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12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涉及医疗康复仪器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仓,所述右小腿支架和左小腿支架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脚撑,所述支架和电池仓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靠垫,所述支架的前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支架的前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腰部固定组件和固定环的套配使用,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将机器人与患者进行固定,解放了患者的双手,使机器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腰围调整腰部固定组件的有效长度,使机器人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提高了机器人的实用性。

A Mobile Exoskeleton Robot for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仪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技术介绍
据统计,目前我国由于中风、脊髓损伤以及各种事故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有877万人,而其中半数以上可以通过训练改善肢体功能;传统的康复过程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进行相关康复运动,以此来提高康复的效率;但是这种康复训练的成效缓慢,且需要耗费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研制出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智能化的给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但是其舒适性较差,且易出现倾倒的现象,给患者的康复训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康复过程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进行相关康复运动,以此来提高康复的效率;但是这种康复训练的成效缓慢,且需要耗费医护人员的大量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研制出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智能化的给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但是其舒适性较差,且易出现倾倒的现象,给患者的康复训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仓,所述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右大腿支架,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左大腿支架,所述支架与右大腿支架和左大腿支架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右大腿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右小腿支架,所述左大腿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小腿支架,所述右大腿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大腿固定绷带,所述右小腿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小腿固定绷带,所述左大腿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大腿固定绷带,所述左小腿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小腿固定绷带,所述右小腿支架和左小腿支架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脚撑,所述支架和电池仓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靠垫,所述支架的前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支架的前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组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小腿支架和左小腿支架与脚撑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大腿支架、左大腿支架、右小腿支架和左小腿支架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池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芯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小腿支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脚撑的固定槽,所述右小腿支架与左小腿支架是一种相同结构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撑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撑板,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一限位孔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靠垫包括皮革层,所述皮革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海绵层,所述弹力海绵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无纺布底层。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腰部固定组件包括腰带和活动搭扣,所述活动搭扣包括固定部和穿插部,所述腰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钩,所述腰带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穿插部、固定搭扣和固定部,并最终固定于固定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高度可以调节的脚撑,能够使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调整其长度,从而可以使患者能够更加舒适的使用本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2、本技术通过腰部固定组件和固定环的套配使用,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将机器人与患者进行固定,解放了患者的双手,使机器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腰围调整腰部固定组件的有效长度,使机器人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提高了机器人的实用性。3、本技术通过靠垫,在患者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腰部和后背均靠在靠垫上,皮革层能够提升靠垫的质感,同时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弹力海绵层使靠垫的使用更加舒适,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中右小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中腰部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中靠垫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中脚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电池仓;3、右大腿支架;4、左大腿支架;5、连接件;6、右小腿支架;601、支撑架;602、第一限位孔;603、固定槽;7、左小腿支架;8、右大腿固定绷带;9、右小腿固定绷带;10、左大腿固定绷带;11、左小腿固定绷带;12、脚撑;1201、固定杆;1202、第二限位孔;1203、撑板;13、靠垫;1301、皮革层;1302、弹力海绵层;1303、无纺布底层;14、固定环;15、腰部固定组件;1501、腰带;1502、固定搭扣;1503、活动搭扣;1504、卡钩。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包括支架1,支架1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仓2,支架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右大腿支架3,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左大腿支架4,支架1与右大腿支架3和左大腿支架4之间均通过连接件5转动连接,右大腿支架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右小腿支架6,左大腿支架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小腿支架7,右大腿支架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大腿固定绷带8,右小腿支架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小腿固定绷带9,左大腿支架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大腿固定绷带10,左小腿支架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小腿固定绷带11,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脚撑12,支架1和电池仓2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靠垫13,支架1的前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支架1的前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组件15。为了保证机器人连接的稳定性,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与脚撑12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了保证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右大腿支架3、左大腿支架4、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池仓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芯片。为了便于固定脚撑12,右小腿支架6包括支撑架601,支撑架60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602,支撑架60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脚撑12的固定槽603,右小腿支架6与左小腿支架7是一种相同结构的构件。为了便于调节脚撑12的高度,脚撑12包括固定杆1201,固定杆120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202,固定杆1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撑板1203,第二限位孔1202与第一限位孔60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为了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靠垫13包括皮革层1301,皮革层13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海绵层1302,弹力海绵层130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无纺布底层1303。为了便于固定机器人,腰部固定组件15包括腰带1501和活动搭扣1503,活动搭扣1503包括固定部和穿插部,腰带1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钩1504,腰带1501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穿插部、固定搭扣1502和固定部,并最终固定于固定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脚撑12的高度,调整时取下脚撑12与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之间连接的螺栓,然后调整固定杆1201伸入固定槽603内的长度,这样可以调整右小腿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仓(2),所述支架(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右大腿支架(3),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左大腿支架(4),所述支架(1)与右大腿支架(3)和左大腿支架(4)之间均通过连接件(5)转动连接,所述右大腿支架(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右小腿支架(6),所述左大腿支架(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小腿支架(7),所述右大腿支架(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大腿固定绷带(8),所述右小腿支架(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小腿固定绷带(9),所述左大腿支架(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大腿固定绷带(10),所述左小腿支架(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小腿固定绷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脚撑(12),所述支架(1)和电池仓(2)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靠垫(13),所述支架(1)的前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所述支架(1)的前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组件(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仓(2),所述支架(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右大腿支架(3),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左大腿支架(4),所述支架(1)与右大腿支架(3)和左大腿支架(4)之间均通过连接件(5)转动连接,所述右大腿支架(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右小腿支架(6),所述左大腿支架(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左小腿支架(7),所述右大腿支架(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大腿固定绷带(8),所述右小腿支架(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右小腿固定绷带(9),所述左大腿支架(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大腿固定绷带(10),所述左小腿支架(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小腿固定绷带(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脚撑(12),所述支架(1)和电池仓(2)的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靠垫(13),所述支架(1)的前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所述支架(1)的前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与脚撑(12)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大腿支架(3)、左大腿支架(4)、右小腿支架(6)和左小腿支架(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一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孚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