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50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其中部设有底垫,底垫的正面内部嵌装有长条形气囊;底垫左右两侧边沿的中间部分还分别向左右两边延伸,并在左右端部各形成一个挂颈孔;每个挂颈孔各配有两条肩带,肩带一端分别与挂颈孔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在各肩带的中部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截挂带,挂带的开放端连接有塑料插扣。本托垫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更多地利用肩部的力量来进行承重操作,使力量分配更加合理,力量较小的护士也能轻松进行操作。另外由于对病人采用气囊进行托垫,可以很好地避免病人在翻身和移动时碰伤,托垫对病人的压迫较为缓和,病人的舒适度更好。

A pad for turning over and moving bedridden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托垫,具体是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属于临床护理辅助器具

技术介绍
对于卧床病人的护理是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压疮,为了防止病人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躺卧而导致局部受压形成压疮,医护人员需要定时给病人进行翻身,有时病人躺卧的位置不正还需要对病人进行搬抬移动。由于医护人员多为女性,力量不足,当遇到体重较重的病人时,给病人翻身和移动的工作会显得很吃力,需要多个人员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工作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力。为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用于协助卧床病人翻身的托垫类产品,但这些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利用此类托垫给病人翻身或移动时,只能完全依靠医护人员手臂的力量来对托垫进行拉拽或搬抬,对于女性医护人员尤其是个头较小者来说,仍然显得较为吃力。(2)、利用此类托垫给病人翻身或移动时,托垫对病人的压迫过紧,病人的舒适度较差,如果操作不当,还容易弄伤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其在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多地利用肩部的力量来进行承重操作,而且托垫采用气囊结构对病人进行支撑,使病人的舒适度更好。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其中部设有底垫,底垫的正面内部嵌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横向排列的长条形气囊,每个气囊均配有独立的气嘴;底垫左右两侧边沿的中间部分还分别向左右两边延伸,并在左右端部各形成一个挂颈孔;每个挂颈孔各配有两条肩带,左侧的两条肩带一端分别与左挂颈孔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左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右侧的两条肩带一端分别与右挂颈孔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右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在各肩带的中部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截挂带,挂带的开放端连接有塑料插扣,左侧两挂带的塑料插扣相互匹配,右侧两挂带的塑料插扣相互匹配。进一步的,当所述气囊为两个时,两个气囊分别设置在底垫正面的上下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肩带与底垫侧边边角的连接处包有海绵层作为握把,所述左挂颈孔内侧的左弧形边沿处和右挂颈孔内侧的右弧形边沿处均嵌装有海绵垫作为脖子垫。进一步的,所述底垫可采用涤纶布材料制成,所述气囊可采用PVC或TPU材质的内囊。本技术的托垫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在侧面将挂颈孔套在脖子上,然后像反背双肩背包一样将两肩带跨在肩膀上,再将塑料插扣拉到后腰处锁合固定,两手握着握把进行拉拽或搬抬,这样就可以更多地利用肩部的力量来进行承重操作,使力量分配更加合理,力量较小的护士也能轻松进行操作。另外由于对病人采用气囊进行托垫,可以很好地避免病人在翻身和移动时碰伤,托垫对病人的压迫较为缓和,病人的舒适度更好。因此,和常规协助卧床病人翻身的托垫相比,本托垫的可靠性更高,实用性更强,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负担,非常适合临床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配两个气囊的托垫为例)。