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06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套管、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底端及侧壁封闭,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底部开口与外套管联通,内套管外侧与外套管内侧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形成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形成的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实现循环介质通过环状间隙不同的横截面积时,产生明显的紊流效果,积极促进传热作用,提高了传热效率,本换热器不受地区自然环境、季节温度变化等限制,放置在深层井内部,吸收温度稳定、热量充足的大地岩热,采暖效率高,可大范围推广使用。

A High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r with Heat and Water Removal in Medium and Deep Geothermal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地热开发和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洁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等优点。浅层地热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般小于200米的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热能,是由地球内部能量传导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而产生,但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且温度随季节变化很小,温度多年几乎无变化,一般低于25℃,为低品质热能,浅层地热能一般是通过热泵技术进行开采利用,即利用高位能,如电能等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地源热泵正是利用了浅层地热能作为冷热源进行热量提取与释放。国内目前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为两种模式,一是开采抽取地下热水模式,即从数十米至数千米深的地下将热水抽出,再经过地面设置的换热系统将热能提取,该模式对地下水消耗过大,热水在抽取到地面的过程中消耗热能多,资源利用率低,且回灌困难等问题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现已不提倡;二是无干扰地热模式,该模式就是取热不取水,通过钻井向地下深部热储层钻孔,然后在孔中放置换热器,通过介质在换热器内循环吸热,经过介质在同心管换热器中的循环,将地层的热量导出,带上地面利用。第一种利用方式直接抽取地下热水利用后,将地热尾水直接排放或回灌,但目前地下回灌技术仍不成熟,回灌率偏低,造成水资源和热资源的浪费,大量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也容易引起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所以为了保护地下热水资源,防止过渡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次生灾害,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已经禁止直接开采地下水资源了,这对该模式的中深层地热能的发展是一个阻碍,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并且对地热能持续利用,现在地热利用领域主导技术为无干扰地热模式,对于中深层地热井使用的无干扰地热利用现有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外套管、内套管等,外套管与外套管底端及侧壁封闭,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底部开口与外套管联通,内套管外侧与外套管内侧形成环状间隙,换热介质从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状间隙往下流动,经过地层提取热量温度升高后,介质从内管向上流动,在地面进行利用。根据图1所示,但现有技术的中深层无干扰地热系统换热器为同芯管换热器,其内管和外管均为光滑的石油套管,换热介质从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状间隙向下流动,经过换热后从内管返回,整个换热过程较为平静,换热效率不高,扰动作用不强,不能将地下的热资源更高效地提取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阐述,本技术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在无干扰地热利用模式中使用,实现介质高效、充分与高温地层进行换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套管、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底端及侧壁封闭,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底部开口与外套管联通,内套管外侧与外套管内侧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间隙,所述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使得其间的介质实现扰流效应的扰流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内壁和内套管内、外壁的表面分别涂设隔热保温涂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矩形波峰段与矩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梯形波峰段与梯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内套管内壁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矩形波峰段与矩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内套管内壁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梯形波峰段与梯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波浪状,由若干组波形波峰段与波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内套管内壁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壁为由若干组波形波峰段与波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本技术专利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形成的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实现循环介质通过环状间隙不同的横截面积时,产生明显的紊流效果,当介质在环状间隙波峰段流动时,其横截面积大,流速较低,压力减小;当流动到波谷段,流速较快,压力较大,介质反复流经波峰段与波谷段,产生较大的扰动和明显的紊流效果,积极促进传热作用,提高了传热效率,本换热器不受地区自然环境、季节温度变化等限制,放置在深层井内部,吸收温度稳定、热量充足的大地岩热,采暖效率高,可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其中,1外套管、2外套管波峰段、3外套管波谷段、4内套管、5固井水泥、6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专利的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专利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专利保护的范围。根据图2、图3所示,作为实施例所示的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安装于地热井中,换热介质通过同芯管循环吸收地层中的热量,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外套管底端及侧壁封闭,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底部开口与外套管联通,内套管外侧与外套管内侧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间隙,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使得其间的介质实现扰流效应的扰流结构。该扰流结构是在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外套管内壁和内套管内、外壁的表面分别涂设隔热保温涂层,防止介质通过内管向上流动式的热散失。通过如下几种扰流结构的实施例方式实现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形成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1、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矩形波峰段与矩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2、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梯形波峰段与梯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3、外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内套管内壁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矩形波峰段与矩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4、外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内套管内壁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梯形波峰段与梯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对于上述一、二两种实现方式,外套管可以采用不同直径的管材焊接而成,形成的锯齿状结构的波峰段与波谷段。对于上述三、四两种实现方式,内套管外壁可以采用不同直径的管材焊接而成,形成的锯齿状结构的波峰段与波谷段。5、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波浪状,由若干组波形波峰段与波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6、外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内套管内壁为同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套管、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底端及侧壁封闭,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底部开口与外套管联通,内套管外侧与外套管内侧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使得其间的介质实现扰流效应的扰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包括外套管、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底端及侧壁封闭,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底部开口与外套管联通,内套管外侧与外套管内侧形成横截面为环状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使得其间的介质实现扰流效应的扰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在外套管内壁与内套管外壁之间设置粗细交替的波节形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内壁和内套管内、外壁的表面分别涂设隔热保温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内壁为锯齿状结构,由若干组矩形波峰段与矩形波谷段交替排列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型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为同一直径尺寸的直管,外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宇泽陶鹏飞张廷会韩元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