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61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其包括内置箱本体和双向定位抗浮机构,所述双向定位抗浮机构包括抗浮锚杆和定位锚杆,所述抗浮锚杆包括第一定位杆和抗浮锚爪;所述定位锚杆包括第二定位杆和钩底锚爪;所述第一定位杆上开有燕尾长槽和单向齿,所述第二定位杆上设有燕尾长榫和单向齿;所述内置箱本体中央开有中央孔,所述抗浮锚杆和定位锚杆穿设在该中央孔,抗浮锚杆与定位锚杆通过燕尾长槽和燕尾长榫形成滑配。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其内置箱本体通过双向定位抗浮机构与板顶、板底钢筋形成双向固定,同时在抗浮锚爪、钩底锚爪和单向齿组的配合向,有效的克服了内置箱本体在现浇楼盖内易发生上浮的缺陷。

A positioning anti-floating built-in box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
技术介绍
内置箱是用于填置在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中的空心结构体,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放置在模板中板底钢筋和板顶钢筋之间,现有内置箱固定方式为压筋固定或保护垫填塞缝隙,这些固定方式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内置箱上浮,影响结构的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包括内置箱本体和双向定位抗浮机构,其中,所述双向定位抗浮机构包括抗浮锚杆和定位锚杆,所述抗浮锚杆包括第一定位杆和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杆上的三个抗浮锚爪;所述定位锚杆包括第二定位杆和设置在该第二定位杆上的两个钩底锚爪;所述第一定位杆上开有燕尾长槽,并于燕尾长槽槽底上设有单向齿,所述第二定位杆上设有与所述燕尾长槽相匹配的燕尾长榫,并于燕尾长榫榫面上设有与燕尾长槽槽底单向齿齿牙方向相反的单向齿;所述内置箱本体中央开有中央孔,所述抗浮锚杆和定位锚杆穿设在该中央孔,抗浮锚杆与定位锚杆通过燕尾长槽和燕尾长榫形成滑配。如此设计,应用时,内置箱本体放置在板底钢筋上方,将抗浮锚杆穿入内置箱本体的中央孔内,三个抗浮锚爪钩挂在内置箱本体上表面,将第一定位杆捆扎在板底钢筋上,然后将定位锚杆的燕尾长榫榫入抗浮锚杆的燕尾长槽,并向上推动定位锚杆,至钩底锚爪钩紧板底钢筋,在两个齿向相反的单向齿作用下,完成组件与板底钢筋的固定,然后将第二定位杆捆扎在板顶钢筋上,这样,通过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的楼盖,内置箱本体与板顶、板底钢筋形成双向定位,同时在抗浮锚爪、钩底锚爪和单向齿组的配合向,有效的克服了内置箱本体在现浇楼盖内易发生上浮的缺陷。作为优化,所述内置箱本体上表面设有与三个所述抗浮锚爪相匹配的锚爪槽。如此设计,便于抗浮锚爪与内置箱本体上表面的钩挂定位,及钩底锚爪的方向确定。作为优化,所述锚爪槽两侧内壁上部对着设有一对止退橡胶压条。如此设计,便于施工时防止嵌入锚爪槽的抗浮锚爪脱槽。作为优化,三个所述抗浮锚爪呈180°均匀布设。作为优化,两个所述钩底锚爪共线设置。如此设计,钩底锚爪可在垂直方向钩挂尽可能多的位于第一定位杆相捆扎的板底钢筋两侧的板底钢筋,增加抗浮机构与基础钢筋的固定强度,进而增强双向定位抗浮机构对内置箱本体的定位和抗浮能力。作为优化,所述第一、二定位锚杆长度相等,第一、二定位锚杆长度均大于所述内置箱本体的厚度。如此设计,便于第一、二定位锚杆伸出内置箱上、下表面,与板底、板顶钢筋进行捆扎固定。本技术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其内置箱本体通过双向定位抗浮机构与板顶、板底钢筋形成双向固定,同时在抗浮锚爪、钩底锚爪和单向齿组的配合向,有效的克服了内置箱本体在现浇楼盖内易发生上浮的缺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的俯视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的仰视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板底钢筋示出、板顶钢筋未示出)。图中:1-内置箱本体、2-双向抗浮机构、3-单向齿3;0-板底钢筋;11-中央孔、12-锚爪槽、13-止退橡胶压条、21-抗浮锚杆、22-定位锚杆;211-第一定位杆、212-抗浮锚爪、213-燕尾长槽、221-第二定位杆、222-钩底锚爪、223-燕尾长榫。