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32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包括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和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的反渗透膜卷,所述进水筒下表面中部固定焊接有凸出螺柱,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第一螺纹孔与凸出螺柱配合连接,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沿圈板,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下端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口,滑槽口内插设有旋钮螺栓,需要对反渗透膜卷及反渗透膜元件筒体进行清洗时,将出水管转动,出水管上端脱离凸出螺柱,此时能够很方便的将出水管卸下,通过拧松旋钮螺栓,此时能够很方便的通过密封盖将反渗透膜卷拉出,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反射透膜及元件的清洗。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
本技术涉及反渗透膜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元件又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的常用元件,它一般包括一根带有多个孔的中心管以及卷在中心管上的交替层叠的多层反渗选膜和导流网。中心管与壳体两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使用时,原水从壳体一端进入壳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一部分经过反渗透膜的作用形成浓度较低的水,进入中心管之后从中心管一端或两端流出,这部分水可称作产水或纯水;另一部分从壳体另一端流出,可称作废水、浓水,由于反渗透膜过滤过程中,会使元件内部残留有很多杂质,时间久后,容易影响渗透的质量及效率。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的元件拆卸安装比较麻烦,不能很方便的对元件及渗透膜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安装拆卸的反渗透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渗透膜,包括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和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的反渗透膜卷,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上表面设置有一体结构的进水筒,进水筒上表面外围位置开设有环型槽口,环型槽口底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进水槽口,进水槽口均连通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内,所述进水筒下表面中部固定焊接有凸出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包括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和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的反渗透膜卷(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体结构的进水筒(3),进水筒(3)上表面外围位置开设有环型槽口(4),环型槽口(4)底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进水槽口(5),进水槽口(5)均连通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所述进水筒(3)下表面中部固定焊接有凸出螺柱(8),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设置有出水管(6),出水管(6)上表面为封闭状态,出水管(6)下表面为开口状态,出水管(6)上表面中部对应于凸出螺柱(8)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出水管(6)通过第一螺纹孔(7)与凸出螺柱(8)配合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包括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和设置在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的反渗透膜卷(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体结构的进水筒(3),进水筒(3)上表面外围位置开设有环型槽口(4),环型槽口(4)底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进水槽口(5),进水槽口(5)均连通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所述进水筒(3)下表面中部固定焊接有凸出螺柱(8),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设置有出水管(6),出水管(6)上表面为封闭状态,出水管(6)下表面为开口状态,出水管(6)上表面中部对应于凸出螺柱(8)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出水管(6)通过第一螺纹孔(7)与凸出螺柱(8)配合连接,出水管(6)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竖向槽口(9),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下端设有密封盖(11),密封盖(1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沿圈板(14),凸出沿圈板(14)的尺寸与反渗透膜元件筒体(1)内圈尺寸相互对应,所述密封盖(11)通过凸出沿圈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