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810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技术方案是,包括位于地层表面下方的隧道本体,隧道本体正上方的地层内设置有由地表注浆形成的反向曲拱,所述反向曲拱呈向下凸起的拱形,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上设置有支护结构,围绕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在支护结构的外侧设置有由钻孔注浆形成的正向曲拱,所述正向曲拱呈向上凸起的拱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层次、多次注浆和联合多种被动支护方式共同形成应力承载体,先后形成了反向曲拱和正向曲拱结构,改变隧道周围松散岩层、砂土层等松散岩土层的应力分布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岩土性质掌握不十分准确的情况下,通过反向曲拱的保护形成高压注浆。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urface heave caused by tunnel grouting reinfor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和土建市政
,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适用于浅埋隧(巷)道穿越松散岩层、砂土层时超前注浆加固容易引起地表隆起、道路开裂、建筑物倾斜等一系列问题的永久性隧(巷)道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工程越来越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地铁不仅增强了出行的快捷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还为城市环保建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涌入大城市,给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与其他工程相比,地铁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地铁工程具有隐蔽性、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施工技术复杂性等特点,这势必造成工程在施工期内的风险数量多、种类复杂,甚至出现事故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地铁处于城市喧闹、人口密集、建构筑物密集的市区,为修建地铁而开挖的隧(巷)道位于整个地壳的浅部位置,需穿越松散岩层、砂土层时,这无疑增大了开挖和支护的难度。全国范围来看,地铁普遍建在地下20米左右深处,据统计北京、天津、广州、上海4个地铁城市,建造的隧(巷)道在地下20米左右,北京五号线深度达到24米。根据土壤、地质、线路分布不同,建造地铁深度也有差异,世界上有些国家如俄罗斯、伦敦等都是地下50米左右深度。针对隧(巷)道位于松散岩层、砂土层这种情况,且施工时会穿越松散岩土层、地面已有道路或其他建构筑物,目前一般隧(巷)道的施工只有极少部分端头部位采用明挖法,百分之九十的路线长度采用暗挖法中的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新奥法等方法。原本完成稳定的岩土层经历隧(巷)道的开挖必将改变原有的应力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上覆岩层及建构筑物的重量会引起隧(巷)道的变形,故必须对已开挖的隧(巷)道进行支护,同时需要对隧(巷)道与地表间的松散岩层、砂土层进行加固,这段松散散岩层、砂土层称为埋深。目前对该部分岩土体加固基本上采用注浆的方法,由于隧(巷)道埋深较浅,相对于整个地层厚度来说是一个薄薄的壳体,隧(巷)道距地表较近为了达到注浆加固的效果,一般需要较大的注浆压力,但过大的注浆压力又会引起岩土体上拱直至地表发生隆起现象,破坏地表原有的状态、引起地表道路开裂、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此时若降低注浆压力,虽可以起到控制地表隆起变形的目的,但压力太低会直接导致浆液扩散半径的减小,以至于达不到加固岩土体的效果。根据经验得浆液扩散半径一般在25cm左右,故实际施工中通常将注浆钻孔间距设计为50cm左右,以保证在有效的注浆压力下,两个注浆孔的浆液扩散半径有交叉重合现象,已达到使注浆孔之间岩土体得到充分地加固。若注浆压力降低后,不但浆液的扩散半径会减小,常规的注浆孔间距根本无法保证周围岩土体得到充分加固,导致注浆体不连续,影响浆岩土混合体的受力状态,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及隧道超前注浆方法,可有效解决防止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包括位于地层表面下方的隧道本体,隧道本体正上方的地层内设置有由地表注浆形成的反向曲拱,所述反向曲拱呈向下凸起的拱形,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上设置有支护结构,围绕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在支护结构的外侧设置有由钻孔注浆形成的正向曲拱,所述正向曲拱呈向上凸起的拱形,正向曲拱、反向曲拱以及支护结构共同形成防止超前注浆引起地表隆起的联合体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为设置在隧道本体内壁上的锚杆挂网喷锚支护或钢拱架支护或以上二者构成的联合支护。所述的反向曲拱的厚度为3-4m,正向曲拱的厚度大于2m。所述反向曲拱沿宽度方向在水平地面的投影长度为L,作为反向曲拱的跨度,反向曲拱最低点到水平地面的深度为H,作为矢高,反向曲拱的矢跨比为△K,△K=H/L,则△K为1/5-1/6。所述隧道本体的竖向中心线、正向曲拱的竖向中心线以及反向曲拱的竖向中心线共线。所述的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上设置有朝向隧道走向倾斜设置的超前注浆管,超前注浆管的出口位于正向曲拱和反向曲拱覆盖范围之间。