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0892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S1、将原棉短纤维进行开清棉工序,制成棉束;将染料、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纺丝溶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棉束进行梳棉,在梳棉形成原色棉网的过程中,将所述混合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使形成的有色纳米纤维与原色棉网复合,制成复合棉条;S3、将步骤S2得到的复合棉条依次经过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得到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棉纺梳棉的过程中,直接将静电纺丝生产出的有色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混入原色棉网中,最后再经过纺纱工序,即可生产出一种具有特殊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中混配过程更加简单、高效,极大的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

A Production Method of Composite Yarn with Gre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花灰纱线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本色纱和染色纱是较为传统的两大类纱线,染色纱一般是将本色纱以筒子或绞纱方式在染色机上染成所需要的颜色。而混色纱是新开发出的一种新颖色纱,它是将染成不同颜色、具有不同性质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通过混色可获得本色纱和本色纱染色后所不具有的特殊颜色和使用性能。广义上,花灰纱线即单色混色纱,是指将染成单一颜色的纤维与本色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狭义的“花灰纱”是由染成黑色的纤维与本色纤维混纺而成,是目前最常见的混色纱之一,因其外观颜色类似燃烧后的香烟灰烬,所以直观地称为花灰纱,也俗称“烟灰纱”。花灰纱的颜色和性质通常介于本色纱与染色纱之间;从成分上,花灰纱有全棉或纯棉纱、涤棉纱等类型。用花灰纱织造而成的具有花灰效果的织物,其不同于传统的净色织物、色织织物以及印花织物,它具有独特的颜色及风格效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纯棉花灰纱及花灰面料的生产方法是:先将棉纤维进行染色,将这种有色的散纤维与原纤维进行一定比例的混配,再经过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纺纱工序形成纯棉花灰纱,最后通过织造而制得具有花灰效果的纯棉面料。传统纯棉花灰纱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部分散纤维进行染色、水洗、烘干等工序,这就使得整个花灰纱的生产周期要比常规纱线至少长一倍,从而使得成本增加,不利于工业规模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可生产得到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其手感及特性良好,并且生产周期短,利于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棉短纤维进行开清棉工序,制成棉束;将染料、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纺丝溶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棉束进行梳棉,在梳棉形成原色棉网的过程中,将所述混合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使形成的有色纳米纤维与原色棉网复合,制成复合棉条;S3、将步骤S2得到的复合棉条依次经过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得到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先将聚丙烯腈溶于溶剂中,得到聚丙烯腈溶液,之后向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加入染料,得到混合纺丝溶液;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聚丙烯腈浓度为8~12wt%;所述混合纺丝溶液中染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1%。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聚丙烯腈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90000;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向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加入的染料为商用染料,所述染料选自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或酸性染料;加入染料后搅拌溶解,得到混合纺丝溶液。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搅拌溶解的温度为40℃~60℃,搅拌转速为1000~2000r/h,搅拌时间为8~12h。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静电纺丝的施加电压为15~20kV;所述静电纺丝的喷头距棉网的距离为20~30cm;所述梳棉的车速为10~40m/min。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有色纳米纤维的质量占复合棉条质量的2%~5%。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静电纺丝的环境温度为20~30℃,湿度为50%~60%;所述静电纺丝的单喷头出丝量为60~100g/h。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开清棉工序之前还包括配棉工序;所述步骤S3中,所述并条经过2~3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以原棉短纤维为主要原料,首先通过开清棉工序制成棉束,并且配制染料与聚丙烯腈的混合纺丝溶液;然后,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棉束进行梳棉的同时,将所述混合纺丝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有颜色的纳米纤维且直接与梳棉得到的原色棉网复合,制成复合棉条;最后,将复合的棉条通过精梳、并条等后道纺纱工序,生产得到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本专利技术在棉纺梳棉的过程中,直接将静电纺丝生产出的有色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混入原色棉网中,最后再经过纺纱工序,即可生产出一种具有特殊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本专利技术生产中混配过程更加简单、高效,极大的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适于工业规模化生产应用。本专利技术生产得到的复合纱线具有花灰的颜色效果和良好的手感,并且在纱线规格及各项色牢度等方面均能达到国家标准。此外,本专利技术有色纳米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对纤维进行前处理和水洗等,不仅大大的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相比传统的散纤维染色方法更加节能环保,这在行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纱线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纱线的实物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棉短纤维进行开清棉工序,制成棉束;将染料、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纺丝溶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棉束进行梳棉,在梳棉形成原色棉网的过程中,将所述混合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使形成的有色纳米纤维与原色棉网复合,制成复合棉条;S3、将步骤S2得到的复合棉条依次经过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得到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方法能制备得到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可部分解决传统纯棉花灰纱线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并且所得的复合纱线的手感及特性良好,可达到堪比纯棉纱线的效果。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要以原棉短纤维(简称棉短纤)为纺纱原料,采用市售的棉短纤即可。根据纺纱要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将多种原棉短纤维先进行配棉,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对棉的品级和长度没有特别要求,优选长度在30mm以上的原棉。配棉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开清棉工序,可将棉短纤制成棉卷或棉丛。所述开清棉工序一般是纺纱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可由不同类型的开清棉机组成的联合设备完成开松、除杂、混合、成卷等任务。其中,开松是将压紧的原棉纤维松解成小棉束,为除杂和混合创造条件,为分离成单纤维作准备。除杂是在进一步松解的同时,去除原棉中40%~70%的杂质(主要是棉籽、砂土等)。混合是将各种品级的原棉等进行均匀混合;可制成均匀的棉卷或棉丛等棉束形态。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开清棉工序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设备和工艺即可,所制成的棉卷供梳棉工序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原棉纤维选择L233A的棉花,开清棉后棉卷含杂率控制在1%以下,棉卷不均匀率控制在1%以下。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染料纺丝液的制备工序,是将染料、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配制得到染料与聚丙烯腈的混合纺丝溶液。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先将聚丙烯腈溶于溶剂中,得到聚丙烯腈溶液,然后优选在搅拌的过程中,向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加入染料,得到混合纺丝溶液。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使用静电纺丝的方式喷射得到一种有色的腈纶基纳米纤维,其中的聚合物原料为聚丙烯腈(PAN),是由单体丙烯腈经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棉短纤维进行开清棉工序,制成棉束;将染料、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纺丝溶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棉束进行梳棉,在梳棉形成原色棉网的过程中,将所述混合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使形成的有色纳米纤维与原色棉网复合,制成复合棉条;S3、将步骤S2得到的复合棉条依次经过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得到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原棉短纤维进行开清棉工序,制成棉束;将染料、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纺丝溶液;S2、将步骤S1得到的棉束进行梳棉,在梳棉形成原色棉网的过程中,将所述混合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使形成的有色纳米纤维与原色棉网复合,制成复合棉条;S3、将步骤S2得到的复合棉条依次经过精梳、并条、粗纱和细纱,得到具有花灰效果的复合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先将聚丙烯腈溶于溶剂中,得到聚丙烯腈溶液,之后向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加入染料,得到混合纺丝溶液;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聚丙烯腈浓度为8~12wt%;所述混合纺丝溶液中染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聚丙烯腈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90000;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向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加入的染料为商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辉辉李景川赵尚振李苏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