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003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其在焦距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形状精度高的透镜,以少的部件数即可容易地调节焦距,能够在将透镜和间隔件接合之前容易地调节焦点位置。所述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具有透镜(1)、间隔件(2)、以及具备受光元件(3a)的基板(3),透镜(1)具有有效部分(1a)、在有效部分(1a)的外周进行了一体化的非有效部分(1b)、以及与非有效部分(1a)一体化并支撑透镜1的腿部(1c),间隔件(2)的上端面(2a)及腿部(1c)的底面(1d)为平坦面,间隔件(2)以其上端面(2a)和底面(1d)进行粘接而支撑透镜(1),上端面(2a)的宽度的尺寸(B)大于底面(1d)的宽度的尺寸(A),腿部(1c)的高度(L1)与间隔件(2)的高度(L2)的总和大于有效部分(1a)的直径(D),且直径(D)为高度(L1)以上。

Lens assembly for camera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11月3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32080号的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智能电话、游戏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终端搭载了小型且薄型的摄像装置。这样的摄像装置中具备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具有受光元件和用于在受光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图像的透镜。作为摄像装置中使用的透镜组件,已知有例如下述摄像单元:其具备透镜组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透镜组件包含基板部和与该基板部一体成型的透镜部,所述传感器组件包含半导体基板和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的固体摄像元件,且透镜组件的基板部和传感器组件的半导体基板以彼此基本相同的方式成型为俯视时基本为矩形(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已知有下述摄像装置:其具有载置于基板上的摄像元件和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具备使被摄体图像成像于上述摄像元件所具备的光电转换部的透镜部、与上述透镜部一体化并支撑上述透镜部的腿部、以及与上述摄像元件抵接的抵接面,且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抵接面仅直接抵接于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外周面,或者在上述摄像元件的上述外周面设有表面材料的情况下,仅抵接于上述外周面或上述表面材料(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已知有下述透镜组件:其具备使入射光相对于摄像元件的摄像面成像的透镜部、和与该透镜部一体地形成且将上述摄像元件收纳在内侧的安装腿部,其中,上述安装腿部相对于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是倾斜的(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已知有下述固体摄像装置:其在主体电路基板连接有摄像元件的照相机用电路基板上,在能够利用摄像元件摄像的位置连接有由支架和底板构成的光学设备单元,所述支架在内部保持透镜且在外周设有外螺纹部,所述底板具有设置了与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的支架底座且连接于照相机用电路基板(参照专利文献4)。另外,已知有下述光学层叠体:其包含具有光学部件的第1层和第2层,第1层附带有第1间隔部,第2层附带有第2间隔部,第1间隔部具有凸部,第2间隔部具有槽,第1间隔部和第2间隔部通过凸部和槽在层叠方向上接合(参照专利文献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66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4682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1318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03252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806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有时为了透镜组件设计的方便而确定了焦距(从透镜到摄像元件或受光元件的距离),在确定了长焦距的情况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单元因间隔件的高度短而无法使用。此外,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摄像单元而言,间隔件与透镜的接触面积小,难以调节透镜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装置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透镜组件也能够适用于长焦距的情况。但这样地透镜的有效部分与腿部经过了一体化、腿部长的透镜虽可以实现一体成型,但即使在注塑成型、压印成型的情况下,通过一体成型而得到的透镜的形状精度也会降低。因此,要提高形状精度的情况下难以获得长焦距,即,难以确保高形状精度和长焦距的兼顾。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固体摄像装置也能够适用于长焦距的情况。而且,透镜被固定于透镜支架,可以通过透镜支架和镜筒来调节焦距。然而,在调节焦距时,需要使用透镜支架、镜筒、透镜这三个部件,调节焦距所需要的部件数量较多。