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工具的二段式进气阀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6994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工具的二段式进气阀门装置,该气动工具的气孔道内设置进气阀门,其包含一阀体、一阀杆,阀体包含一第一本体、一连接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内安装一弹性件,一侧壁穿设一供气体轻进气的泄孔,该第二本体相反于第一本体另端则套装一第一止漏环,该阀杆相应插装于阀体内则套装一第二止漏环,当阀杆被压动而令第二止漏环脱离堵塞阀体的控孔,该轻进气的气体经此流送,阀杆完全推压阀体下移则为第二段完全进气状态,藉此可提供使用者在操作时可依需要螺旋紧螺丝之用,且该装置组件形态简单而不复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气动工具而供高压气进入的进气阀门。
技术介绍
气动工具方便快速,广泛应用于工业界,无论钻孔或是螺锁的工作需求都能快速完成。比如目前中国台湾公告编号为五六七九五四号「气动工具之进气阀门组件」新型专利案,其主要是针对进气阀门,而在进气通道内塞气阀体,气阀体下方抵接贴合一气阀,气阀内形成容置槽与贯孔,而在容置槽内设置有球阀,可向上堵塞该贯孔,并设一顶销以穿过气阀的贯孔,而可顶推该球阀。上述阀门设计,其组件多而且安装较为麻烦。比如要安装球阀、阻挡件、气密垫圈等,由于球阀体积小而又呈圆滚状,特别与其它组件并无连结而是独立性的组件,不但不容易安装,并且运输途中较易遗落,前述阻挡件、气密垫圈等组件均与球阀分离,而另行组装于气阀内壁,整体相关组件零散而又繁复,位于球阀底下的C形扣环,体积小而难以安装,并且屡经高气压的推进力量,恐会造成形变,再者上述的设计其仅有一阶式的进气方式,亦即其出力是一致的,如在操作旋紧轮胎螺丝时,通常需要对称旋紧,且需分成二次旋紧,第一次仅需轻轻将螺丝稍微旋紧,第二次再全部一一旋紧,因此上述操作需要靠经验来界定其出力的大小,然使用者并非每一个人其经验都相当丰富,操作上有其困难度存在,实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二段式进气阀门装置,该装置组件形态简单而不复杂,且依需要分成不同出力的二阶段式进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工具的二段式进气阀门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中空状阀体,该阀体内安装一可受按压而位移的阀杆,其特点是 所述阀体包含一第一本体、一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一弹性件;该第一本体为筒状,内部形成一供一弹性件安装的内槽,一侧壁穿设一泄孔,该第二本体为中空环座状,在朝向该第一本体一端依序具有一阀体肩、一第一止漏环、一端头,该阀体肩与该第一本体连接,该端头的外径小于该阀体肩,该端头的内径为控孔,该第一止漏环位于该端头与该阀体肩之间,该第一止漏环位置的孔为内径大于该控孔的中孔;所述插装于阀体内的阀杆,在朝向该阀体一端为始依序具有一轴端、一肩部、一第二止漏环,该肩部外径较大并朝向该阀体,紧邻该肩部且反向于该轴端的外侧套装该第二止漏环,该第二止漏环外径与该肩部相近,该肩部与该内槽内端面分别压抵该弹性件的两端,该第二止漏环位于该中孔而可堵塞该控孔。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以螺纹接合。所述第一本体一端外侧为外螺纹,该第二本体在阀体肩内侧相应为内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该装置可依需要分成出力大小不同的二阶段式进气,免除了操作需依其经验来控制出力的大小;此外,阀杆的轻、重进气动作十分明确,开关轻压时,第一止漏环稍脱离第二本体的控孔,复透过泄孔供些微气体进入第一本体内,而开关重压时,则带动阀杆推动第一本体,使阀体完全脱离阀口座,该气体迅速完全通过阀口座,因此二段式进气状态定位明确,并且弹性件、第一止漏环均置于第一本体内而受保护,使气动工具不断供高压气进入,亦不会有任何组件产生形变等重度损耗问题,耐用寿命极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于气动工具的平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组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组合于气动工具并显示第一段轻进气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组合于气动工具并显示第二段进气的放大剖视图。