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34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可注射原位凝胶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盘,转动盘底面设有圆周式轨道,底座上表面与圆周式轨道相对的位置分布有若干万向球;底座内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与转动盘底部固定连接;混合容器内壁沿轴向均匀设有多圈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位于第二叶片的上方且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首尾相接形成锐角;转动盘上设有夹持机构;底座上还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搅拌杆上设有多圈搅拌叶片,每圈搅拌叶片为至少三个,位于搅拌杆底部的若干圈搅拌叶片为曲面叶片且凹面斜向上;具有能够使前期混合物混合均匀、节省原料的特点。

Early stage mixture mixing device for injectable gel prepa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可注射原位凝胶制备装置
,具体涉及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水凝胶是一类能够吸收并保有大量水分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在聚合物网络结构中一般含有亲水基团或亲水链,形成的这种微观多孔结构可使小分子如水分子能够在其中进行扩散。水凝胶由于具备较好的持水性、机械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可注射水凝胶作为智能凝胶的一种,除对环境产生敏感性响应外,可在注射局部快速形成凝胶态,与注射部位解剖特点形成契合度较高的形态,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创伤辅料、药物缓释等领域。对于可注射原位凝胶,常温下为流动态,注射进入体内后,在体温条件下进行温度响应,形成非流动态的凝胶,与注射部位形成较好的契合度,实现机体部位的填充、阻塞或支持作用,且手术创伤非常微小。而在制备可注射凝胶的过程当中,制备原料的混合均匀是制备过程的关键步骤;比如SA-Alg凝胶:其前期混合物分别为海藻酸钠和泊洛沙姆的混合物,如果海藻酸钠和波洛沙姆混合不均匀,再加入氯化钙粉末后,其产物一部分会是粘液、一部分是凝胶的状态,结果是制备的凝胶出现不均匀甚至相分离的状态,不能满足凝胶的基本条件;且不具备可注射条件。可见,前期混合物的均匀混合对于制备优质的可注射凝胶是至关重要的,本技术就是基于是否能够均匀混合而作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具有能够使得前期混合物充分混匀、节省原料和节省时间的特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盘,转动盘的底面设有圆周式轨道,底座上表面与圆周式轨道相对的位置均匀分布有若干万向球,所述万向球顶部与圆周式轨道凹槽相接触;所述底座内与转动盘中心相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转动盘底部固定连接,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顶面中心位置形成有柱型固定口,柱型固定口内设有混合容器,所述混合容器与柱型固定口之间设有弹性塑料;所述混合容器内壁沿其轴向均匀设有多圈第一叶片以及与第一叶片相对应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位于第二叶片的上方且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首尾相接形成锐角,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转动盘的顶面还设有用于固定混合容器的夹持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转动盘上方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伸入混合容器且延伸至底部;所述搅拌杆上沿轴向设有多圈搅拌叶片,每圈所述搅拌叶片为至少三个,搅拌杆底部设有若干圈底部搅拌叶片,所述底部搅拌叶片为曲面叶片且凹面斜向上。进一步的,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动盘顶面的多个固定柱,多个所述固定柱围绕柱型固定口圆周式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柱上沿径向贯穿有用于夹持混合容器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能够沿所述固定柱的径向方向移动位置,所述夹持杆与混合容器接触的一端设有V型夹持口;所述固定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底端与夹持杆抵接。进一步的,V型夹持口的夹角在100°~128°之间。进一步的,V型夹持口与混合容器接触的表面构造有防滑纹理。进一步的,夹持杆与螺纹杆底端抵接的表面为水平面且构造有防滑纹。优选的,转动盘为空心结构体。进一步详细的,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混合容器上方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通过立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器、第二电机,所述控制盒外表面安装有电源开关和第二调速旋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二电机、电源开关、第二调速旋钮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用以给搅拌机构供电;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下部固定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下部连接有搅拌杆。进一步更详细的,控制盒还包括第一调速旋钮,所述第一调速旋钮和第一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电源开关电连接。进一步的,控制盒外表面还安装有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显示器,分别显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转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中,底座内与转动盘中心相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带动转动盘上的混合容器转动,而混合容器内壁上沿轴向均匀设有多圈第一叶片以及与第一叶片相对应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位于第二叶片的上方且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首尾相接形成锐角,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的长度;在混合容器转动的过程中,其通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作用,一方面使混合物混合均匀性更彻底,另一方面,使得混合容器内壁不易累积较多的混合料,利于混合料从内壁剥落。2.由于本技术中,转动盘的顶面还设有用于固定混合容器的夹持机构,能够更好的将混合容器夹持紧,保证在混合物粘度较高时,整个装置在搅拌的过程中,保持稳定性。3.