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255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包括田间识别和防控方法。田间识别为“红青果”或叶片从基部开始斑驳黄化则为黄龙病,若为“鸡头黄”的黄梢,可根据上述两种情况以及田间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排查确认。若确定为黄龙病,可通过先喷药再砍伐,涂草甘膦原液,包扎黑色塑料袋等方式彻底销毁病树里的病源;同时通过防治木虱进一步防止黄龙病的传播,使沃柑果园的黄龙病发病率得到及时控制,有效减少果农损失。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Citrus Yellow Dragon Disease in the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树病虫害防治
,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柑橘黄龙病,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的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江西、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台湾等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且近年逐渐蔓延。橘园发病后2~3年内丧失生产能力,一些与重病柑橘园相邻的新果园未投产即遭受毁灭,因此,黄龙病是柑橘生产发展中的最大障碍。沃柑近年来在广西发展迅猛,面积急剧扩大,由于乱繁滥引及防控认识不足,技术不到位,柑橘黄龙病在沃柑上的发生比例在逐步扩大。一些沃柑园柑橘黄龙病发生率第一年为3%、第二年为9%、第三年为27%,每年呈指数级发展,面临毁园危险。柑橘黄龙病主要通过嫁接、带病苗木和柑橘木虱传播,传播速度极快,目前还没有根治柑橘黄龙病的特效药,主要通过销毁携带黄龙病的病树、防治柑橘木虱来控制黄龙病的传播。因此,在田间尽早地识别和控制黄龙病病源对沃柑果园的管理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助推柑橘产业的发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田间识别:A、10月至翌年2月,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对果园进行逐株巡查,若果实到成熟期仍不能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还是青的,也就是沃柑果实上部为橙红色至红色,而下部仍为青色,称之为“红青果”;或者果实呈现出果形不正、斜肩,果汁少、味淡而酸,落果严重,则该树已患黄龙病;B、果树生长期,观察沃柑叶片,若叶片从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相间,呈现不规则的斑驳状,则该树已患黄龙病;C、果树新梢生长期,若新梢在45-60天内不能正常转绿,且叶片呈现出缺铁或缺锌的症状,通过PCR技术进一步确认该树是否患黄龙病。防控方法:(1)对患黄龙病的树做好标记,接着喷施杀木虱的药剂,两三天后及时砍伐或挖除整株病树,烧毁枝叶,若有树根留在地里,应在病树砍除形成的截口处涂上草甘膦原液,并用黑色塑料袋包扎,促使残留树桩枯死,确保残留病树的病源五寄生之地,防止萌发新芽后再传播。(2)及时防治木虱:通过抹芽控梢技术,促梢抽发整齐;黄龙病普查期及每次新梢抽发期,采用防控木虱的药剂喷施于沃柑的叶面及叶背1-2次。进一步的,防控方法还包括:在果园四周围40-60目的防虫网,网高4-5m。进一步的,防控方法还包括:在果园外设置植物防护隔离带,所述植物防护隔离带内种植桉树。进一步的,防控方法还包括:新梢抽发期喷药后8-10天,在果园内投放七星瓢虫,每棵树投放3-5只。进一步的,所述杀木虱的药剂由A类和B类药剂混合而成,所述A类药剂为20%甲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10%联苯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000~2000倍液中的任一种,所述B类药剂为20%噻虫胺悬浮剂2000倍,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步骤(1)中,在所述截口处划上纵向切口后再涂上草甘膦原液。进一步的,步骤(1)中,在枯死的树桩旁边及时补种沃柑无病容器大苗或假植大苗,确保整个沃柑园的有效株数。本专利技术优点:通过田间识别尽早发现沃柑的黄龙病,并通过砍伐、涂草甘膦原液、包扎黑色塑料袋等方式彻底销毁病树病源;并及时补种无病容器大苗;同时通过防治木虱进一步防止黄龙病的传播,使黄龙病得到及时控制,以使沃柑果树免遭灭园之灾。附图说明图1为“红青果”症状的沃柑;图2为基部和边缘斑驳状的叶片;图3为“鸡头黄”的沃柑果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田间识别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包括:A、10月至翌年2月,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对果园进行逐株巡查,若果实到成熟期仍不能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还是青的,也就是沃柑果实上部为橙红色至红色,而下部仍为青色,称之为“红青果”,如图1所示;或者果实呈现出果形不正、斜肩,果汁少、味淡而酸,落果严重。将田间发现的具有上述症状的沃柑拿去实验室做柑橘黄龙病PCR检测,阳性率为100.0%。B、果树生长期,观察沃柑叶片,若叶片从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相间,呈现不规则的斑驳状,如图2所示。将田间发现的具有上述症状的沃柑叶片拿去实验室做柑橘黄龙病PCR检测,阳性率为99.6%。C、果树新梢生长期,若新梢在45-60天内不能正常转绿,且叶片呈现出缺铁或缺锌的症状。