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16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包括壳体和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道,所述壳体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和限位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靠近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与传感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板靠近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拉杆背离防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实际的安装或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给后续检修维护增大了难度的问题。

A Vibrating String Intelligent Embedded Strain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振弦式传感器
,具体为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
技术介绍
振弦式传感器是以拉紧的金属弦作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当弦的长度确定之后,其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量即可表征弦所受拉力的大小,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得到与拉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振弦的材料与质量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钨丝的性能稳定、硬度、熔点和抗拉强度都很高,是常用的振弦材料。埋入型应变传感器是振弦式传感器中的一种,现有的埋入型传感器大多是直接将传感器埋入到安装点,但是在实际的安装或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给后续检修维护增大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给后续检修维护增大了难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包括壳体和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道,所述壳体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和限位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靠近传感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与传感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板靠近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拉杆背离防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优选的,所述限位滑道和限位条均为橡胶构件。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防护板背离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座插接。优选的,所述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且拉环的内壁设置有柔性橡胶块。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撑块,所述T型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优选的,所述壳体为不锈钢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壳体,在进行传感器本体的埋入时,拉动挡块,使防护板靠近壳体的内壁,然后将传感器本体插入到壳体内部,此时限位条与限位滑道卡在一起,然后松开挡块,此时在弹簧的推动下,防护板靠近传感器本体,弹性杆与传感器本体接触,通过壳体可对传感器本体表面进行防护,防止安装点直接与传感器本体接触,同时在弹簧和弹性杆的弹性作用下,使传感器本体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减小外界环境对传感器本体造成的损坏,使传感器本体的使用更加耐久,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解决了在实际的安装或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给后续检修维护增大了难度的问题。2.通过设置T型撑块和插杆,在进行传感器本体的埋入时,将插杆插入到安装点上,此时壳体整体得到初步的固定,避免了埋入过程中,壳体的位置出现较大的偏差,方便了工作人员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传感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传感器本体;3、限位滑道;4、限位条;5、弹簧;6、防护板;7、弹性杆;8、限位座;9、限位杆;10、拉杆;11、挡块;12、T型撑块;13、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给后续检修维护增大了难度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包括壳体1和传感器本体2,传感器本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道3,壳体1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4,限位条4和限位滑道3滑动连接,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靠近传感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防护板6靠近传感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杆7,弹性杆7与传感器本体2活动连接,防护板6靠近弹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0,拉杆10的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拉杆10背离防护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1。本实施例中,在进行传感器本体2的埋入时,拉动挡块11,挡块11通过拉杆10拉动防护板6移动,使防护板6靠近壳体1的内壁,然后将传感器本体2插入到壳体1内部,此时限位条4与限位滑道3卡在一起,然后松开挡块11,此时在弹簧5的推动下,防护板6靠近传感器本体2,弹性杆7与传感器本体2接触,通过壳体1可对传感器本体2表面进行防护,防止安装点直接与传感器本体2接触,同时在弹簧5和弹性杆7的弹性作用下,使传感器本体2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减小外界环境对传感器本体2造成的损坏,使传感器本体2的使用更加耐久,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解决了在实际的安装或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给后续检修维护增大了难度的问题。实施例2请参阅图1-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限位滑道3和限位条4均为橡胶构件,橡胶构件具有良好的弹性,进一步的增强了传感器本体2的抗震效果,传感器本体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座8,防护板6背离弹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限位杆9与限位座8插接,通过限位杆9和限位座8插接,可对防护板6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防护板6与传感器本体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使传感器本体2的安装更加稳定。其中,挡块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且拉环的内壁设置有柔性橡胶块,拉环更加方便对挡块11进行拉动,后续维修更换传感器本体2时,可通过拉环拉动挡块11,更加方便传感器本体2的拆卸,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撑块12,T型撑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13,在进行传感器本体2的埋入时,将插杆13插入到安装点上,此时壳体1整体得到初步的固定,避免了埋入过程中,壳体1的位置出现较大的偏差,方便了工作人员操作,壳体1为不锈钢构件,不锈钢构件的硬度大,且防锈功能较好,使壳体1的使用更加耐久。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包括壳体(1)和传感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道(3),所述壳体(1)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4),所述限位条(4)和限位滑道(3)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靠近传感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所述防护板(6)靠近传感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杆(7),所述弹性杆(7)与传感器本体(2)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板(6)靠近弹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0),所述拉杆(10)的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拉杆(10)背离防护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弦式智能埋入型应变传感器,包括壳体(1)和传感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道(3),所述壳体(1)的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4),所述限位条(4)和限位滑道(3)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靠近传感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板(6),所述防护板(6)靠近传感器本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杆(7),所述弹性杆(7)与传感器本体(2)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板(6)靠近弹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0),所述拉杆(10)的一端贯穿壳体(1)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拉杆(10)背离防护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弦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穆罕默德努里孙利民洪卫星杨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前沿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