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187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涂料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密封盖的箱体,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箱体内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进漆口和出漆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漆口与出漆口的加热混合装置,箱体内填充有加热油,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和加热装置均浸没在加热油中;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包括受热管,所述受热管连通进漆口与出漆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涂料加热装置加热不均匀、加热方式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涂料加热装置涂料加热装置,加热均匀、加热效率高。

Coating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料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涂料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日益提高,要求涂料里的有机溶剂越少越好,提高涂料固含量,从而降低溶剂使用量,减少空气污染;但高固含量的涂料粘度大,涂覆性不理想。所以在涂漆之前必须对涂料进行加热,以降低其粘度,提高其流平性和涂覆性能。传统的涂料加热装置是在一根棒状凯装式电受热管的外面再套一层不锈钢管,然后将整个装置放到涂料内对涂料进线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由于热交换面积小,套管表面热量高度集中。很容易使套管表面温度过高,涂料在套管的表面固化结焦,使热交换效果进一步恶化,最后失效。这种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加热不均匀、加热方式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涂料加热装置加热不均匀、加热方式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涂料加热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料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密封盖的箱体,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箱体内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进漆口和出漆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连通进漆口与出漆口的加热混合装置,箱体内填充有加热油,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和加热装置均浸没在加热油中;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包括受热管,所述受热管连通进漆口与出漆口。所述加热混合装置还包括仅具有进口与出口的混合容器,所述受热管包括进端受热管和出端受热管,所述进端受热管的进口与进漆口连通,出口与混合容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出端受热管的进口与混合容器的出口连通,出口与出漆口连通,所述混合容器的进口高于其出口。本技术的涂料加热装置,在使用时,将隔膜泵与进漆口连通,使用加热装置对箱体内的加热油进行加热,进端受热管、混合容器和出端受热管均浸没在加热油内,加热油对进端受热管、混合容器和出端受热管进行加热,加热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使用隔膜泵向进漆口内输送待加热的涂料,进入进漆口内的涂料从进端受热管的进口进入进端受热管,然后从进端受热管的出口流出,经混合容器的进口进入混合容器内,涂料在混合容器内混合,温度较高的涂料与温度较低的涂料在混合时进行热传递,已达到相同的温度,涂料混合均匀后从混合容器的出口流入出端受热管,最后从出漆口流出;由于混合容器的进口高于其出口,涂料从混合容器进口流出到与混合容器内的涂料混合时具有一定的落差,该落差加快了涂料的流速,涂料与混合容器内的涂料混合时,增加了混合容器内涂料的流动,使混合容器内的涂料混合的更加均匀,涂料的加热较为均匀;涂料从进漆口流经进端受热管、混合容器和出端受热管到从出漆口流出的整个流动过程中均处于加热状态,加热效率较高,最终的加热温度稳定、可控。为了增加从进端受热管出口内流出的涂料的流动性,所述进端受热管的出口内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出口内壁垂直设置,用于减小出口处的流体流量,出口处的流量越小,出口处的压力越大,从出口内流出的涂料的流动性越大。为了对涂料进行较均匀且充分的加热,可适当增加混合容器的数量,当所述混合容器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两个混合容器通过中间受热管连通,中间受热管的出口内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出口内壁垂直设置,用于减小出口处的流体流量。为了对涂料进行较为充分的加热,且减小本技术的整体长度,所述进端受热管、中间受热管和出端受热管的形状均为螺旋型。作为优选,所述进端受热管、中间受热管和出端受热管均为受热金属空心管,金属的热传递性能较好,提高了本技术的加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加热棒位于所述加热混合装置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容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密封盖上,混合容器处于悬空的状态,不与加热装置接触,避免了局部过热,加热油可对混合容器进行均匀加热,从而实现对涂料的均匀加热。