并且,在这样的结构中,难以调节透镜的水平位置。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光学层叠体也能够适用于长焦距的情况。然而,由于间隔件以嵌合方式被固定,因此难以调节透镜的水平位置。另外,在调节焦距时,需要使用第1层、第1间隔件、第2间隔件这三个部件,调节焦距所需要的部件数量较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其在焦距(透镜与受光元件的距离)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形状精度高的透镜,以少的部件数即可容易地调节焦距,能够在将透镜和间隔件接合之前容易地调节焦点位置(透镜的有效部分的水平位置)。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以下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在焦距(透镜与受光元件的距离)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形状精度高的透镜,以少的部件数即可容易地调节焦距,能够在将透镜和间隔件接合之前容易地调节焦点位置(透镜的有效部分的水平位置),所述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具有透镜、具备受光元件的基板、以及间隔件,所述透镜具有作为透镜的有效部分、在该有效部分的外周与上述有效部分一体化的非有效部分、以及与该非有效部分一体化并支撑透镜的腿部,所述间隔件设置在上述受光元件的周围的上述基板上,并且将作为平坦面的上端面和透镜的腿部的作为平坦面的底面粘接而支撑透镜,上述间隔件的上端面的宽度的尺寸大于腿部的底面的宽度的尺寸,上述腿部的高度L1与上述间隔件的高度L2的总和大于上述有效部分的直径D,且上述D为上述L1以上。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其具有透镜、间隔件、以及具备受光元件的基板,上述透镜具有作为透镜的有效部分、在上述有效部分的外周与上述有效部分一体化的非有效部分、以及与上述非有效部分一体化并支撑上述透镜的腿部,上述间隔件设置在上述受光元件的周围的上述基板上,上述间隔件的上端面及上述透镜的上述腿部的底面为平坦面,上述间隔件以其上端面和上述透镜的上述腿部的底面进行粘接而支撑上述透镜,上述间隔件的上端面的宽度的尺寸大于上述腿部的底面的宽度的尺寸,上述透镜中从上述腿部的底面至上述非有效部分的最下部的高度L1与上述间隔件的高度L2的总和大于上述有效部分的直径D,且上述D为上述L1以上。上述间隔件优选设置在下述空间的外侧,所述空间由将上述有效部分的边缘与上述受光元件的边缘连结而形成的壁、上述有效部分的底面、及上述基材的上端面形成。上述间隔件优选在中央部具有锥形的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压印成型对上述透镜及上述间隔件进行成型的上述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制造方法。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对于焦距长的情况也能够适用,而且在焦距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形状精度高的透镜,以少的部件数即可容易地调节焦距,能够容易地调节焦点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一例的示意图(正面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正面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正面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正面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的另一例的示意图(正面剖视图)。符号说明1透镜1a有效部分1b非有效部分1c腿部1d腿部1c的底面2间隔件2a间隔件2的上端面2b构成锥形的剖面的线段3基板3a受光元件A底面1d的宽度的尺寸B上端面2a的宽度的尺寸D有效部分1a的直径L1腿部1a的高度L2间隔件2的高度S由将有效部分1a的边缘与受光元件3a的边缘连结而形成的壁、有效部分1a的底面、及基材3的上端面形成的空间具体实施方式[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其具有:透镜、间隔件、以及具备受光元件的基板,所述透镜具有作为透镜的有效部分、在所述有效部分的外周与所述有效部分一体化的非有效部分、以及与所述非有效部分一体化并支撑所述透镜的腿部,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所述受光元件的周围的所述基板上,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及所述透镜的所述腿部的底面为平坦面,所述间隔件以其上端面和所述透镜的所述腿部的底面进行粘接而支撑所述透镜,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的宽度的尺寸大于所述腿部的底面的宽度的尺寸,所述透镜中从所述腿部的底面至所述非有效部分的最下部的高度L1与所述间隔件的高度L2的总和大于所述有效部分的直径D,且所述D在所述L1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30 JP 2016-2320801.摄像装置用透镜组件,其具有:透镜、间隔件、以及具备受光元件的基板,所述透镜具有作为透镜的有效部分、在所述有效部分的外周与所述有效部分一体化的非有效部分、以及与所述非有效部分一体化并支撑所述透镜的腿部,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所述受光元件的周围的所述基板上,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及所述透镜的所述腿部的底面为平坦面,所述间隔件以其上端面和所述透镜的所述腿部的底面进行粘接而支撑所述透镜,所述间隔件的上端面的宽度的尺寸大于所述腿部的底面的宽度的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启起本间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