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套模及用其预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及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柱套模及用其预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类型上,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为了达到抗震要求都设置有构造柱,构造柱的施工需要预埋构造柱钢筋,已有施工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一)使用传统的木模板支模系统,铺设梁底模板时,需要在与构造柱结合部位的混凝土梁底部的模板开出构造柱钢筋预留孔,存在的问题是模板开孔损耗大、易漏浆,拆模困难和构造柱钢筋不易定位固定;(二)现在普遍采用的后植筋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一是直接增加了人工、材料、工期等施工成本,二是由于构造柱钢筋与混凝土梁不是一次成型,植筋的位置经常因碰到梁钢筋而不得不改变,导致钢筋错位、偏位,三是钢筋、植筋胶、混凝土之间粘结的可靠性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套模及用其预埋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施工方法,以克服已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构造柱钢筋预埋施工的构造柱套模,所述构造柱套模包括套模主体和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套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套模用于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预埋施工,所述构造柱套模(4)包括套模主体和与其配套安装的锥形钢筋套(44),所述套模主体包括自上而下连接成一体的突模(41)和底座板(42),套模主体上开有贯穿突模和底座板的钢筋对穿孔(43),所述锥形钢筋套(44)活动安装在钢筋对穿孔(43)内;所述突模(41)的宽度b与混凝土梁宽度相同,突模的厚度与梁底模板(3)的厚度相同,突模两边各比构造柱的柱边长出100mm;所述底座板(42)的宽度与突模的宽度相同,底座板的厚度为5~10mm,底座板的两边各比突模长50mm,长出部分开有钉孔(421);所述锥形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套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套模用于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预埋施工,所述构造柱套模(4)包括套模主体和与其配套安装的锥形钢筋套(44),所述套模主体包括自上而下连接成一体的突模(41)和底座板(42),套模主体上开有贯穿突模和底座板的钢筋对穿孔(43),所述锥形钢筋套(44)活动安装在钢筋对穿孔(43)内;所述突模(41)的宽度b与混凝土梁宽度相同,突模的厚度与梁底模板(3)的厚度相同,突模两边各比构造柱的柱边长出100mm;所述底座板(42)的宽度与突模的宽度相同,底座板的厚度为5~10mm,底座板的两边各比突模长50mm,长出部分开有钉孔(421);所述锥形钢筋套(44)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套筒,锥形钢筋套的套孔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孔,圆锥孔大孔的孔径D比构造柱钢筋直径大2mm,小孔的孔径d比构造柱钢筋直径大0.5mm;所述钢筋对穿孔(43)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孔,其形状和大小与锥形钢筋套(44)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构造柱套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对穿孔(43)的数目与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数目对应,一般为4~8个;钢筋对穿孔在套模主体上的分布与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分布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构造柱套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钢筋套(44)用橡胶或其它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套模主体采用弹性模量与梁底模板(3)接近的硬质轻型材料制成。4.一种混凝土构造柱钢筋的预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构造柱套模,在与构造柱结合部位的混凝土梁底部,将构造柱套模与梁底模板组合成一体,然后对构造柱钢筋实施预埋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混凝土构造柱及构造柱钢筋的位置和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及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陈凌云,李锋,黄日欢,郑有定,黄恺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