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748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造皮革生产领域,提供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系统,用于解决PVC和PU的复合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方法,包括:在PU湿法贝斯上进行封底处理,得到同PU层连接的承接层,将承接层烘至半干;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同承接层连接的PVC半成层;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后得到混合人造革。综合了PU和PVC的优点,用湿法PU层的特性,解决了PVC材料耐寒性能差,物性低的缺点;用PVC易塑型的特性,解决了PU不适合做动物纹、编织纹等深纹路产品的问题;解决了PU压纹后纹路立体感差,定型差,手感坚硬,厚度质感收缩严重,吸纹机器无法在PU材质的产品中大范围应用的问题。

A New Type of PU/PVC Mixed Leath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造皮革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
技术介绍
现阶段人造革市场,人造革产品主要成份有PVC材质、PU材质和超细纤维材质。PVC材质主打低端市场,和中高端实胶耐磨刮产品。PU材质现阶段高中低端市场普遍存在,中低端产品质量差,耐用性差,容易风化水解,高端产品成本高,市场接受程度低,用量少。超细纤维产品目前主打高端市场,材质性能佳,技术成本均在进步阶段。超细纤维材料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市场目前受众少。PVC实胶产品,耐磨耐刮性能好,但胶质胶感强,手感硬,尤其温度低时,成本还非常高。PVC发泡产品,技术落后,国家限制,质量差,物性低,只能做低端箱包和包装类产品;鞋材等有物性要求的没法应用。无论PVC发泡还是实胶产品,均存在耐寒性差等物问题。PU材质属聚氨酯体系,分湿法层和干法层,干法层薄,成本高,定型性能一般,只适合做皮纹浅纹路产品;动物纹、编织纹等深纹路产品压纹后纹路立体感差、定型差,手感坚硬,厚度质感收缩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PVC和PU的复合问题,提供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包括:在PU湿法贝斯上进行封底处理,得到同PU层连接的承接层,将承接层烘至半干;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同承接层连接的PVC半成层;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后得到混合人造革。PU层同PVC层制成混合人造革,可以使得人造革兼具PVC易塑性和PU的耐寒性。综合了PU和PVC的优点,用湿法PU层的特性,解决了PVC材料耐寒性能差,物性低的缺点;用PVC易塑型的特性,解决了PU不适合做动物纹、编织纹等深纹路产品的问题;解决了PU压纹后纹路立体感差,定型差,手感坚硬,厚度质感收缩严重,吸纹机器无法在PU材质的产品中大范围应用的问题。优选地,所述PU20~70%,PVC30~80%。通过对PU和PVC不同比例的调整,可以获取不同效果的混合人造皮革。优选地,所述PU50~70%,PVC50~80%。优选地,所述PU49%,PVC49%,所述承接层2%。此时PU和PVC的复合效果更好,制成的人造革的性能更加优良。优选地,所述封底处理的方法为:通过印刷、涂布或贴合中的任一种工艺在贝斯上设置封底涂层浆料。在市场上现存的大量湿法base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还可以消化掉市面上过剩的PU湿法贝斯。优选地,所述封底涂层浆料包括:聚氨酯、二甲基甲酰胺、丁酮、甲缩醛、防白水、环己酮。将上述封底涂层浆料涂布到贝斯表面封底处理时,得到的承接层有部分渗透到PU层内,因此,承接层同PU层的结合是有机的结合。优选地,所述封底处理后,在70~110℃下烘20~60s,将承接层烘至半干。承接层半干,避免在制备PVC层时承接层同PVC层的成层材料混合。优选地,所述涂布树脂后,在150~210℃下烘40~120s,烘干树脂表面,所述树脂内部干燥度为70~90%。树脂内部并未完全干燥,通过压纹可以在PVC层表面形成纹路。优选地,所述加热熟化后进行压纹定型,所述压纹定型的方式为真空吸纹或冷辊压纹。真空吸纹或者冷辊压纹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纹路。优选地,根据上述的制造方法制成的混合人造革,由PU和PVC复合制成,包括PU层、PVC层和承接层;所述PU层同承接层连接,所述承接层同PVC层连接。PU层同PVC层制成混合人造革,可以使得人造革兼具PVC易塑性和PU的耐寒性。