳下方以给所述下支撑件增加重量。6.一种自适应辅助和/或康复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奎泰南普铉孙正圭刘善一李元准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