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及其临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855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属于牵张成骨领域,包括铸造带环、后连接杆、前连接杆、旋转螺丝和支持杆,所述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旋转螺丝和支持杆,且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的底部均连接有铸造带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铸造带环、后连接杆、前连接杆、旋转螺丝和支持杆,能有效通过上颌颊侧放置的牵张器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畸形,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便于在临床应用中调节骨块水平和垂直移动方向,使得水平牵张成骨后的成骨间隙能有效解除上颌前牙区牙齿的过度拥挤,垂直牵张避免骨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出现的前牙开合现象。

An adjustable anterior distractor for maxilla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及其临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牵张成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及其临床应用。
技术介绍
唇腭裂是我国最常见的颅颌面先天发育畸形,居各类新生儿出生缺陷第二位;根据我国2012年最新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的数据,其发病率高达11.43‰,唇腭裂患者中绝大多数都伴发颌骨的畸形缺损,临床常表现为上颌骨面中份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相对过度等,具体表现为前牙反合、上牙弓拥挤等,该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进食、发音和身心健康。近年来,外置式牵张成骨技术被逐步引入到唇腭裂继发上颌骨畸形的临床矫治,常在上颌LeFortI/II型截骨的基础上通过外置式牵张器,缓慢加力前移上颌骨的同时截骨间隙产生新生骨组织,这一临床技术的开展虽然解决了部分传统正颌外科术后易复发的问题,但是由于牵张器体积大并且需要固定于颅骨两侧,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会继发颅内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推广;腭侧放置的牙支持式牵张成骨器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其只能水平移动骨块,并且当前移超过10mm易造成骨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出现前牙开合的现象,易加大后期矫正难度,以至于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来矫正前牙开合,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可以在水平向和垂直向都可以调节骨块前移方向的新型牵张器。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能有效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畸形,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引发患者颅内感染,同时便于在临床应用中调节骨块水平和垂直移动方向,使得水平牵张成骨后的成骨间隙能有效解除患者上颌前牙区牙齿的过度拥挤,垂直牵张避免骨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出现的前牙开合现象,尤其适用于上颌骨发育不足伴有前牙开合患者,降低后期矫正难度,避免进行二次手术矫正。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包括铸造带环、后连接杆、前连接杆、旋转螺丝和支持杆,所述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旋转螺丝和支持杆,且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的底部均连接有铸造带环;所述后连接杆包括第一上端部、第一中端部和第一下端部,且第一上端部和第一下端部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一中端部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上端部远离第一中端部的一端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贯穿有第一固位钉,且第一下端部远离第一中端部的一端焊接有第一点焊接点,所述第一中端部一侧的中央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两端的第一中端部上下均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部均穿插有第一固位螺丝;所述前连接杆包括第二上端部、第二中端部和第二下端部,且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二中端部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中端部的两端均连接有圆形固定端,圆形固定端的中央均穿插有第二固位螺丝,且第二中端部一侧的中央设有螺旋凹槽,螺旋凹槽两端的第二中端部上下均设有固定凹槽,所述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的一端均连接有圆形连接端,且圆形连接端均通过第二固位螺丝与同一端的圆形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端部的另一端设有孔洞,孔洞内部贯穿有第二固位钉,且第二下端部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点焊接点;所述旋转螺丝的一端为球形,且旋转螺丝的另一端为表面设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旋转螺丝的球形端部插入第一凹槽内部,且旋转螺丝的柱状端穿过螺旋凹槽并延伸至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之间;所述支持杆的一端为圆形结构,且支持杆的另一端为表面光滑的柱状结构,所述支持杆的圆形端部插入第二凹槽内部,且支持杆的柱状端穿过固定凹槽并延伸至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一中端部的尺寸为1.5mm×2mm×10mm,且第二凹槽的尺寸为1.1mm×1.6mm,第二凹槽的局部为球形凹面,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为1.6mm,且第一凹槽的底部为球形凹面。具体地,所述第二凹槽一侧的第一中端部上均设有刻度线,刻度线的0刻度与第二凹槽的横向中心线对齐。具体地,所述圆形固定端的直径为2mm,圆形固定端的厚度1mm,且圆形固定端的侧面设有高度为0.4mm圆形凹槽,所述圆形连接端的直径为2mm,圆形连接端的厚度0.3mm,且圆形连接端插入圆形固定端的侧面凹槽通过第二固位螺丝互相连接,圆形连接端外接有延长部,其尺寸为1.5mm×6mm×0.5mm。具体地,所述第二中端部的尺寸为1.5mm×2mm×10mm,且固定凹槽的尺寸为1.5mm×1.1mm,螺旋凹槽的直径为1.1mm。具体地,所述旋转螺丝的球形端直径为1.5mm,且旋转螺丝的柱状端尺寸为1mm×12mm,所述旋转螺丝的球形端与柱状端之间均匀设有4个小孔,小孔的直径为0.5mm,且外螺纹牙距为1mm。具体地,所述支持杆的圆形端直径为1.5mm,且圆形端部分为球体状结构,所述支持杆的柱状端尺寸为1mm×1mm×12mm。