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制造系统,包括承接层设置装置、烘干装置、涂布装置、加热熟化装置、定型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承接层设置装置同第一烘干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同涂布装置连接,所述涂布装置同第二烘干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同加热熟化装置连接,所述加热熟化装置同定型装置连接;承接层设置装置在PU湿法贝斯上设置承接层后,送入第一烘干装置烘至半干;烘至半干后,涂布装置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送入第二烘干装置,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含有PVC半成层的人造革;加热熟化装置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得到PVC层,定型装置将PVC压纹定型后得到混合人造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综合了PU和PVC的优点,用湿法PU层的特性,解决了PVC材料耐寒性能差,物性低的缺点;用PVC易塑型的特性,解决了PU不适合做动物纹、编织纹等深纹路产品的问题;解决了PU压纹后纹路立体感差,定型差,手感坚硬,厚度质感收缩严重,吸纹机器无法在PU材质的产品中大范围应用的问题。现有的人造革生产机器,经过适当的改装,就能生产该类型产品,可以将市场存量PU湿法底胚,大面积应用,不需额外增加湿法类生产线,减少了湿法废水排放的处理成本和污染。PVC糊树脂涂布工艺技术应用,避开了压延机,多涂台干法生产线等大型设备生产要求限制,减少机器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条件限制,可节约近50~80%的能耗浪费;无需多涂台干法生产线的离型纸应用,减少了离型纸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压延机和多涂台干法生产线均需10-20人同时配合操作,改装后的涂布机2-3人即可生产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列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包括:对PU湿法贝斯进行封底处理,得到同PU层连接的承接层,将承接层烘至半干;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同承接层连接的PVC半成层;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后得到混合人造革。PU层同PVC层制成混合人造革,可以使得人造革兼具PVC易塑性和PU的耐寒性。综合了PU和PVC的优点,用湿法PU层的特性,解决了PVC材料耐寒性能差,物性低的缺点;用PVC易塑型的特性,解决了PU不适合做动物纹、编织纹等深纹路产品的问题;解决了PU压纹后纹路立体感差,定型差,手感坚硬,厚度质感收缩严重,吸纹机器无法在PU材质的产品中大范围应用的问题。实施例2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包括:在PU湿法贝斯上进行封底处理,得到同PU层连接的承接层,将承接层烘至半干;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同承接层连接的PVC半成层;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后得到混合人造革。所述PU49%,PVC49%,所述承接层2%。封底处理的方法为在贝斯上涂布封底涂层浆料形成承接层。所述封底处理后,在90℃下烘40s,将承接层烘至半干。所述涂布树脂后,在180℃下烘80s,烘干树脂表面,所述树脂内部干燥度为80%。所述加热熟化后进行压纹定型,所述压纹定型的方式为真空吸纹或冷辊压纹。此时PU和PVC的复合效果更好,制成的人造革的性能更加优良。所述封底涂层浆料包括:聚氨酯、二甲基甲酰胺、丁酮、甲缩醛、防白水、环己酮。将上述封底涂层浆料涂布到贝斯表面封底处理时,得到的承接层有部分渗透到PU层内,因此,承接层同PU层的结合是有机的结合。承接层半干,避免在制备PVC层时承接层同PVC层的成层材料混合。树脂内部并未完全干燥,通过压纹可以在PVC层表面形成纹路。P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PU湿法贝斯上进行封底处理,得到同PU层连接的承接层,将承接层烘至半干;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同承接层连接的PVC半成层;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后得到混合人造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PU和PVC混合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PU湿法贝斯上进行封底处理,得到同PU层连接的承接层,将承接层烘至半干;在承接层上涂布树脂,烘干树脂表面,得到同承接层连接的PVC半成层;将PVC半成层加热熟化后得到混合人造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U20~70%,PVC30~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U50~70%,PVC50~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U49%,PVC49%,所述承接层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处理的方法为:通过印刷、涂布或贴合中的任一种工艺在贝斯上设置封底涂层浆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处理后,在70~110℃下烘20~60s,将承接层烘至半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树脂后,在150~210℃下烘40~120s,烘干树脂表面,所述树脂内部干燥度为70~90%。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宝礼伽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