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椎管内肿瘤见于脊髓的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以胸段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占多数。按解剖部位分硬脊膜外、髓外硬脊膜内。髓内三大类。按病理分类以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及胶质细胞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三种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中良性者居多,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约3/4可手术切除治愈。病人年龄即使较大,如70岁以上,有时亦可较好地耐受手术。因此,对椎管内肿瘤的手术应持积极态度,除病人情况确定不能耐受手术者外,一旦确诊为椎管内肿瘤,不论脊髓受压程度的轻重,均应及时手术治疗。现有的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通常可以分为单开门和双开门两种,单开门手术后容易导致神经根性的麻痹、颈部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分析原因猜测可能是由于单开门手术方案中椎管结构不对称,使得脊髓不能均匀的漂移所致,而双开门手术正是采用对称性的扩大狭窄的颈椎椎管,因此脊髓受力均匀,大幅度降低术后神经根性麻痹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双开门手术术中会去除棘突和/或椎板中的部分组织,对神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适用于椎管内手术后包括棘突(11)和/或椎板(12)的骨质回植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2)、固定件(21)以及植骨仓(22);所述固定件(21)设置在固定板(2)上,并使得固定板(2)与棘突(11)和/或椎板(12)固定连接;所述植骨仓(22)与固定板(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适用于椎管内手术后包括棘突(11)和/或椎板(12)的骨质回植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2)、固定件(21)以及植骨仓(22);所述固定件(21)设置在固定板(2)上,并使得固定板(2)与棘突(11)和/或椎板(12)固定连接;所述植骨仓(22)与固定板(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仓(22)与固定板(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包括固定凹槽,所述植骨仓(22)设置在固定板(2)中,并且通过固定凹槽与固定板(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仓(22)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包括第一网状结构和第二网状结构,其中第一网状结构的目数小于第二网状结构的目数;所述第一网状结构设置在植骨仓(22)与骨质相连的部分,第二网状结构与第一网状结构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仓(22)还包括固定凸板;所述固定凸板与第二网状结构相连;植骨仓(22)的固定凸板能够与固定板(2)的固定凹槽配合,连接植骨仓(22)和固定板(2)。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仓(22)内设置有骨组织。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通过N个所述固定件(21)与骨质固定连接;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上连接有M个引脚,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诚,刘超,肖建如,刘铁龙,杨兴海,魏海峰,贾齐,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