一种基于上述防护结构的防止地表隆起的隧道超前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地表钻孔注浆隧道施工至待保护地段之前,沿隧道本体的走向,在其走向正上方具有松散岩土层的地层表面进行地表钻孔,钻孔为梅花形布置,同一行钻孔的俯视中心连线与隧道走向垂直,同一行钻孔中,位于中心的钻孔深度最大,由中心向两侧钻孔深度依次递减,且同一行钻孔下端均位于该断面所在的设计反向曲拱范围内;往钻孔内安放可重复注浆管,通过可重复注浆管进行注浆操作,使浆液与松散岩土层形成一个整体支护结构,共同组成反向曲拱;B、隧道支护待隧道施工至待保护地段时,先掘出隧道本体的毛断面,进行初喷混凝土并安装支护结构,最后复喷混凝土;C、隧道钻孔注浆复喷混凝土1天后,围绕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钻孔注浆形成的正向曲拱;D、超前注浆在反向曲拱与正向曲拱之间进行超前注浆;E、底板浇筑对隧道的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隧道断面尺寸。所述的设计反向曲拱位于隧道走向的正上方的松散岩土层内,设计反向曲拱呈向下凸起的拱形,所述反向曲拱沿宽度方向在水平地面的投影长度为L,作为反向曲拱的跨度,反向曲拱最低点到水平地面的深度为H,作为矢高,反向曲拱的矢跨比为△K,△K=H/L,则△K为1/5-1/6;所述可重复注浆管的下端与设计反向曲拱下端面的间距相等。所述步骤A中注浆操作为:可重复注浆管下端离钻孔底不超过10cm,先进行初期注浆,通过可重复注浆管往注浆孔内注入固化浆液,初期注浆采用充填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小于0.5Mpa,所使用注浆液为325#水泥、添加剂、水组成,其比例为1:0.08:2。待初期注浆结束2-3h,浆液达到初凝状态,浆液与松散岩土层中的松散岩层、砂土层初步粘结成一个整体,具有一定承载强度后,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大于初次注浆的注浆压力,且控制在小于3Mpa,采用后退分段式注浆,所使用注浆液为325#水泥、添加剂、水组成,其比例为1:0.08:2,采用后退分段式注浆厚度为3-4m,直至形成完整的反向曲拱,以达到提高松散岩土层强度的作用,通过初期注浆和二次注浆形成内部注浆加固体,内部注浆加固体与周围松散岩土层形成一个整体支护结构共同组成用于应力承载的反向曲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曲拱的空间稳定理论与常规的锚喷支护、钢拱架加喷锚支护或联合支护等被动支护形式有机结合,通过分层次、多次注浆和联合多种被动支护方式共同形成应力承载体,先后形成了反向曲拱和正向曲拱结构,改变隧(巷)道周围松散岩层、砂土层等松散岩土层的应力分布状态,将应力集中的峰值偏移出隧(巷)道的三带受力区,充分利用曲拱形状具有承载力大的特点,隔断了地层表面的动、静荷载对隧(巷)道的影响,同时也隔断了隧(巷)道超前注浆压力过大对地表道路、建构筑物的影响,分别保证了两者的相互稳定,可实现高压注浆,既控制了地层表面地面、建构筑物的变形,防治了地表的隆起,同时也充分实现了松散岩土层注浆加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包括位于地层表面(1)下方的隧道本体(8),其特征在于,隧道本体(8)正上方的地层内设置有由地表注浆形成的反向曲拱(5),所述反向曲拱(5)呈向下凸起的拱形,隧道本体(8)内轮廓的顶帮上设置有支护结构,围绕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在支护结构的外侧设置有由钻孔注浆形成的正向曲拱(11),所述正向曲拱(11)呈向上凸起的拱形,正向曲拱(11)、反向曲拱(5)以及支护结构共同形成防止超前注浆引起地表隆起的联合体支护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包括位于地层表面(1)下方的隧道本体(8),其特征在于,隧道本体(8)正上方的地层内设置有由地表注浆形成的反向曲拱(5),所述反向曲拱(5)呈向下凸起的拱形,隧道本体(8)内轮廓的顶帮上设置有支护结构,围绕隧道本体内轮廓的顶帮,在支护结构的外侧设置有由钻孔注浆形成的正向曲拱(11),所述正向曲拱(11)呈向上凸起的拱形,正向曲拱(11)、反向曲拱(5)以及支护结构共同形成防止超前注浆引起地表隆起的联合体支护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为设置在隧道本体(8)内壁上的锚杆挂网喷锚支护(13)或钢拱架支护(16)或以上二者构成的联合支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向曲拱(5)的厚度为3-4m,正向曲拱(11)的厚度大于2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曲拱(5)沿宽度方向在水平地面的投影长度为L,作为反向曲拱的跨度,反向曲拱(5)最低点到水平地面的深度为H,作为矢高,反向曲拱的矢跨比为△K,△K=H/L,则△K为1/5-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8)的竖向中心线(9)、正向曲拱(11)的竖向中心线以及反向曲拱(5)的竖向中心线共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隧道注浆加固引起地表隆起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本体(8)内轮廓的顶帮上设置有朝向隧道走向倾斜设置的超前注浆管(6),超前注浆管(6)的出口位于正向曲拱(11)和反向曲拱(5)覆盖范围之间。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防护结构的防止地表隆起的隧道超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地表钻孔注浆隧道施工至待保护地段之前,沿隧道本体的走向,在其走向正上方具有松散岩土层(4)的地层表面进行地表钻孔(2),钻孔为梅花形布置,同一行钻孔的俯视中心连线与隧道走向垂直,同一行钻孔中,位于中心的钻孔深度最大,由中心向两侧钻孔深度依次递减,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仁张纪云李春柳龚健王新宇许来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