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组装拆卸的连结机构及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38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组装拆卸的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开口;    一卡钩,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该卡钩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其中该第二部透过该第一部与该第一壳体连结,且该第二部的至少一部份的宽度大于该第一部的宽度;以及    一扣合件,包括多个环设于该第一开口的弹性臂,其中这些弹性臂分别具有一弹性臂内面,且这些弹性臂内面分别具有一扣合部,当结合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时,该第二部先撑开这些弹性臂,接着这些弹性臂回复原状,且这些扣合部夹住该第二部,以固定该卡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连结机构,特别有关一种不需螺丝而可快速组装拆卸的连结机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机构设计过程中,要将一产品设备组装在一起,传统的作法是在产品设备预先设计螺丝孔及螺丝柱,于组装时再以人工将螺丝锁合固定。但传统的设备组装方法会增加螺丝材料的组装成本及锁付螺丝时的组装工时,因此,组装产品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劳动人力,而且也不易达到产品组装自动化及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螺丝锁付的连结机构,透此连结机构组装产品,以减少螺丝等零件的购买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拆卸的连结机构,以简化产品的组装步骤,缩短产品的组装工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螺丝锁付的连结机构,使产品组装较易达成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结机构,包括一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卡钩及设置于第二壳体上的扣合件。其中卡钩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上述第二部透过第一部与第一壳体连结,且第二部的一部位宽度大于第一部的宽度;扣合件包括多个环设于第一开口的弹性臂,其中弹性臂分别具有一弹性臂内面,且各弹性臂内面分别具有一扣合部,当结合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时,第二部先撑开上述弹性臂,接着弹性臂回复原状,使扣合部夹住第二部,以固定卡钩。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弹性臂内面具有至少一斜面,而各弹性臂内面的斜面合围形成一锥孔,且锥孔的底部邻近第一开口,可供一分离装置由锥孔的底部插入,接触弹性臂内面,撑开弹性臂,使第二部脱离扣合部。又,锥孔呈圆锥状或角锥状,且锥孔的底部为锥孔的孔径最大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部为圆柱或是方柱,第二部呈角锥形、圆锥形或半球形,且卡钩中心具有一槽孔,贯穿第一部及第二部。又,扣合件为圆柱状,而弹性臂为半圆柱状,且上述扣合部为贯穿各弹性臂的槽孔。此外,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易组装拆卸的设备,包括连接机构、第一壳体及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二壳体。其中连结机构包括一卡钩及一扣合件。卡钩设置于第一壳体上,卡钩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上述第二部透过第一部与第一壳体连结,且第二部的一部位宽度大于第一部的宽度;扣合件设置于第二壳体上,扣合件包括多个环设于第一开口的弹性臂,其中弹性臂分别具有一弹性臂内面,且各弹性臂内面分别具有一扣合部,当结合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时,第二部先撑开上述弹性臂,接着弹性臂回复原状,使扣合部夹住第二部,以固定卡钩,并连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易组装拆卸连结机构的组合图。图2A~2D为本专利技术易组装拆卸设备的组合流程图。图3A~3D为本专利技术易组装拆卸设备的拆卸流程图。图4A~4B为图1中不同实施方式的卡钩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易组装拆卸连结机构的组合图,而图2A为图1的剖面图。如图1及图2A所示可快速组装拆卸连接机构,透过此连结机构可快速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其中连结机构包括一卡钩10及一扣合件20。卡钩10设置于第一壳体1上,并与第一壳体1一体成形,卡钩10具有第一部12及第二部14,上述第二部14透过第一部12与第一壳体1连结,且第二部14的一部位宽度大于第一部12的宽度。在此实施例中,卡钩10的第二部14为一锥形,且在卡钩10中央具有一槽孔16,贯穿第一部12及第二部14,以避免卡钩10于塑料成形时缩水。扣合件20位于第二壳体2上,由ABS、PC等材料以塑料射出的方式成形。在此实施例中扣合件20呈圆柱状,包括二半圆柱形弹性臂22,环设于第二壳体2上的第一开口21周围,其中扣合件20为中空结构,各弹性臂22分别具有一曲面的弹性臂内面29以及一扣合部26,此扣合部26为一水平贯穿弹性臂22的槽孔,用于卡合卡钩10的第二部14。如图2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臂内面29顶端具有至少一斜面281或是一弧面,而各弹性臂内面29的斜面281合围形成一锥孔28,使锥孔28呈圆锥状或角锥状,且锥孔28的底部282邻近弹性臂22的根部,为锥孔28孔径最大处。在欲分离本专利技术的连结装置时,一分离装置3可由第二壳体2的第一开口21插入,再接触弹性臂内面29的斜面281,以撑开弹性臂22,使卡钩10与弹性臂22分离。图2A~2D为本专利技术易组装拆卸设备的组合流程图。如图1及图2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臂22顶端分别具有一缺口,而各缺口形成第二开口24,当要结合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时,先以卡钩10对准弹性臂22顶端的第二开口24,并向下施力,以卡钩10的第二部14撑开弹性臂22,使弹性臂22产生弹性变形(图2B);接着当第二部14的最宽的部位通过弹性臂22顶端的第二开口24时,弹性臂22因回复原状,以扣合部26夹住第二部14,固定卡钩10,并连结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图2C~2D)。图3A~3D为本专利技术易组装拆卸设备的拆卸流程图。如图3A~3D所示,当要拆卸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时,可简单以一直径略小于第一开口21的圆棒插入扣合件20中央的中空部位(图3A),经锥孔28的底部再接触弹性臂内面29的斜面281,此时,若再向前推动圆棒,即可撑开弹性臂22(图3B),使弹性臂22顶端的第二开口24大于卡钩第二部14的宽度,将卡钩10与扣合件20分离,而第一壳体1及第二壳体2亦可快速分离(图3C~3D)。图4A~4B为图1中不同实施方式的卡钩剖面图。如图4A~4B所示,卡钩10的第一部12可为角柱状12a或为圆柱状12b,而卡钩10的第二部14可为圆锥形14a、角锥形14b或是半球形14c,惟卡钩10的结构并不限定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形状,只要卡钩10的第二部14的一部位宽度大于第一部10的宽度,且大于弹性臂22顶端的第二开口24即可。其次,请再参考图1及图2A,本专利技术扣合件20可具有二个以上的弹性臂22,如四个呈四分之一圆柱状的弹性臂,但弹性臂22在结构上需依不同的外形而设计不同的厚度以及不同的裂隙深度与宽度,以调整弹性臂22的机械强度,使弹性臂22在上述的组装拆卸过程中,不会因塑性变形而断裂。本专利技术连结机构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臂及卡钩,在组装时完全不需要任何工具即可组装,而在拆卸时,只需一只棒状的分离装置即可进很拆卸工作,不但可简化产品的组装步骤、减少组装工时,更可省略螺丝等料件,以降低产品的成产成本。虽然本专利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没有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易组装拆卸的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一卡钩,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上,该卡钩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其中该第二部透过该第一部与该第一壳体连结,且该第二部的至少一部份的宽度大于该第一部的宽度;以及一扣合件,包括多个环设于该第一开口的弹性臂,其中这些弹性臂分别具有一弹性臂内面,且这些弹性臂内面分别具有一扣合部,当结合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时,该第二部先撑开这些弹性臂,接着这些弹性臂回复原状,且这些扣合部夹住该第二部,以固定该卡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组装拆卸的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镱仁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