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63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主要由机架1、复式切割装置2、喂入装置3、辅助喂入装置4、摘穗装置5、果穗运输装置6和秸秆还田装置7组成;复式切割装置2安装在机架1前端的下方;喂入装置3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辅助喂入装置4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摘穗装置5安装在机架1的后端,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果穗运输装置6安装在摘穗装置5的下方;秸秆还田装置7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该玉米收获台可以减少果穗籽粒的损伤率,提高玉米收割质量;可以调节玉米收割幅宽,适应不同地区玉米种植行距;可以实现秸秆还田;应用范围更广,提高玉米收割效率,减少农户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
技术介绍
玉米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又是轻工业、食品业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由于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对机械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继小麦联合收割机后,玉米收获机也成为新世纪我国农机领域开发的热点。目前,玉米收获机中的摘穗装置均为摘穗板式,即利用拉茎辊拉动玉米茎秆,通过摘穗板之间的间隙,当果穗到达摘穗板时,由于果穗的直径大于摘穗板之间的间隙,摘穗板可将果穗挡住、摘下,从而实现摘穗过程。但是在其摘穗过程中,由于拉动玉米茎秆速度过快,果穗撞到摘穗板后,很容易将玉米茎秆拉断,折断的玉米茎秆随果穗一同进入升运器,这不仅增加了剥皮装置的工作强度,而且未被剥净的断茎秆也将一同进入果穗箱中,使其果穗箱中混有大量杂物。同时在摘穗时,摘穗板对果穗根部的冲击较大,形成大量的落粒,严重影响摘穗质量。同时,在不同地区种植的玉米行距不同,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器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玉米行距,导致收获时造成收获效率低,增加农户劳动强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采用立式结构,能调节拉动玉米茎秆速度,减少对果穗根部的冲击,避免果穗落粒,减少玉米茎秆拉断状况,提高玉米收割质量,同时可以调节玉米收割幅宽,能适应不同地区的玉米行距,提高玉米收割效率,减少农户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主要由机架1、复式切割装置2、喂入装置3、辅助喂入装置4、摘穗装置5、果穗运输装置6和秸秆还田装置7组成;复式切割装置2安装在机架1前端的下方;喂入装置3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辅助喂入装置4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摘穗装置5安装在机架1的后端,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果穗运输装置6安装在摘穗装置5的下方;秸秆还田装置7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所述机架1包括纵梁101、横梁102、主横梁103、搅龙连接板104、搅龙挡板105、水平梁106、竖直梁107、立杆108和挡禾杆109;所述纵梁101左右对称互相平行,所述横梁102与所述纵梁101垂直且前后对称互相平行,两横梁102之间距离与纵梁101横向长度一致;所述主横梁103位于横梁102正下方,与纵梁101焊接,所述主横梁103表面开孔,纵梁101、横梁102与主横梁103焊接形成机架1主体结构;所述搅龙连接板104位于主横梁103前下侧,与主横梁103焊接,且表面开孔;所述搅龙挡板105与搅龙连接板104焊接,前后对称且平行,与搅龙连接板104组合形成凹处;在搅龙挡板105前侧设有水平梁106,每根水平梁中部和尾部又分别设有竖直梁107,水平梁106和竖直梁107共同组合形成机架1的骨架结构;两根立杆108焊接在搅龙挡板105的两侧,挡禾杆109安装在两根立杆108的上端;所述喂入装置3由两组拨禾链301、主动链轮302、从动链轮303、分禾板304、分禾连接板305、分禾器306、调节板307和拨禾轮308组成;拨禾链301和主动链轮302、从动链轮303组成玉米茎杆传送链;分禾板304和分禾连接板305安装在拨禾链301和从动链轮303的上方;调节板307与分禾器306相连,调节板307上开有圆弧分布的连接孔,每个孔之间间隔5°,所述分禾板304的前端开有相应的圆弧分布的连接孔,分禾器306用调节板307安装在分禾板304的前端,可使分禾器306在0-15°之间进行调节;拨禾轮308安装在从动链轮303的下面;所述喂入装置3两两一组,对称分布并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摘穗装置5由输入轴501、长拉茎辊502、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电动机505、摘穗板506组成;长拉茎辊502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