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截面桁架式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067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桁架式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方法,包括塔式起重机的附着框和建筑物,所述附着框包括用以连接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所述附着杆组包括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和第三附着杆,其中所述第一附着杆将第一边角与楼体第一部分附着连接、所述第二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一部分附着连接,第三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二部分附着连接;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与预埋墙板采用双耳板销轴铰接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可满足15‑30米长度塔式起重机附着距离的需求,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寿命。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Over-long Attachment of Variable Section Truss Tower C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截面桁架式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体建筑塔式起重机附着
,具体涉及一种变截面桁架式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综合体工程将在今后的建筑发展中不断涌现。超高层及大型商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塔式起重机布置不可避免会受到场地限制的情况,当塔式起重机使用高度超过独立高度时,将塔式起重机利用附着装置固定在建筑物上,附着装置可以增加塔式起重机的牢固程度,避免因为塔式起重机高度过高而在起重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现有的塔式起重机与建筑物之间的附着间距一般在6-8m之间,附着装置的附着拉杆大多由槽钢和缀板组成。但是综合体建筑施工中建筑类型复杂、施工场地限制、场地移交不一致等不良施工条件对垂直运输造成影响,因此综合体建筑和塔式起重机之间需要超长附着距离(15-30m)。在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工艺研究方面,目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专利技术了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装置,包括附着框、附着杆和预埋板,不仅满足了远近墙体的附着,同时还革新了预埋板的结构,使得预埋板体积更小便于安装减少对简直墙体的破坏,同时还能提高力矩;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大型塔式起重机多点超长附着装置,连接杆设置有水平连接杆与斜向连接杆,连接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形成三角稳固空间结构,受力稳定合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专利技术了一种坡地建筑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装置及坡地建筑逆序施工方法,该方法在附着拉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支架,以此减小附着拉杆的挠度,增加附着拉杆支撑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但目前对于变截面桁架式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工艺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对此项目的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截面桁架式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工艺,项目采用变截面桁架式设计,应用3m和6m的模数组合,可满足15-30米长度塔式起重机附着距离的需求,拆装方便,可多次周转使用,使塔式起重机利用率提高15%以上。本专利技术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方法,包括塔式起重机的附着框和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一个规则方形的第一部分和一个大致具有圆弧外形的第二部分,所述附着框通过附着杆组与该楼体的两部分进行附着连接;所述附着框包括用以连接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所述附着杆组包括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和第三附着杆,其中所述第一附着杆将第一边角与楼体第一部分附着连接、所述第二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一部分附着连接,第三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二部分附着连接;其中第一附着杆与楼体第一部分一侧边的夹角为100-110°,第一附着杆与第二附着杆的夹角为20-30°,第二附着杆与楼体第一部分的另一侧边夹角为40-60°,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与预埋墙板采用双耳板销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附着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个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附着杆与附着框的一个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附着杆与第三附着杆之间设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附着杆与楼体第二部分之间设有承力杆,其中支撑杆均采用带有一定的变形余量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位于中部的套杆和两侧的杆,其中杆上带有两个限位块,可以使杆部在筒内有一定的双向活动自由度,所述承力杆其不具有变形余量。所述的支撑杆采用变截面桁架式设计,具体包括位于主体段12,该主体段包括截面形状相同但尺寸由中央向两侧逐渐缩小的三部分,主体段采用平行弦杆桁架,即内部采用多个与上下弦杆垂直的竖腹杆,同时在相邻垂直腹杆之间设置个斜腹杆;以及位于主体段相邻部分之间,截面尺寸逐步缩小的收缩段13,收缩段共有三段,均采用坡面桁架结构,即在每段设置与弦杆大致平行的横腹杆,同时在横腹杆和弦杆之间设有斜腹杆,最后一截收缩段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段14。所述预埋连接件结构包括楼体的混凝土部,位于混凝土部外侧的垫板,以及垫板外侧的铰接耳板,铰接耳板后侧设有两个连接部,连接部后方连接有呈弧形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固定部分别预埋入混凝土部中,所述固定部的弧形形状,其圆心位于连接部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着框与建筑物的距离为15-30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式起重机中心距离附着框的附着位置距离不大于8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附着杆材料为Q345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着框由四根撑杆和一套环梁组成,所述环梁套在塔式起重机标准节上,所述四根撑杆端部有大耳环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四根撑杆保持在同一水平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变截面桁架式设计,应用3m和6m的模数组合,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可满足15-30米长度塔式起重机附着距离的需求,拆装方便,可多次周转使用,使塔式起重机利用率提高15%以上。