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499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28
课题:能够提供一种多重袋,其通过撕裂而产生的撕裂片不会从多重袋本体分离,能够容易处理。解決手段:一种多重膜构成的多重袋,该多重膜由外侧膜与内侧膜构成。还形成有背密封部,背密封部是在使多重膜的两端重合的状态下进行规定宽度的熔敷而形成的;形成有多重袋,多重袋通过形成横密封部而填充密封有内容物,横密封部是以规定宽度对与背密封部正交的一侧的两端缘附近进行熔敷而形成的。在背密封部附近具有撕裂开始部,撕裂开始部用于相对于横密封部大致平行地进行开封,对应于撕裂开始部的形成位置,在端部附近形成有撕裂停止部。

Multiple ba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重袋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多重膜(复合膜)构成的多重袋(复合袋),特别涉及一种不会因撕裂导致断片散落在周围的新多重袋。
技术介绍
能够在工作中使用的液体、半流体、分状体、固体、糊状体等的材料、食品等,多被填充至金属制的容器中进行搬运、保管、贩卖等。但是,金属制的容器存在如下问题:使用后的容器体积大、难以取出内容物、使用后的容器处理困难、容器重量重等。根据这种状况,提出了被称为所谓盒中袋(bag-in-box)的包装方法,并被广为应用,在这种包装方法中,将这样的内容物填充在由合成树脂制的膜构成的袋中,以此状态将其收纳在瓦楞纸制的箱子、铲板(pallet)等中进行流通。在这种盒中袋中,用于袋的膜必须机械强度高,能够使用在尼龙、聚酯等的高强度膜上层叠具有热熔敷性的层而构成的膜。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也可以尝试层叠各种膜,或增加厚度。然而,还提出了这种多重袋:在强度这点上未必能够获得满意的性能,形成袋的2张膜没有完全层压(laminate),存在能够相互移动的自由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多重袋(也可称为二重袋。)由暴露在外侧的外侧膜和与内容物接触的内侧膜构成,即使1张膜产生针孔(pinhole),也能够防止其他膜受到损伤。另外,对于弯曲应力,也能够在保持内容物的内侧膜和与瓦楞纸箱子等接触而支撑多重袋的外侧膜之间产生一定左右的滑动,能够吸收冲击等,抑制被施加极度弯曲应力,不会在形成袋的膜上产生针孔,乃至防止袋产生破裂。就多重袋而言,在取出填充的内容物时,多从背密封部撕裂开封,但例如存在如下问题:作为合掌部(结合部)的贴合方式,在这样的合掌部形成背密封部的情况下,需要将集中在合掌部的4张密封条撕裂,还有存在外侧膜与内侧膜能够相互移动的自由度等,易开封性不好。由此,提出了这样的多重袋:通过设置撕裂开始部,能够容易地撕裂多重膜,易开封性优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专利4490045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16-1599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通过撕裂来开封由多重膜构成的多重袋的情况下,因撕裂而产生多个撕裂片。在多重膜中,外侧膜与内侧膜不是一体化的,在被撕裂时,会产生来自外侧膜的撕裂片和来自内侧膜的撕裂片,它们会散落在周围,或进入盒中袋内等,导致其清理(清除)繁杂。特别地,在内容物是食品等的情况下,管理基准严格,要求严密确认是否有使用后的膜,有的话数量是多少。在通过撕裂等来上下分割包装袋的情况下,如果撕裂片与多重袋本体的数目不匹配,则有可能混入异物,这会成为大问题。因此,需求开封性良好并且难以分离的包装袋。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多重袋,其通过撕裂而产生的撕裂片不会从多重袋本体分离,能够容易处理。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多重袋由多重膜构成,所述多重膜构成由外侧膜与内侧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形成有背密封部,所述背密封部是在使所述多重膜的两端重合的状态下进行规定宽度的熔敷而形成的;形成有多重袋,所述多重袋通过形成横密封部而填充密封有内容物,所述横密封部是以规定宽度对与所述背密封部正交的一侧的两端缘附近进行熔敷而形成的;在所述背密封部附近具有撕裂开始部,所述撕裂开始部用于相对于所述横密封部大致平行地进行开封;对应于所述撕裂开始部的形成位置,在端部附近形成有撕裂停止部。本专利技术的多重袋,与撕裂开始部的形成位置(例如,因撕裂而导致的预想切断线上)对应地形成有撕裂停止部,因此,从撕裂开始部开始的多重膜的撕裂在该撕裂停止部停止。因此,撕裂片不会从多重袋本体完全分离,在开封后撕裂片也是与多重袋本体一体的,不会散乱在周围或进入盒中袋内。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多重袋,其通过撕裂而产生的撕裂片不会从多重袋本体分离,能够容易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多重袋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多重袋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表示撕裂停止部的其他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表示撕裂停止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5是表示撕裂停止部的另一其他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两处设置撕裂停止部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两处设置撕裂停止部的其他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8是表示将通过熔敷形成的撕裂停止部与用于停止撕裂的刻痕进行组合的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9是表示将通过熔敷形成的撕裂停止部与用于停止撕裂的刻痕进行组合的其他例子的概略俯视图。