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5所示,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包括内置箱本体1和双向定位抗浮机构2,其中,所述双向定位抗浮机构2包括抗浮锚杆21和定位锚杆22,所述抗浮锚杆21包括第一定位杆211和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杆211上的三个抗浮锚爪212;所述定位锚杆22包括第二定位杆221和设置在该第二定位杆221上的两个钩底锚爪222;所述第一定位杆211上开有燕尾长槽213,并于燕尾长槽213槽底上设有单向齿3,所述第二定位杆221上设有与所述燕尾长槽213相匹配的燕尾长榫223,并于燕尾长榫223榫面上设有与燕尾长槽213槽底单向齿3齿牙方向相反的单向齿3;所述内置箱本体1中央开有中央孔11,所述抗浮锚杆21和定位锚杆22穿设在该中央孔11,抗浮锚杆21与定位锚杆22通过燕尾长槽213和燕尾长榫223形成滑配。应用时,内置箱本体放置在板底钢筋0上方,将抗浮锚杆穿入内置箱本体的中央孔内,三个抗浮锚爪钩挂在内置箱本体上表面,将第一定位杆捆扎在板底钢筋0上,然后将定位锚杆的燕尾长榫榫入抗浮锚杆的燕尾长槽,并向上推动定位锚杆,至钩底锚爪钩紧板底钢筋0,在两个齿向相反的单向齿作用下,完成组件与板底钢筋0的固定,然后将第二定位杆捆扎在板顶钢筋上,这样,通过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的楼盖,内置箱本体与板顶、板底钢筋0形成双向定位,同时在抗浮锚爪、钩底锚爪和单向齿组的配合向,有效的克服了内置箱本体在现浇楼盖内易发生上浮的缺陷。所述内置箱本体1上表面设有与三个所述抗浮锚爪212相匹配的锚爪槽12。便于抗浮锚爪与内置箱本体上表面的钩挂定位,及钩底锚爪的方向确定。所述锚爪槽12两侧内壁上部对着设有一对止退橡胶压条13。便于施工时防止嵌入锚爪槽的抗浮锚爪脱槽。三个所述抗浮锚爪212呈180°均匀布设。两个所述钩底锚爪222共线设置。钩底锚爪可在垂直方向钩挂尽可能多的位于第一定位杆相捆扎的板底钢筋两侧的板底钢筋,增加抗浮机构与基础钢筋的固定强度,进而增强双向定位抗浮机构对内置箱本体的定位和抗浮能力。所述第一、二定位锚杆211、221长度相等,第一、二定位锚杆211、221长度均大于所述内置箱本体1的厚度。便于第一、二定位锚杆伸出内置箱上、下表面,与板底、板顶钢筋进行捆扎固定。本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其内置箱本体通过双向定位抗浮机构与板顶、板底钢筋形成双向固定,同时在抗浮锚爪、钩底锚爪和单向齿组的配合向,有效的克服了内置箱本体在现浇楼盖内易发生上浮的缺陷。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技术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其特征是:包括内置箱本体(1)和双向定位抗浮机构(2),其中,所述双向定位抗浮机构(2)包括抗浮锚杆(21)和定位锚杆(22),所述抗浮锚杆(21)包括第一定位杆(211)和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杆(211)上的三个抗浮锚爪(212);所述定位锚杆(22)包括第二定位杆(221)和设置在该第二定位杆(221)上的两个钩底锚爪(222);所述第一定位杆(211)上开有燕尾长槽(213),并于燕尾长槽(213)槽底上设有单向齿(3),所述第二定位杆(221)上设有与所述燕尾长槽(213)相匹配的燕尾长榫(223),并于燕尾长榫(223)榫面上设有与燕尾长槽(213)槽底单向齿(3)齿牙方向相反的单向齿(3);所述内置箱本体(1)中央开有中央孔(11),所述抗浮锚杆(21)和定位锚杆(22)穿设在该中央孔(11),抗浮锚杆(21)与定位锚杆(22)通过燕尾长槽(213)和燕尾长榫(223)形成滑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抗浮内置箱组件,其特征是:包括内置箱本体(1)和双向定位抗浮机构(2),其中,所述双向定位抗浮机构(2)包括抗浮锚杆(21)和定位锚杆(22),所述抗浮锚杆(21)包括第一定位杆(211)和设置在该第一定位杆(211)上的三个抗浮锚爪(212);所述定位锚杆(22)包括第二定位杆(221)和设置在该第二定位杆(221)上的两个钩底锚爪(222);所述第一定位杆(211)上开有燕尾长槽(213),并于燕尾长槽(213)槽底上设有单向齿(3),所述第二定位杆(221)上设有与所述燕尾长槽(213)相匹配的燕尾长榫(223),并于燕尾长榫(223)榫面上设有与燕尾长槽(213)槽底单向齿(3)齿牙方向相反的单向齿(3);所述内置箱本体(1)中央开有中央孔(11),所述抗浮锚杆(21)和定位锚杆(22)穿设在该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范尚良管夕鹏毕晓峰王海涛宋建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