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30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接合金属的、陶瓷的、聚合物的和/或纤维增强的部件(4、5、10、11)的连接元件(1),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面,并且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侧凹(8、9、16、17)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其中连接元件(1)由一个在形状和尺寸上都与待接合的部件(4、5、10、11)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相匹配的连接元件(1)构成,该连接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边缘区(3),该边缘区与待连接的部件(4、5、10、11)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能够形成形锁合的连接和力锁合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合金属的、陶瓷的、聚合物的和/或纤维增 强的部件的连接元件,所述部件具有一个平的接合面和具有至少一个 带有侧凹的凹槽和/或凸起。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相应部件的方 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用于接合部件的各种连接元件,在此分为可 逆式和非可逆式连接元件。可逆式连接元件指的是那些被描述成螺紋 连接的连接元件(如螺栓和螺母或者螺钉和螺紋)或者夹紧连接(如 按钮)。非可逆式连接元件指的是各种类型的铆接,其为了连接发生不 可逆的机械变形。尤其是用于连接塑料成型件的卡扣连接介于所述两 种连接元件之间,其中在连接元件上成形的卡锁凸起通常被压入和卡 锁到另 一连接元件的侧凹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连接上述类型的部件的连接元件和方法。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这样实现,即用于接合金属的、陶瓷的、聚合 物的和/或纤维增强的部件的连接元件由在形状和大小上都与待接合 的部件的凹槽和/或凸起相匹配的连接元件构成,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 个接合面并且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侧凹的凹槽和/或凸起,所述 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边缘区。其中所述边缘区能与待插入的部 件的凹槽和/或凸起形成形锁合的连接和力锁合的连接。本专利技术允许一种用于部件的连接。尤其是当有在连接部件中导致 振动的应力时,能有效降低在已连接的部件之间的振动传递。所述连接元件优选由金属、陶瓷、聚合物和/或复合材料组成,其中所述金属选自优质钢、工具钢、渗碳钢、结构钢、铸铁合金、硬质 合金的组别以及例如铝、铜、铂、钽和钛等非铁金属的组别。在使用陶瓷作为连接元件时,其选自硬质材料的组别,例如烧结刚玉、碳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和硬质合金烧结复合材料(金属陶瓷); 聚合物选自工程热塑性塑料的组别,如聚酰胺6(PA6),聚酰胺6.6 (PA66)、聚氧甲烯(POM)或者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三聚 氰胺甲醛树脂(MF)、不饱和聚酯(UP),而在使用复合材料作为连 接元件时,其选自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K)、碳纤维增强塑料(CFK) 和硼纤维增强塑料(BFK)的组别。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方式中,所述连接元件由厚度为0.25mm至 3mm的石墨膜片组成,该石墨膜片的边缘区以金属薄板镶边。有利的方式是所述连接元件为波浪形或平的并且厚度为0.10mm 至5mm、 优选为0.2mm至3mm。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方式中,连接元件具有旋转对称的形状。用于接合金属、陶瓷、聚合物和/或纤维增强部件的本专利技术方法在 于,在形状和大小上都与待接合的部件的凹槽和/或凸起相匹配的、基 本上平坦的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边缘区,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 个平的接合面并且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侧凹的凹槽和/或凸起,压形成形锁合的连接和力锁合的连接,其中待接合的部件上的侧凹的 角度a优选在20度至60度的范围内。在有利的方式中,在室温下以标准冲压进行成型。 附图说明以下借助三种实施例和六幅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以此限定 本专利技术构思。 