将田间发现的具有上述症状的沃柑叶片拿去实验室做柑橘黄龙病PCR检测,阳性率为75.3%。即如图3所示的“鸡头黄”的沃柑不一定就是患黄龙病,但患病率较高,可结合以上两种状态或者通过实验室做PCR检测进一步确定。也可以根据田间病情确定。如果果园已经患有较严重的黄龙病,为了及时防控黄龙病,可直接将果树砍伐掉。若果园整体状况良好,可待试验结果出来后再砍伐,不过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治木虱。实施例2一种田间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包括:(1)对患黄龙病的沃柑树做好标记,接着喷施杀木虱的药剂,两三天后及时砍伐或挖除整株病树,烧毁枝叶,若有树根留在地里,应在病树砍除形成的截口处涂上草甘膦原液,并用黑色塑料袋包扎,防止萌发新芽。等根部枯死后则可在树桩边上补种无病的沃柑果苗。(2)及时防治木虱:通过抹芽控梢技术,促梢抽发整齐;黄龙病普查期及每次新梢抽发期,采用防控木虱的药剂喷施于沃柑的叶面及叶背1-2次。所述杀木虱的药剂由A类和B类药剂混合而成,所述A类药剂为20%甲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所述B类药剂为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014年、2015年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种植沃柑1120亩,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并采用上述方法对沃柑黄龙病进行田间筛查,及时销毁病树。等根部枯死或清除完后再在旁边补种无病大苗。由于黄龙病病原不能经土壤传播,但是能通过活的根、茎、芽传播,因此通过采取在截口处涂上草甘膦原液、用黑色塑料袋包扎等方式消灭寄生病源,并通过自配的药剂及时防治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木虱,可有效遏制黄龙病的传播。2019年初调查该果园发现,全园60480株沃柑树,黄龙病发生株数不足5株,发病率控制在0.008%以内。同样是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的沃柑种植区,不围网也不种植桉树,发现有患黄龙病的树,采用常规方式,只将患病较重的树砍一半或只砍几个枝组,又或者将枝叶砍完,但并没有将整个树弄死,让它萌发新芽后继续生长或直接在旁边补苗。结果黄龙病继续传播,还感染了其他果树。2019年初,调查发现,这些沃柑果园的黄龙病发生率在3%-10%,最高的达到近20%。严重威胁了沃柑产业的健康发展。由表1可见,自2015年该1120亩沃柑园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开始,沃柑果树的黄龙病发病率从0.35%下降到0.008%,果园到处一片绿油油,几乎没有黄化,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沃柑果园的黄龙病发生率。而对照的沃柑种植区,其沃柑黄龙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田间识别:A、10月至翌年2月,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对果园进行逐株巡查,若果实到成熟期仍不能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还是青的,也就是沃柑果实上部为橙红色至红色,而下部仍为青色,称之为“红青果”;或者果实呈现出果形不正、斜肩,果汁少、味淡而酸,落果严重,则该树已患黄龙病;B、果树生长期,观察沃柑叶片,若叶片从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相间,呈现不规则的斑驳状,则该树已患黄龙病;C、果树新梢生长期,若新梢在45‑60天内不能正常转绿,且叶片呈现出缺铁或缺锌的症状,通过PCR技术进一步确认该树是否患黄龙病;防控方法:(1)对患黄龙病的树做好标记,接着喷施杀木虱的药剂,2‑3天后及时砍伐或挖除整株病树,烧毁枝叶,若有树根留在地里,应在病树砍除形成的截口处涂上草甘膦原液,并用黑色塑料袋包扎,防止萌发新芽后再传播;(2)及时防治木虱:通过抹芽控梢技术,促梢抽发整齐;黄龙病普查期及每次新梢抽发期,采用防控木虱的药剂喷施于沃柑的叶面及叶背1‑2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识别及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田间识别:A、10月至翌年2月,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对果园进行逐株巡查,若果实到成熟期仍不能正常转黄,除了果柄附近,其它大部分还是青的,也就是沃柑果实上部为橙红色至红色,而下部仍为青色,称之为“红青果”;或者果实呈现出果形不正、斜肩,果汁少、味淡而酸,落果严重,则该树已患黄龙病;B、果树生长期,观察沃柑叶片,若叶片从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相间,呈现不规则的斑驳状,则该树已患黄龙病;C、果树新梢生长期,若新梢在45-60天内不能正常转绿,且叶片呈现出缺铁或缺锌的症状,通过PCR技术进一步确认该树是否患黄龙病;防控方法:(1)对患黄龙病的树做好标记,接着喷施杀木虱的药剂,2-3天后及时砍伐或挖除整株病树,烧毁枝叶,若有树根留在地里,应在病树砍除形成的截口处涂上草甘膦原液,并用黑色塑料袋包扎,防止萌发新芽后再传播;(2)及时防治木虱:通过抹芽控梢技术,促梢抽发整齐;黄龙病普查期及每次新梢抽发期,采用防控木虱的药剂喷施于沃柑的叶面及叶背1-2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识别和防控沃柑黄龙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控方法还包括: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椿王茜白先进刘吉敏廖惠红邓铁军黄宏明陈东奎陈香玲赵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