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715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包括位于灭菌柜外的蒸汽发生装置,位于所述灭菌柜外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蒸汽进气管,与所述蒸汽进气管管道连接并位于灭菌柜内的蒸汽散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为多根,所述蒸汽散气管也为多根,包括中央蒸汽散气管、分布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两侧的第一蒸汽散气管组及第二蒸汽散气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蒸汽快速、稳定的输入,节省了灭菌时间,提高了灭菌效果,在灭菌柜内可以形成有效的蒸汽循环流,达到蒸汽快速穿透菌棒和蒸汽灭菌无死角的目的,并且柜体整体上下左右温度均衡,使得菌棒的受热和灭菌数值相对均衡统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节省人工、省时省力和提高菌棒生产质量等优势。

A High Efficiency Steam Intake Device for Edible Fungi Steriliza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灭菌柜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蒸汽灭菌是食用菌基料灭菌的主要方式,灭菌彻底与否决定着食用菌生产的成败,并且食用菌灭菌柜在现在由小型灭菌柜到大型灭菌柜转型,不管柜体的形状是圆是方,柜体都是由几米,甚至到十几米长度设计,那么蒸汽进气管的布列、位置、以及蒸汽进气的方式都决定着灭菌过程的成败。授权公告号为CN20441132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高温灭菌装置,其包括灭菌柜和蒸汽锅炉,所述灭菌柜内设有高温灭菌腔,所述高温灭菌腔内设有培养基料架,所述高温灭菌腔与灭菌柜壳体之间设有密闭的真空腔,所述高温灭菌腔底部设有冷凝水集水腔,所述高温灭菌腔与冷凝水集水腔之间设有通孔,所述蒸汽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有蒸汽管道,蒸汽锅炉的进水口连接有冷凝水管道,所述蒸汽管道的另一端伸入于高温灭菌腔内,所述冷凝水管道的另一端与冷凝水集水腔的底部相连接。可见,现有技术中食用菌灭菌柜的进气装置多采用一根蒸汽管道插入灭菌柜柜体内进行蒸汽灭菌,这样的进气方式下蒸汽只能单向流动,如果蒸汽管道布置在灭菌柜下方,则蒸汽只能向上流动,如果蒸汽管道布置在灭菌柜上方,则蒸汽只能向下流动,这种单向的蒸汽流动方式导致蒸汽不能在灭菌柜柜体内充分循环,使灭菌车上的很大一部分菌棒没有被蒸汽充分覆盖,造成了灭菌死角,容易导致灭菌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只单一采用一根蒸汽管道,灭菌柜内的蒸汽排放量难以短时间内达到灭菌要求,耗时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可以在灭菌柜内形成蒸汽循环,使蒸汽快速穿透菌棒,对灭菌柜内的菌棒进行高效、无死角灭菌。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包括位于灭菌柜外的蒸汽发生装置,位于所述灭菌柜外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蒸汽进气管,与所述蒸汽进气管管道连接并位于灭菌柜内的蒸汽散气管:所述蒸汽进气管为多根,多根蒸汽进气管等间隔水平布置在所述灭菌柜底板的下部;所述蒸汽散气管也为多根,多根蒸汽散气管等间隔水平布置在所述灭菌柜底板的上部,每根蒸汽散气管均与灭菌柜的柜门垂直布置,且两端闭合,每根蒸汽散气管的底部均开设与所述蒸汽进气管根数相同数量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其对应的蒸汽进气管之间采用蒸汽进气分管连接;所述多根蒸汽散气管包括中央蒸汽散气管、分布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两侧的第一蒸汽散气管组及第二蒸汽散气管组,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为与所述灭菌柜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距离相等的一根蒸汽散气管,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的两侧管壁上开设多个等距离间隔且呈一条直线分布的散气口;所述第一蒸汽散气管组与所述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的个数相同,均为至少1根,所述第一蒸汽散热管组、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均只在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距离较远的一侧管壁上开设多个等距离间隔且呈一条直线分布的散气口;所述散气口的朝向为与所述灭菌柜的侧板垂直或者与所述灭菌柜的底板呈设定角度并朝向所述灭菌柜的顶板。采用这种结构的蒸汽进气装置,可以使蒸汽发生装置内的蒸汽通过多根蒸汽进气管快速、稳定的进入灭菌柜内,在柜体底部设置多根蒸汽散气管,并在对应的蒸汽散气管上开设方向不同的散气口,使得蒸汽进入灭菌柜后,在柜体内形成一种蒸汽循环,蒸汽朝向灭菌柜的两个侧板向上上升,在灭菌柜柜体的中间形成一个负压流,当蒸汽上升至柜体上部时,蒸汽回流快速下压,在柜体内快速循环,形成蒸汽循环穿插,以达到蒸汽快速穿透菌棒和蒸汽灭菌无死角的目的,并且可以保证柜体整体上下左右温度均衡,使得菌棒的受热和灭菌数值相对均衡统一。优选的,所述设定角度为15°~25°。第一蒸汽散热管组、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上的散气口均与所述灭菌柜的底板呈15°~25°夹角,并朝向所述灭菌柜的顶板,这样可以避免蒸汽受到相邻蒸汽散气管管壁的阻挡,更好的形成蒸汽循环流。优选的,所述第一蒸汽散气管组中最靠近所述灭菌柜第一侧板的蒸汽散热管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垂直距离为30~50cm;所述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最靠近所述灭菌柜第二侧板的蒸汽散热管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垂直距离为30~50cm。与灭菌柜的两块侧板离的最近的两根蒸汽散气管需要跟侧板报纸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避免侧板对蒸汽上升的阻挡,使灭菌柜内的蒸汽循环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散气口为长条形,所述散气口的长度为5~15cm,所述散气口的宽度为3~5mm,相邻两个散气口在每根蒸汽散气管上的间隔距离为10~20cm。