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铸造带环,便于根据患者上颌发育程度,通过个性化铸造带环将骨切开线之前的双侧第二前磨牙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整的前移骨块,便于骨块的整体移动,便于增加手术的便捷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前连接杆,便于通过前连接杆第二下端部的第二点焊接点与铸造带环连接,便于根据患者的上颌发育程度,调节第二上端部、第二中端部和第二下端部之间的固定角度,从而使得前连接杆两端的第二上端部和第二下端部固定在上颌骨前份的不同位置,便于装置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上颌骨,便于增加装置的适用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后连接杆、旋转螺丝和支持杆,便于通过后连接杆第一下端部的第一点焊接点与铸造带环连接,便于旋转螺丝卡在后连接杆中的第一凹槽内部时,可以随意转动或上下移动,便于装置使用时根据使用需求调节后连接杆和前连接杆的连接角度,从而调节上颌骨前份移动方向,增加装置的适用性,并通过后连接杆中第一中端部上的刻度线,精确计算支持杆与后连接杆的连接角度,皆和旋转螺丝前进距离就可计算出骨块垂直方向移动距离,便于对患者上颌骨水平向垂直向发育不足进行矫正,使得水平牵张成骨后的成骨间隙能有效解除患者上颌前牙区牙齿的过度拥挤,垂直牵张有效避免骨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出现的前牙开合现象,降低后期矫正难度,避免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矫正,减少了患者的痛苦。(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牵张器置于患者上颌颊侧位置,使得上颌骨和截骨连接,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畸形,有效减少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并避免了引发患者颅内感染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牵张器在临床应用的实用性。综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能有效通过颊侧放置的牵张器连接上颌骨和截骨,矫正唇腭裂继发上颌骨发育畸形,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引发患者颅内感染,同时便于牵张器在临床应用中调节骨块水平向和垂直向前移方向,避免骨块发生逆时针旋转出现的前牙开合现象,尤其适用于上颌骨发育不足伴有前牙开合患者,降低后期矫正难度,避免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矫正,减少患者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牵张器临床应用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牵张器临床应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中端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中端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螺丝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持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持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包括铸造带环(1)、后连接杆(2)、前连接杆(3)、旋转螺丝(4)和支持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杆(2)和前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旋转螺丝(4)和支持杆(5),且后连接杆(2)和前连接杆(3)的底部均连接有铸造带环(1);所述后连接杆(2)包括第一上端部(22)、第一中端部(23)和第一下端部(24),且第一上端部(22)和第一下端部(24)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一中端部(23)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上端部(22)远离第一中端部(23)的一端设有固定孔(25),固定孔(25)内贯穿有第一固位钉(21),且第一下端部(24)远离第一中端部(23)的一端焊接有第一点焊接点(28),所述第一中端部(23)一侧的中央设有第一凹槽(26),第一凹槽(26)两端的第一中端部(23)上下均设有第二凹槽(29),且第二凹槽(29)的内部均穿插有第一固位螺丝(27);所述前连接杆(3)包括第二上端部(31)、第二中端部(34)和第二下端部(37),且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二中端部(34)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中端部(34)的两端均连接有圆形固定端(33),圆形固定端(33)的中央均穿插有第二固位螺丝(36),且第二中端部(34)一侧的中央设有螺旋凹槽(39),螺旋凹槽(39)两端的第二中端部(34)上下均设有固定凹槽(35),所述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的一端均连接有圆形连接端(32),且圆形连接端(32)均通过第二固位螺丝(36)与同一端的圆形固定端(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端部(31)的另一端设有孔洞,孔洞内部贯穿有第二固位钉(30),且第二下端部(37)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点焊接点(38);所述旋转螺丝(4)的一端为球形,且旋转螺丝(4)的另一端为表面设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旋转螺丝(4)的球形端部插入第一凹槽(26)内部,且旋转螺丝(4)的柱状端穿过螺旋凹槽(39)并延伸至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之间;所述支持杆(5)的一端为圆形结构,且支持杆(5)的另一端为表面光滑的柱状结构,所述支持杆(5)的圆形端部插入第二凹槽(29)内部,且支持杆(5)的柱状端穿过固定凹槽(35)并延伸至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向可调的上颌骨前份牵张器,包括铸造带环(1)、后连接杆(2)、前连接杆(3)、旋转螺丝(4)和支持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杆(2)和前连接杆(3)之间连接有旋转螺丝(4)和支持杆(5),且后连接杆(2)和前连接杆(3)的底部均连接有铸造带环(1);所述后连接杆(2)包括第一上端部(22)、第一中端部(23)和第一下端部(24),且第一上端部(22)和第一下端部(24)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一中端部(23)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上端部(22)远离第一中端部(23)的一端设有固定孔(25),固定孔(25)内贯穿有第一固位钉(21),且第一下端部(24)远离第一中端部(23)的一端焊接有第一点焊接点(28),所述第一中端部(23)一侧的中央设有第一凹槽(26),第一凹槽(26)两端的第一中端部(23)上下均设有第二凹槽(29),且第二凹槽(29)的内部均穿插有第一固位螺丝(27);所述前连接杆(3)包括第二上端部(31)、第二中端部(34)和第二下端部(37),且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分别倾斜连接于第二中端部(34)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中端部(34)的两端均连接有圆形固定端(33),圆形固定端(33)的中央均穿插有第二固位螺丝(36),且第二中端部(34)一侧的中央设有螺旋凹槽(39),螺旋凹槽(39)两端的第二中端部(34)上下均设有固定凹槽(35),所述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的一端均连接有圆形连接端(32),且圆形连接端(32)均通过第二固位螺丝(36)与同一端的圆形固定端(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端部(31)的另一端设有孔洞,孔洞内部贯穿有第二固位钉(30),且第二下端部(37)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点焊接点(38);所述旋转螺丝(4)的一端为球形,且旋转螺丝(4)的另一端为表面设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旋转螺丝(4)的球形端部插入第一凹槽(26)内部,且旋转螺丝(4)的柱状端穿过螺旋凹槽(39)并延伸至第二上端部(31)和第二下端部(37)之间;所述支持杆(5)的一端为圆形结构,且支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宏兵张平程杰李盛袁华杜一飞徐荣耀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