由于本技术中,位于搅拌杆底部的若干圈底部搅拌叶片为曲面叶片且凹面斜向上,有助于将混合容器底部的混合料向上翻起,利于混料更加均匀。4.由于本技术中,固定柱上贯穿有用于夹持混合容器的夹持杆,所述夹持杆能够横向移动位置,能够对不同直径大小的混合容器进行夹持,保证混合容器的夹持稳定性。5.由于本技术中,转动盘为空心结构体,这样既减轻了电机的转动载荷,又能够保证电机转动力集中于混合容器,提高搅拌效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底座和转动盘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和转动盘整体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底座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转动盘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混合容器透视图;图6是本技术混合容器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搅拌机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控制电路连接框图。图中:1.底座;2.转动盘;3.固定柱;4.螺纹杆;5.夹持杆;6.V型夹持口;7.推手;8.柱型固定口;9.固定部;10.把手;11.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输出轴;13.万向球;14.圆周式轨道;15.混合容器;151.第一叶片;152.第二叶片;16.控制盒;161.电源开关;162.第二调速旋钮;163.第一调速旋钮;17.立杆;18.搅拌杆;181.搅拌叶片;182.底部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近年来,可注射凝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用途渐趋广泛;可作为药物载体负载关节炎类药物,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用以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可作为人工软骨,代替部分软骨组织功能;也主要用于预防肌腱粘连,缝合术后于暴露肌腱吻合处、腱周、腱间均匀涂抹凝胶,也可于损伤修复部鞘内或局部注射,或二者并行;在手术中,组织粗糙面也可以涂抹;基于上述应用领域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对于可注射凝胶的纯度要求必然很严格,保证混合反应后,不允许除凝胶外的其它状态物质存在,以免对人体造成损害。而在制备可注射凝胶过程中,其前期混合物混合的是否均匀是直接影响最终凝胶制备的关键步骤,所以,本技术针对其前期混合物的混合提出了以下混合装置。其具体介绍如下:参见图1和图2,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转动盘2;参见图4,转动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转动盘(2),所述转动盘(2)的底面设有圆周式轨道(14),所述底座(1)上表面与圆周式轨道(14)相对的位置均匀分布有若干万向球(13),所述万向球(13)顶部与圆周式轨道(14)凹槽相接触;所述底座(1)内与转动盘(2)中心相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输出轴与转动盘(2)底部固定连接,带动转动盘(2)转动;所述转动盘(2)顶面中心位置形成有柱型固定口(8),柱型固定口(8)内设有混合容器(15),所述混合容器(15)与柱型固定口(8)之间设有弹性塑料;所述混合容器(15)内壁沿其轴向均匀设有多圈第一叶片(151)以及与第一叶片(151)相对应的第二叶片(152),所述第一叶片(151)位于第二叶片(152)的上方且第一叶片(151)与第二叶片(152)首尾相接形成锐角,所述第一叶片(151)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152)的长度;所述转动盘(2)的顶面还设有用于固定混合容器(15)的夹持机构;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转动盘(2)上方的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伸入混合容器(15)且延伸至底部;所述搅拌杆(18)上沿轴向设有多圈搅拌叶片(181),每圈所述搅拌叶片(181)为至少三个,搅拌杆(18)底部设有若干圈底部搅拌叶片(182),所述底部搅拌叶片(182)为曲面叶片且凹面斜向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动盘(2)顶面的多个固定柱(3),多个所述固定柱(3)围绕柱型固定口(8)圆周式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柱(3)上沿径向贯穿有用于夹持混合容器(15)的夹持杆(5),所述夹持杆(5)能够沿所述固定柱(3)的径向方向移动位置,所述夹持杆(5)与混合容器(15)接触的一端设有V型夹持口(6);所述固定柱(3)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的底端与夹持杆(5)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注射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前期混合物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转动盘(2),所述转动盘(2)的底面设有圆周式轨道(14),所述底座(1)上表面与圆周式轨道(14)相对的位置均匀分布有若干万向球(13),所述万向球(13)顶部与圆周式轨道(14)凹槽相接触;所述底座(1)内与转动盘(2)中心相应的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输出轴与转动盘(2)底部固定连接,带动转动盘(2)转动;所述转动盘(2)顶面中心位置形成有柱型固定口(8),柱型固定口(8)内设有混合容器(15),所述混合容器(15)与柱型固定口(8)之间设有弹性塑料;所述混合容器(15)内壁沿其轴向均匀设有多圈第一叶片(151)以及与第一叶片(151)相对应的第二叶片(152),所述第一叶片(151)位于第二叶片(152)的上方且第一叶片(151)与第二叶片(152)首尾相接形成锐角,所述第一叶片(151)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152)的长度;所述转动盘(2)的顶面还设有用于固定混合容器(15)的夹持机构;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转动盘(2)上方的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伸入混合容器(15)且延伸至底部;所述搅拌杆(18)上沿轴向设有多圈搅拌叶片(181),每圈所述搅拌叶片(181)为至少三个,搅拌杆(18)底部设有若干圈底部搅拌叶片(182),所述底部搅拌叶片(182)为曲面叶片且凹面斜向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转动盘(2)顶面的多个固定柱(3),多个所述固定柱(3)围绕柱型固定口(8)圆周式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柱(3)上沿径向贯穿有用于夹持混合容器(15)的夹持杆(5),所述夹持杆(5)能够沿所述固定柱(3)的径向方向移动位置,所述夹持杆(5)与混合容器(15)接触的一端设有V型夹持口(6);所述固定柱(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宁侠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外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