附图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金属薄板的连接元件-石墨膜片的第一 实施方式;图2是连接元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3.1是通过两个借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元件的第二实施方式来 连接的部件(波浪形环)的剖视图; 图3.2是图3.1的放大局部视图;图4.1是两个相互连接的带有侧凹的凹槽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4.2是图4.1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5是图带有侧凹的凹槽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带有侧凹的凹槽的另一部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示出了由石墨膜片2构成的连接元件la,其以薄钢板镶边, 所述钢板形成弹性边缘区3。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连接元件la的横截面。图3.1示出了由在径向上成波浪形的环形件构成的连接元件l,所 述环形件插入在部件4、 5之间,其中部件4设有凹槽6,而部件7设 有凸起7,并且凹槽6和凸起7的边缘分别设有侧凹8、 9。图3.2示出了部件4、 5的连接部的放大视图。其中连接元件lb 通过外侧圆周棱边嵌入到部件4的侧凹8中并且通过内侧的棱边嵌入 到部件5的侧凹9中。图4.1示出了通过两个其它待连接部件10、 ll的横截面。图4.2示出了图4.1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待连接的部件IO、 11具 有凹槽12、 13。凹槽12、 13的边缘14、 15设有侧凹16、 17。图5示出了待连接的部件10的俯视图,该部件IO设有两个环形 的凹槽12。图6示出了待连接部件11的俯视图,该部件ll设有基本上为矩 形的凹槽13,其中,凹槽13的边缘15的直边缘18、 19的过渡通过 弧线20实现。实例1由厚度为2mm的具有内部金属薄板或纤维增强的石墨膜片2冲 压出直径为50mm的圆形薄片。所述薄片的外侧边缘借助厚度为 0.15mm的钢板镶边,该钢板覆盖大约3mm宽的条紋并且冲压出齐整表面。连接元件la放置在两个待连接的部件之间,所述部件分别具有直 径大约为0.6mm和50mm的圆形凹部(凹槽)并且其凹部边缘14设 置有45度的侧凹8。以标准冲压将所述连接元件la压入待连接部件 的凹槽6中,从而形成牢固且减少被连接部件的振动的连接。实例2由外径为50mm、内径为25mm的0.2mm厚的钢板环构成的连接 元件lb设有一均勻的、沿径向延伸的波浪造型,其中连接元件lb的 在两侧波峰之间测得的表面厚度大约为0.5mm。所述连接元件lb被放置两个待连接的部件4、 5之间,所述部件 一方面具有深0.4mm、直径为50mm的环形凹槽6并且其凹槽边缘14 设有30度的侧凹8,另一方面设有高度大约为0.4mm、直径为25mm 的环形凸起7,其中,凸起7的边缘19同样具有30度的侧凹9。以 标准沖压将所述连接元件lb与待连接的部件4、 5挤压,从而形成牢 固而减少已连接部件4、 5的振动的连接,在此被连接部件4、 5的相 互面向的表面在挤压后可以具有的最大间距大约为50至100,。实例3由外径为50mm、厚度为0.2mm的钢板环构成的连接元件lb具 有一个指向外侧边缘的u形横截面,其中连接元件的总厚度大约为 lmmo所述连接元件被放置两个待连接的部件之间,所述部件分别具有 深约为lmm、直径为50mm的圆形凹部并且其凹部边缘设有30度的 侧凹。以标准冲压将所述连接元件压入待连接的部件的凹部中,从而 形成牢固而减少已连接的部件的振动的连接。附图标记清单1、 la、 lb连接元件2石墨膜片3弹性边缘区4部件部件6凹槽7凸起8侧凹9侧凹10部件11部件12凹槽13凸起14边缘15边缘16侧凹17侧凹18棱边19棱边20弧线权利要求1.用于接合金属的、陶瓷的、聚合物的和/或纤维增强的部件(4、5、10、11)的连接元件(1),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面,和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侧凹(8、9、16、17)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1)由一个在形状和尺寸上都与待接合的部件(4、5、10、11)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相匹配的连接元件(1)构成,该连接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边缘区(3),该边缘区与待连接的部件(4、5、10、11)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能够形成形锁合的连接和力锁合的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接合金属的、陶瓷的、聚合物的和/或纤维增强的部件(4、5、10、11)的连接元件(1),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面,和所述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侧凹(8、9、16、17)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1)由一个在形状和尺寸上都与待接合的部件(4、5、10、11)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相匹配的连接元件(1)构成,该连接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边缘区(3),该边缘区与待连接的部件(4、5、10、11)的凹槽(6、12、13)和/或凸起(7)能够形成形锁合的连接和力锁合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古克特D霍伊尔R米歇尔斯R宙斯
申请(专利权)人:SGL碳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