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洞监测和支护
,特别涉及一种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也在迅速地开展,然而隧洞受到不同的地质地形内作用力,容易导致隧洞变形,隧洞变形后容易出现坍塌、滑动等破坏,其特点具有累进性和明显的时间效应塑性。因此对隧洞进行变形监测和及时支护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监测装置监测范围较小,导致监测成本较高,现有的支护装置结构复杂,支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和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变形监测装置和支护装置,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舵机、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二箱体、第二舵机、第三齿轮、第三转轴、第四齿轮、第四转轴、固定板、具有定位系统的激光测距仪、摄像机和控制系统;第一舵机固定在第一箱体内,第一舵机的输出轴同轴联接第一转轴的下端,第一齿轮通过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的上端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在第一箱体内的顶部,第二转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监测装置和支护装置,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舵机(2)、第一齿轮(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二齿轮(6)、第二箱体(7)、第二舵机、第三齿轮(8)、第三转轴(9)、第四齿轮(10)、第四转轴(11)、固定板(12)、具有定位系统的激光测距仪(13)、摄像机(14)和控制系统;第一舵机(2)固定在第一箱体(1)内,第一舵机(2)的输出轴同轴联接第一转轴(4)的下端,第一齿轮(3)通过键连接在第一转轴(4)上,第一转轴(4)的上端设置在轴承座(15)内,轴承座(15)固定在第一箱体(1)内的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监测装置和支护装置,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舵机(2)、第一齿轮(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二齿轮(6)、第二箱体(7)、第二舵机、第三齿轮(8)、第三转轴(9)、第四齿轮(10)、第四转轴(11)、固定板(12)、具有定位系统的激光测距仪(13)、摄像机(14)和控制系统;第一舵机(2)固定在第一箱体(1)内,第一舵机(2)的输出轴同轴联接第一转轴(4)的下端,第一齿轮(3)通过键连接在第一转轴(4)上,第一转轴(4)的上端设置在轴承座(15)内,轴承座(15)固定在第一箱体(1)内的顶部,第二转轴(5)竖向设置在第一箱体(1)内,第二齿轮(6)通过键连接在第二转轴(5)上,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6)啮合连接,第二转轴(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15)设置在第一箱体(1)的内的顶部和底部,第二齿轮(6)的右侧与第二箱体(7)固定连接,第二舵机固定在第二箱体(7)内,第二舵机的输出轴同轴联接第三转轴(9)的后端,第三转轴(9)的前端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在第二箱体(7)前侧的内表面上,第三齿轮(8)通过键连接在第三转轴(9)上,第四转轴(11)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设置在第二箱体(7)内的前后表面上,第四齿轮(10)通过键连接在第四转轴(11)上,第三齿轮(8)与第四齿轮(10)啮合连接,第四齿轮(10)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板(12),具有定位系统的激光测距仪(13)和摄像机(14)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2)的右侧面上,第一箱体(1)固定在隧洞的拱腰上,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7)上分别设有运动通槽;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激光测距仪(13)、摄像机(14)、第一舵机(2)、第二舵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存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激光测距仪(13)、摄像机(14)、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第一舵机(2)和第二舵机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监控系统无线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变形监测及支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包括:铁丝网(18)、多个锚杆(19)和多个钢筋混凝土砌块(20),多个锚杆(19)均穿过铁丝网(18)伸入岩土层内,多个钢筋混凝土砌块(20)拼接后设置在多个锚杆(19)和铁丝网(18)的内侧,所述钢筋混凝土砌块(20)上设有排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