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255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包括若干个种植行,所述种植行由下至上设有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第一有机肥层、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培植土层,所述种植行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孔由上至下穿透培植土层、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第一有机肥层、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所述种植行位于大棚内部,所述大棚屋顶顶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轨道用于喷洒器滑动,所述喷洒器通过软管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药箱连接,所述药箱经压力泵与喷洒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番茄的生长提供营养,水或药液喷洒均匀,保证了作物的整体长势,避免在密闭大棚中施肥对农民的身体伤害。

Drug System for Tomato Planting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
本技术属于农业设施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大棚种植的番茄在生产中连年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病害加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同时生产设施的环境调控能力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反季节生产过程中,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简易生产设施日间通风量减少,室内外气体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换,加之白天室内作物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导致生产设施内CO2浓度低于室外平均水平,进而严重制约了作物光合潜能的发挥。另外,大棚中番茄的水的消耗率要高与普通种植的番茄,同时在番茄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喷洒药水进行栽培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适用于番茄温室反季节种植。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包括若干个种植行,所述种植行由下至上设有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第一有机肥层、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培植土层,所述种植行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孔由上至下穿透培植土层、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第一有机肥层、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所述种植行位于大棚内部,所述大棚屋顶顶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轨道用于喷洒器滑动,所述喷洒器通过软管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药箱连接,所述药箱经压力泵与喷洒器连通。优选地,两个种植行之间设有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所述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由上至下设有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第二有机肥层、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薄膜层、第一秸秆层,第二气孔由上至下穿透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第二有机肥层、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薄膜层、第一秸秆层;所述第一有机肥层、第二有机肥层为用牛、羊或其他草食动物的粪便和饼肥。优选地,所述种植行两端由上至下设有第二秸秆层、第三秸秆层,所述第二秸秆层与第三秸秆层的秸秆放置方向夹角成90°。优选地,所述喷淋器分为两组,第一组喷淋器位于种植行上方,所述第二组喷淋器位于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上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喷淋器、第二组喷淋器分别设有阀门。优选地,所述喷淋器设置的喷嘴通过螺母固定在喷淋器的管道上,所述喷嘴内从上到下依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过滤网设有菱形孔,所述第三过滤网设有三角形孔。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喷洒器采用滑轨式操作,拆卸安装方便;通过喷头对农作物进行喷洒,使得水或药液喷洒均匀,保证了作物的整体长势。通过设置的水箱与药箱、同一套喷淋器对番茄生长过程中的水和用药进行控制,使用灵活。同时避免在密闭大棚中施肥对农民的身体伤害。2、本技术采用种植行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结合作用,为番茄的生长提供营养,结合有机肥的作用,避免了使用复合肥。同时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为日光温室反季节生产补充CO2,可有效提高白天日光温室内CO2浓度,缓解CO2亏缺对室内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解决了保护地生产存在的四大难题:一封闭过严二氧化碳亏缺;二湿度过大病害严重;三地温过低,气温过高,生长不协调;四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板结,生态恶化,有益微生物减少。3、由于采用了内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明显增加了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的耗水强度。4、本技术的内置秸秆反应堆设置在种植行内部,所述种植行两端由上至下设有第二秸秆层、第三秸秆层,为秸秆反应提供氧气进入的通道。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设置在种植行中间,设置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为秸秆反应堆提供CO2排出通道。5、所述喷淋器分为两组,第一组喷淋器位于种植行上方,所述第二组喷淋器位于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上方。可以分别控制水的喷洒位置,由于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设有薄膜层、第一秸秆层,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进行生物反应后,反应堆重量变轻,第一秸秆层变得较为蓬松,氧气随着第二进气孔进入到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内部,通过第二组喷淋器将水喷洒在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上,其重量增加,第一秸秆层变得密实,将内置生物反应堆产生的CO2排出。