更优选的,所述散气口的长度为10cm,宽度为5mm。对散气口的形状及大小进一步优化,可以高效的使蒸汽进入灭菌柜内,并形成有效的蒸汽循环流,蒸汽的循环效果更好,达到最佳的菌棒灭菌效果。优选的,所述灭菌柜中蒸汽散气管的总根数为3根或5根。从蒸汽循环灭菌的角度,蒸汽散气管的根数越多则灭菌效果更好,但是一般食用菌灭菌柜中多采用灭菌车来摆放菌棒,如果蒸汽散气管在灭菌柜底板的上部布置过多,则会阻挡灭菌车的进出,因此,对于灭菌量不大的灭菌柜,设置3根或者5根蒸汽散气管,即可以达到本技术的效果,又不阻碍灭菌车的进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多根蒸汽进气管,并通过多根蒸汽进气分管与灭菌柜内的蒸汽散气管相连,当启动蒸汽发生装置时,能实现蒸汽快速、稳定的输入,节省了灭菌时间,提高了灭菌效果;2、在灭菌柜内可以形成有效的蒸汽循环流,达到蒸汽快速穿透菌棒和蒸汽灭菌无死角的目的,并且柜体整体上下左右温度均衡,使得菌棒的受热和灭菌数值相对均衡统一;3、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强、节省人工、省时省力和提高菌棒生产质量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食用菌灭菌柜与进气装置配合使用的正视图,图中灭菌柜的柜门为打开状态;图2为图1中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脱离灭菌柜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蒸汽散气管的底部结构图;图4为图1中蒸汽散气管的侧面散气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2放置于灭菌柜1的外部,在灭菌柜1的底板14上部水平布置三根蒸汽散气管,三根蒸汽散气管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分别为中央散气管51、第一散气管52、第二散气管53;蒸汽发生装置2引出五根蒸汽进气管3,每根蒸汽散气管的底部均开设五个通孔7,每个通孔7均通过蒸汽进气分管4与每根蒸汽进气管3相连通。如图4所示,中央散气管51的两侧管壁上开设有数个长条形的散气口6,在本实施例中,散气口6的开口方向均与灭菌柜1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垂直;第一散气管52仅在靠近第一侧板11方向的管壁上开设数个长条形的散气口6,在靠近中央散气管51的管壁上不设散气口,第一散气管52距离第一侧板11的垂直距离为40cm;第二散气管53仅在靠近第二侧板12方向的管壁上开设数个长条形的散气口6,在靠近中央散气管51的管壁上不设散气口,第二散气管53距离第二侧板12的垂直距离也为40cm。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灭菌需要布置多根第一散气管及第二散气管,形成第一散气管组及第二散气管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包括位于灭菌柜外的蒸汽发生装置,位于所述灭菌柜外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蒸汽进气管,与所述蒸汽进气管管道连接并位于灭菌柜内的蒸汽散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气管为多根,多根蒸汽进气管等间隔水平布置在所述灭菌柜底板的下部;所述蒸汽散气管也为多根,多根蒸汽散气管等间隔水平布置在所述灭菌柜底板的上部,每根蒸汽散气管均与灭菌柜的柜门垂直布置,且两端闭合,每根蒸汽散气管的底部均开设与所述蒸汽进气管根数相同数量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其对应的蒸汽进气管之间采用蒸汽进气分管连接;所述多根蒸汽散气管包括中央蒸汽散气管、分布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两侧的第一蒸汽散气管组及第二蒸汽散气管组,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为与所述灭菌柜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距离相等的一根蒸汽散气管,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的两侧管壁上开设多个等距离间隔且呈一条直线分布的散气口;所述第一蒸汽散气管组与所述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的个数相同,均为至少1根,所述第一蒸汽散热管组、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均只在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距离较远的一侧管壁上开设多个等距离间隔且呈一条直线分布的散气口;所述散气口的朝向为与所述灭菌柜的侧板垂直或者与所述灭菌柜的底板呈设定角度并朝向所述灭菌柜的顶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灭菌柜高效蒸汽进气装置,包括位于灭菌柜外的蒸汽发生装置,位于所述灭菌柜外部并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蒸汽进气管,与所述蒸汽进气管管道连接并位于灭菌柜内的蒸汽散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气管为多根,多根蒸汽进气管等间隔水平布置在所述灭菌柜底板的下部;所述蒸汽散气管也为多根,多根蒸汽散气管等间隔水平布置在所述灭菌柜底板的上部,每根蒸汽散气管均与灭菌柜的柜门垂直布置,且两端闭合,每根蒸汽散气管的底部均开设与所述蒸汽进气管根数相同数量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其对应的蒸汽进气管之间采用蒸汽进气分管连接;所述多根蒸汽散气管包括中央蒸汽散气管、分布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两侧的第一蒸汽散气管组及第二蒸汽散气管组,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为与所述灭菌柜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距离相等的一根蒸汽散气管,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的两侧管壁上开设多个等距离间隔且呈一条直线分布的散气口;所述第一蒸汽散气管组与所述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的个数相同,均为至少1根,所述第一蒸汽散热管组、第二蒸汽散气管组中的蒸汽散气管均只在与所述中央蒸汽散气管距离较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柱李建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华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