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析晶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02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搅拌析晶釜,包括釜体,釜体的外部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与釜体之间设有夹套,夹套的一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一,另一侧上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一,釜体的内壁上缠绕有冷却盘管,釜体的内部中央设有转动管,釜体的顶部中央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与转动管相连,转动管的内部中央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等距设有多个扇叶,转动管的外部设有多个水平的搅拌杆,相邻的搅拌杆之间均竖直设置有转杆,转杆的两端均与搅拌杆转动连接,转杆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最下层搅拌杆的下端竖直设有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的下端设有毛刷,转动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釜体的顶部设有进料管,釜体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

A Stirred Crystal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析晶釜
本技术涉及析晶釜
,尤其涉及一种搅拌析晶釜。
技术介绍
析晶釜或结晶釜是物料混合反应后,通过夹层通冷却水降温而使得低熔点的物质析出的结晶设备;在医药中间体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析晶釜;现有的析晶釜的搅拌机构大都比较简单,只是采用单纯的搅拌杆来对物料进行混合并使之进行反应,搅拌效果不好,进而影响物料的后期析晶效果,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搅拌析晶釜。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析晶釜,包括釜体,其特征在于,釜体的外部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与釜体之间设有夹套,夹套的一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一,夹套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一,釜体的内壁上缠绕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下端伸出釜体并连有冷却水进水管二,冷却盘管的上端伸出釜体并连有冷却水出水管二,釜体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转动管,釜体的顶部中央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下端设有转轴,转轴的下端伸入到釜体的内部并与转动管相连,转动管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等距设有多个扇叶,转动管的外部设有多个水平的搅拌杆,相邻的搅拌杆之间均竖直设置有转杆,转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搅拌杆转动连接,转杆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最下层搅拌杆的下端竖直设有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的下端设有与釜体内底壁相接触的毛刷,转动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釜体的顶部第一电机的两侧设有进料管,釜体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所述釜体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设有橡胶防滑垫。所述出料管的底部设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上表面与出料管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活动挡板的底部中央设有导向套,导向套上设有螺纹孔和通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杆,螺杆的一端与支撑腿上设有的第二电机相连,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块,通孔中插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电机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旋转的搅拌杆上设置的转杆和第一搅拌叶在搅拌物料的过程中也能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效果较好;而且最下层搅拌杆下端设置的与釜体内底壁相接触的毛刷能对釜体内底壁上的物料进行搅动,避免了釜体底部的析晶料结块,提高了析晶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保温层;3、夹套;4、冷却水进水管一;5、冷却水出水管一;6、冷却盘管;7、转动管;8、第一电机;9、转轴;10、连接杆;11、扇叶;12、搅拌杆;13、转杆;14、轴承;15、第二搅拌叶;16、毛刷;17、通孔;18、进料管;19、出料管;20、支撑腿;21、橡胶防滑垫;22、活动挡板;23、导向套;24、螺杆;25、第二电机;26、限位块;27、固定杆;28、第一搅拌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搅拌析晶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外部设有保温层2,保温层2与釜体1之间设有夹套3,夹套3的一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一4,夹套3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一5,釜体1的内壁上缠绕有冷却盘管6,冷却盘管6的下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冷却水进水管二,冷却盘管6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冷却水出水管二,釜体1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转动管7,釜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下端设有转轴9,转轴9的下端伸入到釜体1的内部并与转动管7相连,转动管7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上等距设有多个扇叶11,转动管7的外部设有多个水平的搅拌杆12,相邻的搅拌杆12之间均竖直设置有转杆13,转杆1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14与搅拌杆12转动连接,转杆13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28,最下层搅拌杆12的下端竖直设有第二搅拌叶15,第二搅拌叶15的下端设有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的毛刷16,转动管7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17,釜体1的顶部第一电机8的两侧设有进料管18,釜体1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19。所述釜体1的底部四角处设有支撑腿20,支撑腿20的底部设有橡胶防滑垫21。所述出料管19的底部设有活动挡板22,活动挡板22的上表面与出料管19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活动挡板22的底部中央设有导向套23,导向套23上设有螺纹孔和通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杆24,螺杆24的一端与支撑腿20上设有的第二电机25相连,螺杆24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块26,通孔中插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杆27,固定杆27的一端与限位块26固定连接,固定杆27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电机25上。本技术使用时,将物料从进料管18加入到釜体1的内部,开启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带动转动管7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管7上设置的搅拌杆12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并使之进行反应;搅拌杆12在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杆12上设置的转杆13在物料的作用下也能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反应的更加充分;搅拌混合反应后,夹套3和冷却盘管6内通入的冷却水可对釜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冷却降温并使之结晶;结晶后的物料可从出料管19排出,排出物料时先开启第二电机25,第二电机25带动螺杆24转动从而导致活动挡板22移动,进而使得活动挡板22从出料管19的底部移开,使得析晶料从出料管19排出;此外,最下层搅拌杆12下端设置的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的毛刷16能对釜体1内底壁上的物料进行搅动,避免了釜体1底部的析晶料结块,提高了析晶效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析晶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釜体(1)的外部设有保温层(2),保温层(2)与釜体(1)之间设有夹套(3),夹套(3)的一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一(4),夹套(3)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一(5),釜体(1)的内壁上缠绕有冷却盘管(6),冷却盘管(6)的下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冷却水进水管二,冷却盘管(6)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冷却水出水管二,釜体(1)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转动管(7),釜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下端设有转轴(9),转轴(9)的下端伸入到釜体(1)的内部并与转动管(7)相连,转动管(7)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上等距设有多个扇叶(11),转动管(7)的外部设有多个水平的搅拌杆(12),相邻的搅拌杆(12)之间均竖直设置有转杆(13),转杆(1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14)与搅拌杆(12)转动连接,转杆(13)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28),最下层搅拌杆(12)的下端竖直设有第二搅拌叶(15),第二搅拌叶(15)的下端设有与釜体(1)内底壁相接触的毛刷(16),转动管(7)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17),釜体(1)的顶部第一电机(8)的两侧设有进料管(18),釜体(1)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析晶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釜体(1)的外部设有保温层(2),保温层(2)与釜体(1)之间设有夹套(3),夹套(3)的一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水管一(4),夹套(3)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冷却水出水管一(5),釜体(1)的内壁上缠绕有冷却盘管(6),冷却盘管(6)的下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冷却水进水管二,冷却盘管(6)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冷却水出水管二,釜体(1)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转动管(7),釜体(1)的顶部中央设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下端设有转轴(9),转轴(9)的下端伸入到釜体(1)的内部并与转动管(7)相连,转动管(7)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上等距设有多个扇叶(11),转动管(7)的外部设有多个水平的搅拌杆(12),相邻的搅拌杆(12)之间均竖直设置有转杆(13),转杆(1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14)与搅拌杆(12)转动连接,转杆(13)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叶(28),最下层搅拌杆(12)的下端竖直设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杏芬彭久合高翠宁马巧巧赵爱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敬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