上部,长拉茎辊502的辊面上带有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下部;所述主动链轮302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中部;输入轴501用轴承座安装在机架1的后端,电动机505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上端;摘穗板506安装在长拉茎辊502前面的机架1上,摘穗板506由两块板组成,两块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辅助喂入装置4为两块带有斜度的滑块,分别安装在摘穗板506靠近缝隙处的两块板的下端;所述喂入装置3的两组拨禾链301的间隙与摘穗装置5的摘穗板506的缝隙正对。所述喂入装置3的两组拨禾链301之间的距离为5-15mm。所述摘穗装置5的摘穗板506的缝隙小于两长拉茎辊502之间的间隙。所述长拉茎凸棱503带有锥度。所述短拉茎辊504为带有螺旋形凸棱的圆锥形辊。所述拨禾轮308包括拨禾轮盘3081、拨禾板3082、拨禾刀3083,拨禾板3082为底部带有弧度的条板,与拨禾轮盘3081固接,8块拨禾板3082均匀分布于拨禾轮盘3081圆周,拨禾刀3083焊接于拨禾板3082上。所述果穗运输装置6包括搅龙连接板104、搅龙挡板105、搅龙601,所述搅龙601包括搅龙轴6011、搅龙叶片6012;所述搅龙叶片6012为柔性叶片,搅龙601的输送速度快于所述拨禾链301的输送速度。所述复式切割装置2包括安装板201、定刀202、动刀203,所述安装板201的后表面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定刀202安装在安装板201的前表面的下部,动刀203安装在安装板201与定刀202之间,动刀203在定刀202表面上左右滑动。所述定刀202刀齿数为37,动刀203刀齿数为36,动刀203单向移动的距离为50mm。所述秸秆还田装置7包括粉碎刀轴701、固定刀座702、轴切刀片703,所述粉碎刀轴701安装在搅龙连接板104上,固定刀座702安装在粉碎刀轴701上,轴切刀片703安装在固定刀座702上。本专利技术的所提供的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所提供的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采用立式结构,在其工作时,首先由前端设立的复合切割装置2将玉米茎秆切断,利用两两一组的喂入装置3夹持玉米茎秆,将玉米茎秆根部向前斜立喂入摘穗装置5,通过辅助喂入机构4可以保证玉米茎秆不倾倒,挡禾杆109用来阻挡玉米茎杆,防止其上翘,使玉米茎杆更好的通过摘穗机构,从而增加收获效率。在从动链轮303底端加设拨禾轮308,从而增加了玉米茎秆喂入时的精确性。2.通过对长拉茎辊502上增加带有锥度的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采用带有螺旋形凸棱的圆锥形辊的新式设计,降低了传统通过摘穗板式摘穗时对果穗的暴力采摘,从而减少果穗籽粒的损伤率。通过调节电动机505的转速,能调节拉动玉米茎秆速度,减少对果穗根部的冲击,避免果穗落粒,减少玉米茎秆拉断状况,提高玉米收割质量。3.通过利用调节板307,可以调节拨禾器306的摆动幅度,从而调节玉米收割幅宽,保证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在收获时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玉米种植行距不同情况,使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应用范围更广,提高玉米收割效率,减少农户劳动强度。4.本专利技术的所提供的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底部加设秸秆还田装置7,收获后的玉米根茬可以及时粉碎还田,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的立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其特征是:主要由机架(1)、复式切割装置(2)、喂入装置(3)、辅助喂入装置(4)、摘穗装置(5)、果穗运输装置(6)和秸秆还田装置(7)组成;复式切割装置(2)安装在机架(1)前端的下方;喂入装置(3)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辅助喂入装置(4)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摘穗装置(5)安装在机架(1)的后端,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果穗运输装置(6)安装在摘穗装置(5)的下方;秸秆还田装置(7)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所述机架(1)包括纵梁(101)、横梁(102)、主横梁(103)、搅龙连接板(104)、搅龙挡板(105)、水平梁(106)、竖直梁(107)、立杆(108)和挡禾杆(109);所述纵梁(101)左右对称互相平行,所述横梁(102)与所述纵梁(101)垂直且前后对称互相平行,两横梁(102)之间距离与纵梁(101)横向长度一致;所述主横梁(103)位于横梁(102)正下方,与纵梁(101)焊接,所述主横梁(103)表面开孔,纵梁(101)、横梁(102)与主横梁(103)焊接形成机架(1)主体结构;所述搅龙连接板(104)位于主横梁(103)前下侧,与主横梁(103)焊接,且表面开孔;所述搅龙挡板(105)与搅龙连接板(104)焊接,前后对称且平行,与搅龙连接板(104)组合形成凹处;在