2、预埋墙板与附着拉杆的连接采用双耳板销轴铰接设计,可使附着架强度抗拉强度达到1200-1500MPa,抗压能力大幅提高。3、所有焊缝均为全熔透一级焊缝,主肢角钢和钢板采用L形围焊,主肢角钢和缀条角钢之间采用三面围焊,超声波100%检测,塔式起重机结构更加稳固,安全性能提高25%左右。4、最大程度的提高塔式起重机稳定性与利用率,有效延长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寿命3-5年,改善能源结构。实施后,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塔式起重机稳定性与利用率,有效延长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寿命3-5年。在内部推广应用后,实现了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新增利税135万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塔式起重机的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结构的结构简化图。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变截面桁架附着拉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预埋连接件的结构简化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附着框、2-楼体第一部分、3-楼体第二部分、4-第一附着杆、5-第二附着杆、6-第三附着杆、7-预埋连接件、8-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第三支撑杆、11-承力杆、12-主体段、13-收缩段、14-连接段、15-混凝土、16-垫板、17-铰接耳板、18-连接部、19-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所适用的塔式起重机,当高度超过独立高度时,必须利用附着装置固定在建筑物上,以防止因塔式起重机高度过高而在起重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在附着过程中,通常是采用附着多根拉杆连接附着框,并利用预埋件是附着力附着拉杆与建筑物本体连接,然而,由于现代建筑物的外形设计越来越丰富,不仅有传统的规则方形楼梯,还出现了拐角、弧形等多种楼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施工过程中,即遇到了圆弧形楼体的超长附着问题,采用传统的附着方法,容易使预埋件与楼体的连接出现压力或拉力方向变化,导致局部的力量过大,使附着效果不好,容易出现事故。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式起重机的附着框和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一个规则方形的第一部分和一个大致具有圆弧外形的第二部分,所述附着框通过附着杆组与该楼体的两部分进行附着连接;所述附着框包括用以连接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所述附着杆组包括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和第三附着杆,其中所述第一附着杆将第一边角与楼体第一部分附着连接、所述第二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一部分附着连接,第三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二部分附着连接;其中第一附着杆与楼体第一部分一侧边的夹角为100~110°,第一附着杆与第二附着杆的夹角为20~30°,第二附着杆与楼体第一部分的另一侧边夹角为40~60°,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与预埋墙板采用双耳板销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附着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个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附着杆与附着框的一个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附着杆与第三附着杆之间设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附着杆与楼体第二部分之间设有承力杆,其中支撑杆均采用带有一定的变形余量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位于中部的套杆和两侧的杆,其中杆上带有两个限位块,可以使杆部在筒内有一定的双向活动自由度,所述承力杆其不具有变形余量。所述的支撑杆采用变截面桁架式设计,具体包括位于主体段12,该主体段包括截面形状相同但尺寸由中央向两侧逐渐缩小的三部分,主体段采用平行弦杆桁架,即内部采用多个与上下弦杆垂直的竖腹杆,同时在相邻垂直腹杆之间设置个斜腹杆;以及位于主体段相邻部分之间,截面尺寸逐步缩小的收缩段13,收缩段共有三段,均采用坡面桁架结构,即在每段设置与弦杆大致平行的横腹杆,同时在横腹杆和弦杆之间设有斜腹杆,最后一截收缩段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段14。所述预埋连接件结构包括楼体的混凝土部,位于混凝土部外侧的垫板,以及垫板外侧的铰接部,铰接部后侧设有两个连接部,连接部后方连接有呈弧形的固定部,连接部和固定部分别预埋入混凝土部中,所述固定部的弧形形状,其圆心位于连接部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式起重机的附着框和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一个规则方形的第一部分和一个大致具有圆弧外形的第二部分,所述附着框通过附着杆组与该楼体的两部分进行附着连接;所述附着框包括用以连接的第一边角和第二边角,所述附着杆组包括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和第三附着杆,其中所述第一附着杆将第一边角与楼体第一部分附着连接、所述第二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一部分附着连接,第三附着杆将第二边角与楼体的第二部分附着连接;其中第一附着杆与楼体第一部分一侧边的夹角为100~110°,第一附着杆与第二附着杆的夹角为20~30°,第二附着杆与楼体第一部分的另一侧边夹角为40~60°,第一附着杆、第二附着杆与预埋墙板采用双耳板销轴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附着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个侧边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附着杆与附着框的一个侧边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附着杆与第三附着杆之间设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附着杆与楼体第二部分之间设有承力杆,其中支撑杆均采用带有一定的变形余量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位于中部的套杆和两侧的杆,其中杆上带有两个限位块,可以使杆部在筒内有一定的双向活动自由度,所述承力杆其不具有变形余量。所述的支撑杆采用变截面桁架式设计,具体包括位于主体段12,该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坤明长伟李加敖李强张旭日周扬迅李洪鹏李茂张正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建众力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