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86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螺纹槽的外侧壁螺接有盖体,盖体的上侧壁插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侧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板,转动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下侧壁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培养皿、盖体、转动轴、环形板、转动杆和搅拌杆处的结构,在盖上盖体后,即可转动环形板带动转动杆和搅拌杆转动,进而对细菌和培养基进行搅拌,令细菌分布均匀,通过弹簧、活动块、连接杆和限位杆的结构,不搅拌时,上移环形板,限位杆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并卡在通槽内,阻止转动轴下移,进而防止搅拌杆出现持续位于培养基内的情况。

A Colony Culture Device for Medical Labora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菌落培养
,具体为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学上,对疾病的研究包括对相关细菌的研究,而对细菌进行研究时,需要先将此细菌进行培养,形成菌落后才便于进行观察和研究,而对细菌进行培养时,需要在培养皿中加入细菌及培养基,之后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搅拌,目的令菌细胞上浮,使其正常培育,而在搅拌过程中,一般会在空气中进行,因此时常会令空气中的细菌落到培养基上,最终会影响到菌落的形成和此类细菌的研究,此外若是搅拌装置持续置于培养基内,也会影响菌落的形成,如果能够设计一种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对细菌及培养基进行搅拌,且搅拌装置不会一直置于培养基内的培养装置,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外侧壁螺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侧壁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侧壁开设有矩形槽,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1),所述培养皿(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螺纹槽(2),所述螺纹槽(2)的外侧壁螺接有盖体(3),所述盖体(3)的上侧壁插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上侧壁开设有矩形槽(6),所述转动轴(4)的外侧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的外侧壁左右对称开设有圆柱槽(7),所述环形板(5)的内侧壁左右对称开设有通槽(19),且通槽(19)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6)和圆柱槽(7)相通,两侧所述圆柱槽(7)及通槽(19)的内部结构对称分布,左侧所述圆柱槽(7)的内腔右侧壁固定安装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块(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检验菌落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1),所述培养皿(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螺纹槽(2),所述螺纹槽(2)的外侧壁螺接有盖体(3),所述盖体(3)的上侧壁插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上侧壁开设有矩形槽(6),所述转动轴(4)的外侧壁上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的外侧壁左右对称开设有圆柱槽(7),所述环形板(5)的内侧壁左右对称开设有通槽(19),且通槽(19)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6)和圆柱槽(7)相通,两侧所述圆柱槽(7)及通槽(19)的内部结构对称分布,左侧所述圆柱槽(7)的内腔右侧壁固定安装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块(9),所述活动块(9)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位于通槽(19)与矩形槽(6)内,所述转动轴(4)的下端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瑶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