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的方法及其产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的方法及其产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生物发酵相关工程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获得关注较多、研究范围较广的主要集中在如何优化发酵条件增加不同微生物的相关发酵产物方面,而在优化发酵工艺、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事实上,现在的发酵工艺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用菌发酵中,培养基的组方结构、培养条件仍欠缺合理,发酵培养基的制备中一般采用原位灭菌(灭菌条件为:121℃,保温20min)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导致整体发酵工艺能耗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环境污染大,同时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都比较高,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食用菌发酵、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的方法,所述方法对食用菌液体发酵中各个阶段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以及发酵培养的培养基的灭菌方式进行了优化,使得各种工艺条件相互配合,因而本专利技术食用菌液体发酵方法较现有技术整体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生产能耗小、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发酵种子:将食用菌菌种活化,得到活化的食用菌母种,将所述活化的食用菌母种逐级扩大培养,得到发酵种子;(2)发酵培养基制备工艺:分别称取碳源、氮源,将所述碳源、氮源与水混合后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先加热至60‑66℃,均质,再加热至90‑120℃,然后继续加热至136‑110℃,保温6‑30s,最后冷却至30℃以下,得到发酵培养基;(3)发酵培养:将发酵种子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经发酵培养,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发酵种子:将食用菌菌种活化,得到活化的食用菌母种,将所述活化的食用菌母种逐级扩大培养,得到发酵种子;(2)发酵培养基制备工艺:分别称取碳源、氮源,将所述碳源、氮源与水混合后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先加热至60-66℃,均质,再加热至90-120℃,然后继续加热至136-110℃,保温6-30s,最后冷却至30℃以下,得到发酵培养基;(3)发酵培养:将发酵种子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经发酵培养,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活化为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母体培养基中进行斜面培养,所述母体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马铃薯100-200重量份、葡萄糖16-26重量份、琼脂16-26重量份,所述斜面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6-22℃,培养湿度为60-70%,培养时间为7-12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逐级扩大培养具体包括:先将活化的食用菌母种接种至一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一级种;再将一级种接种至二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二级种;然后,将二级种接种至三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三级种;最后,将三级种接种至四级种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马铃薯100-200重量份、葡萄糖16-26重量份、蛋白胨6-2重量份、酵母浸粉1-3重量份、磷酸二氢钾3-6重量份、硫酸镁1-2.6重量份、琼脂16-26重量份,所述一级种的培养为固体平皿培养,所述固体平皿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6-22℃,培养湿度为60-70%,培养时间为7-12天;所述二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分包括葡萄糖10-30重量份、蛋白胨3-2重量份、乳粉3-2重量份、酪蛋白粉3-2重量份,所述二级种的培养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金鑫,桑海波,邢记国,管瑞峰,赵振峰,李春凤,杨宝平,袁凤君,邱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