搅龙挡板(105)前侧设有水平梁(106),每根水平梁中部和尾部又分别设有竖直梁(107),水平梁(106)和竖直梁(107)共同组合形成机架(1)的骨架结构;两根立杆(108)焊接在搅龙挡板(105)的两侧,挡禾杆(109)安装在两根立杆(108)的上端;所述喂入装置(3)由两组拨禾链(301)、主动链轮(302)、从动链轮(303)、分禾板(304)、分禾连接板(305)、分禾器(306)、调节板(307)和拨禾轮(308)组成;拨禾链(301)和主动链轮(302)、从动链轮(303)组成玉米茎杆传送链;分禾板(304)和分禾连接板(305)安装在拨禾链(301)和从动链轮(303)的上方;调节板(307)与分禾器(306)相连,调节板(307)上开有圆弧分布的连接孔,每个孔之间间隔5°,所述分禾板(304)的前端开有相应的圆弧分布的连接孔,分禾器(306)用调节板(307)安装在分禾板(304)的前端,可使分禾器(306)在0‑15°之间进行调节;拨禾轮(308)安装在从动链轮(303)的下面;所述喂入装置(3)两两一组,对称分布并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摘穗装置(5)由输入轴(501)、长拉茎辊(502)、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电动机(505)、摘穗板(506)组成;长拉茎辊(502)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上部,长拉茎辊(502)的辊面上带有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下部;所述主动链轮(302)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中部;输入轴(501)用轴承座安装在机架(1)的后端,电动机(505)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上端;摘穗板(506)安装在长拉茎辊(502)前面的机架(1)上,摘穗板(506)由两块板组成,两块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辅助喂入装置(4)为两块带有斜度的滑块,分别安装在摘穗板(506)靠近缝隙处的两块板的下端;所述喂入装置(3)的两组拨禾链(301)的间隙与摘穗装置(5)的摘穗板(506)的缝隙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幅引导喂入立式玉米收获台,其特征是:主要由机架(1)、复式切割装置(2)、喂入装置(3)、辅助喂入装置(4)、摘穗装置(5)、果穗运输装置(6)和秸秆还田装置(7)组成;复式切割装置(2)安装在机架(1)前端的下方;喂入装置(3)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辅助喂入装置(4)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摘穗装置(5)安装在机架(1)的后端,位于喂入装置(3)的后部;果穗运输装置(6)安装在摘穗装置(5)的下方;秸秆还田装置(7)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所述机架(1)包括纵梁(101)、横梁(102)、主横梁(103)、搅龙连接板(104)、搅龙挡板(105)、水平梁(106)、竖直梁(107)、立杆(108)和挡禾杆(109);所述纵梁(101)左右对称互相平行,所述横梁(102)与所述纵梁(101)垂直且前后对称互相平行,两横梁(102)之间距离与纵梁(101)横向长度一致;所述主横梁(103)位于横梁(102)正下方,与纵梁(101)焊接,所述主横梁(103)表面开孔,纵梁(101)、横梁(102)与主横梁(103)焊接形成机架(1)主体结构;所述搅龙连接板(104)位于主横梁(103)前下侧,与主横梁(103)焊接,且表面开孔;所述搅龙挡板(105)与搅龙连接板(104)焊接,前后对称且平行,与搅龙连接板(104)组合形成凹处;在搅龙挡板(105)前侧设有水平梁(106),每根水平梁中部和尾部又分别设有竖直梁(107),水平梁(106)和竖直梁(107)共同组合形成机架(1)的骨架结构;两根立杆(108)焊接在搅龙挡板(105)的两侧,挡禾杆(109)安装在两根立杆(108)的上端;所述喂入装置(3)由两组拨禾链(301)、主动链轮(302)、从动链轮(303)、分禾板(304)、分禾连接板(305)、分禾器(306)、调节板(307)和拨禾轮(308)组成;拨禾链(301)和主动链轮(302)、从动链轮(303)组成玉米茎杆传送链;分禾板(304)和分禾连接板(305)安装在拨禾链(301)和从动链轮(303)的上方;调节板(307)与分禾器(306)相连,调节板(307)上开有圆弧分布的连接孔,每个孔之间间隔5°,所述分禾板(304)的前端开有相应的圆弧分布的连接孔,分禾器(306)用调节板(307)安装在分禾板(304)的前端,可使分禾器(306)在0-15°之间进行调节;拨禾轮(308)安装在从动链轮(303)的下面;所述喂入装置(3)两两一组,对称分布并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摘穗装置(5)由输入轴(501)、长拉茎辊(502)、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电动机(505)、摘穗板(506)组成;长拉茎辊(502)安装在输入轴(501)的上部,长拉茎辊(502)的辊面上带有长拉茎凸棱(503);短拉茎辊(504)安装在输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瑞张锐吴鹏李粤董学虎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