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电缆放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电缆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大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放线装置将其从绕缆轮上导出,但目前的电缆放线装置放线效率低,放线过程不稳定,且不方便进行调节,难以对不同尺寸的绕缆轮进行放线操作,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电缆放线装置,放线效率高,放线过程稳定,并且方便进行调节,操作简便,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绕缆轮进行放线操作,具有实用性。(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电缆放线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电机、螺纹杆、第三移动件、第一固定杆、滑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二电机、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伸缩杆、第一移动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二伸缩杆、双向螺纹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件(2)、第二固定件(3)、第一电机(5)、螺纹杆(6)、第三移动件(7)、第一固定杆(8)、滑动件(9)、第一连接件(10)、第二电机(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伸缩杆(14)、第一移动件(15)、第二连接件(16)、第三连接杆(17)、第四连接杆(18)、第二伸缩杆(19)、双向螺纹杆(20)、第五连接杆(21)、第三连接件(22)、第一夹持件(23)、第三电机(24)、第六连接杆(25)、第四连接件(26)、第二固定杆(27)、导向管(28)和第二移动件(32);第一固定件(2)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电缆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件(2)、第二固定件(3)、第一电机(5)、螺纹杆(6)、第三移动件(7)、第一固定杆(8)、滑动件(9)、第一连接件(10)、第二电机(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伸缩杆(14)、第一移动件(15)、第二连接件(16)、第三连接杆(17)、第四连接杆(18)、第二伸缩杆(19)、双向螺纹杆(20)、第五连接杆(21)、第三连接件(22)、第一夹持件(23)、第三电机(24)、第六连接杆(25)、第四连接件(26)、第二固定杆(27)、导向管(28)和第二移动件(32);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3)竖直设置在底座(1)两侧;双向螺纹杆(20)水平设置,且一端伸入第一连接件(10)内并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6)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10)与第三移动件(7)连接,第二连接件(16)与滑动件(9)连接;第一固定件(2)面向第一固定件(3)的一侧竖直设置凹槽;第一电机(5)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上,且输出端与螺纹杆(6)连接;螺纹杆(6)竖直设置,且伸入凹槽内并与第一固定件(2)转动连接;第三移动件(7)与螺纹杆(6)螺纹连接;第二固定件(3)面向第一固定件(2)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一固定杆(8)竖直设置于凹槽内并与第二固定件(3)转动连接;滑动件(9)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杆(8);第一移动件(15)和第一固定件(2)位于同侧并与双向螺纹杆(20)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12)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0)上,第二连接杆(13)竖直设置在第一移动件(15)上,第一伸缩杆(14)连接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第五连接杆(21)竖直设置,且顶端与第一移动件(15)连接,底端与第三连接件(22)连接;第三电机(24)设置在第三连接件(22)上,且输出端与第一夹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李艺,李玉鹏,吴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合智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