图标说明10气动工具11柄部12气孔道 121进气道13开关15块座151开孔 16弹簧17螺栓20阀体30第一本体31内槽32泄孔33外螺纹34弹性件40第二本体41阀体肩411内螺纹 42第一止漏环421中孔 44端头441控孔50阀杆51轴端52肩部53第二止漏环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该气动工具10相应连接高压气体处设置柄部11,柄部11底端面设置气孔道12,柄部11相通气孔道12的一斜侧方向形成进气道121,高压气经气孔道12通往进气道121,进入气动工具10内部,柄部11一外侧枢设一开关13,开关13朝向气孔道12伸设一压端131,该气孔道12内安装该进气阀门,进气阀门包括一阀口座15、一阀体20、一阀杆50、一弹性件34,其中该阀口座15为环体,中央为一开孔151,并且外侧固定在气孔道12上部内壁;该阀体20包含一第一本体30、一与第一本体30连接的第二本体40、一弹性件34;该第一本体30为筒状,内部为一供诸如弹簧等弹性件34安装的内槽31,第一本体30一端外侧形成外螺纹33,一侧壁穿设一泄孔32;以及该第二本体40为中空环座状,由朝向第一本体30一端依序具有一阀体肩41、一第一止漏环42、一端头44,该阀体肩41内侧面为内螺纹411,与第一本体30外螺纹33固定接合,端头44外径小于阀体肩41且呈锥状端面,端头44内径为控孔441,第一止漏环42则位于端头44与阀体肩41之间,第一止漏环42相应位置的孔为中孔421,其内径大于控孔441;该阀杆50插装于阀体20内,由朝向阀体20一端为始依序具有一轴端51、肩部52、一第二止漏环53,其中,肩部52外径较大并朝向阀体20,紧邻肩部52且反向于轴端51位置紧套该第二止漏环53,该第二止漏环53外径与肩部52相近,并且阀杆50穿装阀体20内,透过肩部52压抵弹性件34于第一本体30的内端面上,供第二止漏环53位于中孔421,使第二止漏环53抵住端头44位置的内径以防脱离,第一本体30外侧套装另一弹簧16,第一止漏环42并足以堵塞阀口座15开孔151,阀杆50反向于轴端51另一端则受到开关13的压端131压抵,阀体20外侧套装的弹簧16另一端,受到一螺设于气孔道12内壁的螺栓17压抵,以确保开关13未按压之前,阀体20的第一止漏环42堵塞开孔151,而第二止漏环53则位于中孔421以堵住控孔441,此即完成组装。实施时,如图1、图3所示,先行第一段轻进气的开启动作,此即稍触开关13,使压端131稍下压阀杆50,该第二止漏环53脱离堵塞控孔441,让高压气体经气孔道12进入,而透过泄孔32进入第一本体30内槽31内,经由阀杆50与阀体20内壁之间隙而流送出进气道121;其次,第二段完全进气动作如图4所示,其是完全施力按压开关13,使阀杆50肩部52按压弹性件34,并且轴端51压抵至第一本体30内槽31内端面,带动整个阀体20下移,直到第一止漏环42不堵住开孔151并且脱离,气体则能由开孔151范围朝进气道121流送出去。操作者在旋紧车轮螺丝时,因其通常有四颗螺丝,其必须对称旋紧,且必须分成二阶段,第一阶段先对称部份旋动,仅让螺丝母与螺丝结合,因此第一段为小进气量,可先将螺丝稍稍旋动,第二阶段再整个旋紧,而第二段即是大出力状态,可完全符合使用者需求,再者本技术组装方便而无须设置球阀、阻挡组件、气密垫圈、C形扣环等等,让组件安装、制造更为简单快速。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工具的二段式进气阀门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中空状阀体,该阀体内安装一可受按压而位移的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含一第一本体、一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一弹性件;该第一本体为筒状,内部形成一供一弹性件安装的内槽,一侧壁穿设一泄孔,该第二本体为中空环座状,在朝向该第一本体一端依序具有一阀体肩、一第一止漏环、一端头,该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工具的二段式进气阀门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中空状阀体,该阀体内安装一可受按压而位移的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含一第一本体、一与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二本体、一弹性件;该第一本体为筒状,内部形成一供一弹性件安装的内槽,一侧壁穿设一泄 孔,该第二本体为中空环座状,在朝向该第一本体一端依序具有一阀体肩、一第一止漏环、一端头,该阀体肩与该第一本体连接,该端头的外径小于该阀体肩,该端头的内径为控孔,该第一止漏环位于该端头与该阀体肩之间,该第一止漏环位置的孔为内径大于该控孔的中孔;所述插装于阀体内的阀杆,在朝向该阀体一端为始依序具有一轴端、一肩部、一第二止漏环,该肩部外径较大并朝向该阀体,紧邻该肩部且反向于该轴端的外侧套装该第二止漏环,该第二止漏环外径与该肩部相近,该肩部与该内槽内端面分别压抵该弹性件的两端 ,该第二止漏环位于该中孔而可堵塞该控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其琛
申请(专利权)人:镁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