图中:1-底垫,2-气囊,3-气嘴,4-挂颈孔,5-肩带,6-挂带,7-塑料插扣,8-握把,9-脖子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托垫的中部设有底垫1,底垫1可采用涤纶布材料制成,底垫1的正面内部嵌装有两个横向排列的长条形气囊2,两个气囊2分别设置在底垫1正面的上下两侧,每个气囊2均配有独立的气嘴3。所述气囊2可采用PVC或TPU材质的内囊。底垫1左右两侧边沿的中间部分还分别向左右两边延伸,并在左右端部各形成一个挂颈孔4;每个挂颈孔4各配有两条肩带5,左侧的两条肩带5一端分别与左挂颈孔4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1左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右侧的两条肩带5一端分别与右挂颈孔4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1右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在各肩带5的中部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截挂带6,挂带6的开放端连接有塑料插扣7,左侧两挂带6的塑料插扣7相互匹配,右侧两挂带6的塑料插扣7相互匹配。为了使医护人员手部和脖子后部的受力点在拉拽或搬抬病人时更舒适,所述肩带5与底垫1侧边边角的连接处包有海绵层作为握把8,所述左挂颈孔4内侧的左弧形边沿处和右挂颈孔4内侧的右弧形边沿处均嵌装有海绵垫作为脖子垫9。所述底垫1上的气囊2也可以设置成多个,以对病人形成更好的支托,使用时由医护人员按需要选择相应的气囊2进行充气。本托垫使用时需要预先放置在病床上,使病人卧床时主躯干压在托垫上方。当需要对卧床病人进行翻身时,医护人员单人即可操作。首先对托垫的气囊2进行充气,使气囊2向上鼓起对病人形成柔软的支托。医护人员站在病人的一侧,将托垫对侧的挂颈孔4拉过来套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使托垫从对侧对病人形成包卷,然后像反背双肩背包一样将托垫对侧的两肩带5跨在肩膀上,再将塑料插扣7拉到后腰处锁合固定,两手握着对侧的握把8,用肩膀的力量配合手臂的力量向后拉拽,使病人向医护人员侧翻身,病人翻身到位后,医护人员再将挂颈孔4和肩带5脱除,对气囊2放气,即可完成工作。由于有气囊2对病人形成围护,且病人是向医护人员侧进行翻身,医护能很好地观察病人的状态,操作可控性好,不容易对病人造成损伤。当需要对卧床病人进行移动时,医护人员需要双人进行操作。首先对托垫的气囊2进行充气,使气囊2向上鼓起对病人形成柔软的支托。两个医护人员分别站在病人的两侧,将托垫两侧的挂颈孔4套挂在各自的脖子上,然后像反背双肩背包一样将托垫本侧的两肩带5跨在肩膀上,再将塑料插扣7拉到后腰处锁合固定,两人各自握着本侧的握把8,同时用肩膀的力量配合手臂的力量向上搬抬,在托垫的支托下对病人进行移动,病人移动到位后,医护人员再将挂颈孔4和肩带5脱除,对气囊2放气,即可完成工作。上述图例仅为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其特征是:所述托垫的中部设有底垫(1),底垫(1)的正面内部嵌装有两个横向排列的长条形气囊(2),两个气囊(2)分别设置在底垫(1)正面的上下两侧,每个气囊(2)均配有独立的气嘴(3);底垫(1)左右两侧边沿的中间部分还分别向左右两边延伸,并在左右端部各形成一个挂颈孔(4);每个挂颈孔(4)各配有两条肩带(5),左侧的两条肩带(5)一端分别与左挂颈孔(4)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1)左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右侧的两条肩带(5)一端分别与右挂颈孔(4)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1)右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在各肩带(5)的中部还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截挂带(6),挂带(6)的开放端连接有塑料插扣(7),左侧两挂带(6)的塑料插扣(7)相互匹配,右侧两挂带(6)的塑料插扣(7)相互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给卧床病人翻身和移动的托垫,其特征是:所述托垫的中部设有底垫(1),底垫(1)的正面内部嵌装有两个横向排列的长条形气囊(2),两个气囊(2)分别设置在底垫(1)正面的上下两侧,每个气囊(2)均配有独立的气嘴(3);底垫(1)左右两侧边沿的中间部分还分别向左右两边延伸,并在左右端部各形成一个挂颈孔(4);每个挂颈孔(4)各配有两条肩带(5),左侧的两条肩带(5)一端分别与左挂颈孔(4)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底垫(1)左侧边的两个边角固定连接;右侧的两条肩带(5)一端分别与右挂颈孔(4)两侧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喜宁何联义刘海兰陈琼珍张良吴燕霞雷秋连郭荣金黄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