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失,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隔热保温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涂料加热装置,在使用时,将隔膜泵与进漆口连通,使用加热装置对箱体内的加热油进行加热,进端受热管、混合容器和出端受热管均浸没在加热油内,加热油对进端受热管、混合容器和出端受热管进行加热,加热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使用隔膜泵向进漆口内输送待加热的涂料,进入进漆口内的涂料从进端受热管的进口进入进端受热管,然后从进端受热管的出口流出,经混合容器的进口进入混合容器内,涂料在混合容器内混合,温度较高的涂料与温度较低的涂料在混合时进行热传递,已达到相同的温度,涂料混合均匀后从混合容器的出口流入出端受热管,最后从出漆口流出;由于混合容器的进口高于其出口,涂料从混合容器进口流出到与混合容器内的涂料混合时具有一定的落差,该落差加快了涂料的流速,涂料与混合容器内的涂料混合时,增加了混合容器内涂料的流动,使混合容器内的涂料混合的更加均匀,涂料的加热较为均匀;涂料从进漆口流经进端受热管、混合容器和出端受热管到从出漆口流出的整个流动过程中均处于加热状态,加热效率较高,最终的加热温度稳定、可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二维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二维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二维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密封盖,2.箱体,3.进漆口,4.出漆口,5.加热油,6.进端受热管,7.出端受热管,8.混合容器,9.挡板,10.中间受热管,11.电加热棒,12.支架,13.隔热保温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涂料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密封盖1的箱体2,所述密封盖1设置在箱体2的顶部,所述箱体2内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棒11,也可为电加热板,所述电加热棒11固定安装在箱体2上,电加热棒11位于所述加热混合装置的下方,所述密封盖1上开设有进漆口3和出漆口4,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连通进漆口3与出漆口4的受热管,受热管为进端受热管6或出端受热管7,可仅使用进端受热管6或出端受热管7对进漆口3和出漆口4进行连通,箱体2内填充有加热油5,所述进端受热管6或出端受热管7和电加热棒11均浸没在加热油5中;所述进端受热管6和出端受热管7的形状均为螺旋型,所述进端受热管6和出端受热管7均为受热金属空心管,金属的热传递性能较好,提高了本技术的加热效率。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失,所述箱体2的外部设置有隔热保温板13。在使用时,将隔膜泵与进漆口3连通,使用电加热棒11对箱体2内的加热油5进行加热,进端受热管6或出端受热管7均浸没在加热油5内,加热油5对进端受热管6或出端受热管7进行加热,加热油5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通过控制器控制温度一直停留在设定温度,使用隔膜泵向进漆口3内输送待加热的涂料,涂料从进漆口3进入进端受热管6或出端受热管7进行加热,涂料从出漆口4流出时,加热完成。实施例2:为了使有涂料加热的更加均匀,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涂料加热装置,实施例2余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加热混合装置还包括仅具有进口与出口的混合容器8,所述受热管包括进端受热管6和出端受热管7,所述进端受热管6的进口与进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料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密封盖(1)的箱体(2),所述密封盖(1)设置在箱体(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密封盖(1)上开设有进漆口(3)和出漆口(4),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连通进漆口(3)与出漆口(4)的加热混合装置,箱体(2)内填充有加热油(5),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和加热装置均浸没在加热油(5)中;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包括受热管,所述受热管连通进漆口(3)与出漆口(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料加热装置,包括具有密封盖(1)的箱体(2),所述密封盖(1)设置在箱体(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密封盖(1)上开设有进漆口(3)和出漆口(4),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连通进漆口(3)与出漆口(4)的加热混合装置,箱体(2)内填充有加热油(5),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和加热装置均浸没在加热油(5)中;所述加热混合装置包括受热管,所述受热管连通进漆口(3)与出漆口(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混合装置还包括仅具有进口与出口的混合容器(8),所述受热管包括进端受热管(6)和出端受热管(7),所述进端受热管(6)的进口与进漆口(3)连通,出口与混合容器(8)的进口连通,所述出端受热管(7)的进口与混合容器(8)的出口连通,出口与出漆口(4)连通,所述混合容器(8)的进口高于其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料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端受热管(6)的出口内固定安装有挡板(9),所述挡板(9)与出口内壁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明郑国城金正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祥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