图10是表示撕裂停止部上的熔敷例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图11是表示撕裂停止部上的其他熔敷例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图12是表示撕裂停止部上的另一其他熔敷例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图13是表示将多重袋放入箱子中作为盒中袋使用的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图14是表示多重袋的撕裂的状况的图。图15是表示撕裂后的多重袋的概略立体图。图16是说明多重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多重袋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袋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袋1的俯视图。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多重袋1由多重膜2构成,该多重膜2由外侧膜3和内侧膜4构成。此外,对于外侧膜3以及内侧膜4,在作为多重袋1进行制袋(bagmaking)化的情况下,将暴露在多重袋1的外侧的(与未图示的瓦楞纸箱子等接触)膜作为外侧膜3,将出现在多重袋1的内侧的(未图示的与内容物接触的)膜作为内侧膜4。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袋1是合掌粘合型的多重袋,以使内侧膜4之间相对置的方式将多重膜2的两端重合,从而形成合掌部5,在该合掌部5上形成有以规定的宽度熔敷的背密封部6。使多重膜2弯曲为筒状,以使内侧膜4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将多重膜2的两端重合,由此形成了构成多重袋1的合掌部5。多重袋1,在使用时填充规定的内容物,并且形成背密封部6与横密封部7,由此填充并密封内容物。如图1、图2所示,相对于合掌部5而以规定的宽度(约2~20mm左右。以下相同。)以带状进行熔敷(热密封、热融敷。以下相同。),从而形成背密封部6。另外,以规定的宽度(约2~20mm左右。以下相同。)以带状熔敷与该背密封部6正交的一侧的两端缘附近,由此形成横密封部7。此外,横密封部7也可以由细宽度线状的多个密封部构成。背密封部6、横密封部7,都是在将多重膜2的内侧膜4之间以平坦状相接的状态下,从外部用未图示的规定宽度的密封棒(sealbar)等进行夹紧来形成的。此时,除了相接的内侧膜4之间以外,还包括外侧膜3在内,重合的全部膜(外侧膜2张、内侧膜2张,计4张)被熔敷而一体化。另外,这对于横密封部7也是同样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袋1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对于以使内侧膜4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将多重膜2的两端重合而成的合掌部5,形成有撕裂开始部51。撕裂开始部51是用于相对于横密封部7大致平行地进行开封而形成的,例如,如果以相对于横密封部7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则使用者容易对于横密封部7大致平行地进行开封。对于形成在合掌部5上的撕裂开始部51,使其初始撕裂强度弱,提高易开封性。就撕裂开始部51而言,能够做成裂缝(断开)、V槽口、I槽口、针眼、微多孔的集合体等的任意形状。如图1以及图2所示,撕裂开始部51从合掌部的外缘52开始至少形成到背密封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重袋,由多重膜构成,所述多重膜构成由外侧膜与内侧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形成有背密封部,所述背密封部是在使所述多重膜的两端重合的状态下进行规定宽度的熔敷而形成的,形成有多重袋,所述多重袋通过形成横密封部而填充密封有内容物,所述横密封部是以规定宽度对与所述背密封部正交的一侧的两端缘附近进行熔敷而形成的,在所述背密封部附近具有撕裂开始部,所述撕裂开始部用于相对于所述横密封部大致平行地进行开封,对应于所述撕裂开始部的形成位置,在端部附近形成有撕裂停止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2 JP 2017-0399151.一种多重袋,由多重膜构成,所述多重膜构成由外侧膜与内侧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形成有背密封部,所述背密封部是在使所述多重膜的两端重合的状态下进行规定宽度的熔敷而形成的,形成有多重袋,所述多重袋通过形成横密封部而填充密封有内容物,所述横密封部是以规定宽度对与所述背密封部正交的一侧的两端缘附近进行熔敷而形成的,在所述背密封部附近具有撕裂开始部,所述撕裂开始部用于相对于所述横密封部大致平行地进行开封,对应于所述撕裂开始部的形成位置,在端部附近形成有撕裂停止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袋,其特征在于,以使所述内侧膜之间相互对置的方式,使所述多重膜的两端重合而形成有合掌部,在所述合掌部上形成有以规定宽度熔敷而成的背密封部,并且所述撕裂开始部形成在所述合掌部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停止部,是与所述背密封部大致平行地以规定长度对多重膜进行融敷而成的熔敷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停止部,在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太郎木村和人上杉知宏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