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672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杀菌剂的配方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

A compound bactericide for bacteriostasis control in acid-base syste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在工业杀菌剂中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事实证明目前的杀菌剂大致能够分为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两大类。氧化性杀菌剂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主要通过与细菌体内代谢酶发生氧化作用而达到杀菌目的。非氧化性杀菌剂主要是能够渗透到细菌的体内或者是在水中水解后与细菌的某些组分形成络合物沉淀来达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目的。但是非氧化性杀菌剂的加工难度较大,消毒效果和使用后的有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均难以控制。使用最普遍的非氧化性杀菌剂的方法是向基体材料中添加季铵盐,存在以下问题:使用环境的酸碱度和水质均会影响添加了季铵盐的杀菌剂的作用;在碱性溶液中,杀菌效果最强,但是PH=3时,杀菌剂的效果最差。加了季铵盐类的杀菌剂由于吸附作用,在进行高浓度消毒液杀微生物实验中,无法用稀释法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季铵盐的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若不小心被儿童吞服,或蹭到皮肤上,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配方中的非氧化性杀生剂对人体的监控不存在隐患;在pH值为6.0~9.0的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杀生效果,对真菌的杀灭率可保持在94%~99%,能够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杀菌剂的配方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其中,所述异丙醇为有机化合物,所述异丙醇能够溶于水、醇、醚、苯和氯,异丙醇的临界温度为275.2℃,所述异丙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能够溶于水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熔点为204℃-207℃,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生物降解度>90%;所述维吉尼亚霉素包括70%-80%的M1组分和20%-30%的S1组分;所述M1组分为M1因子,所述S1组分为S1分子;所述植物油酸常温下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所述植物油酸的熔点13.4℃,可溶于乙醇、汽油等有机溶剂。所述植物油酸在氢化时转变为硬脂酸,具有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及不饱和双键的化学性能。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几种:异噻唑啉酮、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四甲基氯化铵。作为优选的,所述杀菌剂的配方,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72份异丙醇,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二甲苯磺酸钠,0.8份聚乙烯醇,2份植物油酸,0.2份维吉尼亚霉素,1份非氧化性杀生剂和15份乙醇。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称取,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或二甲苯磺酸钠与聚乙烯醇放入反应釜内,在常压下进行搅拌,温度控制在90-150℃,时间控制在20-90min,完成各个物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步骤二、向步骤一中的混合物料中加入维吉尼亚霉素并且将物料混合均匀;步骤三、在70-150℃的温度条件下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搅拌30-150min,搅拌均匀后降至室温;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物料投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完成后置于阴凉干燥处;步骤五、将所述植物油酸投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充分的融合并高速搅拌,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物料混合溶液加入到含有植物油算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杀菌剂的半成品;步骤六、向步骤五中杀菌剂的半成品里加入非氧化性杀生剂,充分混合;步骤七、在20-80℃的条件下将杀菌剂的半成品进行混合乳化1-4小时,降至室温,即可得成品。步骤八、对步骤七中制备的杀菌剂进行综合性能测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配方中,在原来的杀菌剂配方中添加了非氧化性杀生剂,并对杀菌剂的各个组分进行了物理混合,提高了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杀菌。在本专利技术中含有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水溶性且无毒的高聚物,在酶的作用下,46天可降解75%,属于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大规模生产,价格低廉。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杀菌剂的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去污和分散性能,加强了产品的质量。本杀菌剂成分中的植物油酸,其流动性能好,避免了加工过程中其它组分混合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杀菌剂的制备均为采用无毒的植物源原料,产品无毒,对人体不具有任何毒害作用,使用也更为安全、环保;该杀菌剂通过所含有的药物组分的配伍使用能够对多数有害细菌、病毒以及部分虫害具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且杀菌剂的有效杀菌时间能够维持在15天以上。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给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对比例在对比例中,不添加非氧化性杀生剂,获得的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配方如表1中所示。组分含量(重量份数)异丙醇60-90十二烷基硫酸钠3-10二甲苯磺酸钠2-12.5聚乙烯醇0.2-3.5植物油酸2-8维吉尼亚霉素0.1-1乙醇5-30通过各组分不同的配比,制备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经过性能测试,当配方为:72份异丙醇,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二甲苯磺酸钠,0.8份聚乙烯醇,2份植物油酸,0.2份维吉尼亚霉素和15份乙醇时,杀菌剂的综合性能最好。因此,后续实施例,以乙醇为15份时为例。实施例1实施例1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1中所示。表1实施例1的配方表实施例2实施例2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2中所示。表2实施例2的配方表组分含量(重量份数)异丙醇72十二烷基硫酸钠4二甲苯磺酸钠5聚乙烯醇0.8植物油酸2维吉尼亚霉素0.2乙醇15异噻唑啉酮1.4实施例3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3中所示。表3实施例3的配方表实施例4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4中所示。表4实施例4的配方表组分含量(重量份数)异丙醇72十二烷基硫酸钠4二甲苯磺酸钠5聚乙烯醇0.8植物油酸2维吉尼亚霉素0.2乙醇15异噻唑啉酮2实施例5实施例5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5中所示。表5实施例5的配方表实施例6实施例6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6中所示。表6实施例6的配方表实施例7实施例7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7中所示。表7实施例7的配方表实施例8实施例8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8中所示。表8实施例8的配方表实施例9实施例9中公开了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配方如表9中所示。表9实施例9中的配方表实施例10实施例10中公开了一种酸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杀菌剂的配方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杀菌剂的配方中,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其中,所述异丙醇为有机化合物,所述异丙醇能够溶于水、醇、醚、苯和氯,异丙醇的临界温度为275.2℃,所述异丙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能够溶于水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熔点为204℃-207℃,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生物降解度>90%;所述维吉尼亚霉素包括70%-80%的M1组分和20%-30%的S1组分;所述M1组分为M1因子,所述S1组分为S1分子;所述植物油酸常温下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所述植物油酸的熔点13.4℃,可溶于乙醇、汽油等有机溶剂。所述植物油酸在氢化时转变为硬脂酸,具有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及不饱和双键的化学性能。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几种:异噻唑啉酮、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四甲基氯化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碱体系下的控菌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配方,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72份异丙醇,4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份二甲苯磺酸钠,0.8份聚乙烯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荣政张仁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美斯化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