确保生物秸秆反应菌种得到充足的氧气,CO2及时排出,秸秆反应充分、彻底。7、采用本技术装置,番茄产量增长率为58.6%,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35.6%。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种植行纵向结构示意图;图4喷嘴结构示意图;其中:种植行1,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第一有机肥层13,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培植土层15,第一气孔16,第二秸秆层17,第三秸秆层18,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2,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21,第二有机肥层22,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23,薄膜层24,第一秸秆层25,第二气孔26,大棚屋顶3,支架31,轨道32,喷洒器33,第一组喷淋器331,第二组喷淋器332,喷嘴34,第一过滤网341,第二过滤网342,第三过滤网343,螺母35,水箱4,药箱5,压力泵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包括若干个种植行1,所述种植行1由下至上设有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第一有机肥层13、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培植土层15,所述种植行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孔16由上至下穿透培植土层15、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第一有机肥层13、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所述种植行1位于大棚内部,所述大棚屋顶3顶部设有支架31,所述支架31上设有轨道32用于喷洒器33滑动,所述喷洒器33通过软管与水箱4连接,所述水箱4通过管道与药箱5连接,所述药箱5经压力泵6与喷洒器33连通。优选地,两个种植行1之间设有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2,所述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2由上至下设有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21、第二有机肥层22、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23、薄膜层24、第一秸秆层25,第二气孔26由上至下穿透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21、第二有机肥层22、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23、薄膜层24、第一秸秆层25;所述第一有机肥层13、第二有机肥层22为用牛、羊或其他草食动物的粪便和饼肥。优选地,所述种植行1两端由上至下设有第二秸秆层17、第三秸秆层18,所述第二秸秆层17与第三秸秆层18的秸秆放置方向夹角成90°。优选地,所述喷淋器33分为两组,第一组喷淋器331位于种植行1上方,所述第二组喷淋器332位于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2上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喷淋器331、第二组喷淋器332分别设有阀门。优选地,所述喷淋器33设置的喷嘴34通过螺母35固定在喷淋器33的管道上,所述喷嘴34内从上到下依有第一过滤网341、第二过滤网342、第三过滤网343,所述第一过滤网341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过滤网342设有菱形孔,所述第三过滤网343设有三角形孔。对药水进行充分分散处理,可以提高喷洒的压力,进而提高喷洒的均匀度。本技术使用时:所述种植行1两端由上至下设有第二秸秆层17、第三秸秆层18,为秸秆反应提供氧气进入的通道。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设置在种植行中间,设置的第一气孔16、第二气孔26为秸秆反应堆提供CO2排出通道。由于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设有薄膜层24、第一秸秆层25,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21、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23,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包括若干个种植行(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行(1)由下至上设有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第一有机肥层(13)、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培植土层(15),所述种植行(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孔(16)由上至下穿透培植土层(15)、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第一有机肥层(13)、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所述种植行(1)位于大棚内部,所述大棚屋顶(3)顶部设有支架(31),所述支架(31)上设有轨道(32)用于喷洒器(33)滑动,所述喷洒器(33)通过软管与水箱(4)连接,所述水箱(4)通过管道与药箱(5)连接,所述药箱(5)经压力泵(6)与喷洒器(3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包括若干个种植行(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行(1)由下至上设有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第一有机肥层(13)、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培植土层(15),所述种植行(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孔(16)由上至下穿透培植土层(15)、第二秸秆生物反应层(14)、第一有机肥层(13)、第一秸秆生物反应层(12),所述种植行(1)位于大棚内部,所述大棚屋顶(3)顶部设有支架(31),所述支架(31)上设有轨道(32)用于喷洒器(33)滑动,所述喷洒器(33)通过软管与水箱(4)连接,所述水箱(4)通过管道与药箱(5)连接,所述药箱(5)经压力泵(6)与喷洒器(3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番茄种植大棚的水药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种植行(1)之间设有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2),所述外置秸秆生物反应堆(2)由上至下设有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21)、第二有机肥层(22)、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23)、薄膜层(24)、第一秸秆层(25),第二气孔(26)由上至下穿透第三秸秆生物反应层(21)、第二有机肥层(22)、第四秸秆生物反应层(23)、薄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李华康谢勇乔发威付晓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楚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