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泡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72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茶叶送料机构、泡茶清渣机构、容器传送机构、容器传送机构、供水机构以及支撑座。所述的泡茶清渣机构包括滤器和通渣器,所述的容器传送机构包括自动杯体分离器,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泡茶清渣机构、自动杯体分离器以及供水机构分别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自动杯体分离器以及供水机构位于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支撑座上分别设有进水管穿孔、通渣器长柄穿孔以及茶叶入口,所述的滤器和通渣器位于茶叶入口的下方,所述茶叶入口处设有活动挡板,当所述活动挡板闭合茶叶入口时,所述长柄穿设的通孔亦被闭合;所述的接杯托盘设置于滤器和通渣器的下方。

An Automatic Tea M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泡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泡饮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泡茶机,能够实现泡茶及清理茶渣的全自动化操作。
技术介绍
茶叶历史悠久,中国既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泡茶是中国人的专利技术,亦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让茶饮真正得以普及,并促进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极为讲究,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如:茶叶的种类和用量、水质和水温、泡茶时间、环境和心情等,因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快捷化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泡茶机应运而生。目前,清渣工作繁琐,人工依赖程度高以及智能化程度较低是制约自动泡茶机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自动泡茶机还未得以普及适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泡茶机包括成套的电磁炉、烧水壶以及茶杯,或者装有电热丝的烧水壶和茶杯,这类泡茶机仍然需要人工手动倒水泡茶,费时费力,智能化程度很低。现有泡茶机中较为高端的一种是参考咖啡机而设计,智能化程度略高,需要在泡茶机本体内设置冲茶杯,人工添加茶叶后自动加水泡茶,通过冲茶杯内的过滤网将茶汤和茶叶分离,并将茶汤通过泡茶机本体内相应的管道排出至外部的饮器内,泡茶结束后,需要人工清除冲茶杯内的茶渣。这种较为高端的泡茶机缺点是:1、无自动添加茶叶至冲茶杯中的送料机构,需要依赖人工处理茶叶以及控制茶叶量;2、需要依赖人工清渣,若清理的不及时,茶渣易发臭,并且会在冲茶杯上留下茶垢,增加了清洗工作的难度;3、需要人工取放接饮容器,不具有自动取放接饮容器的功能。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自动泡茶机,使无人自动服务泡茶成为可能,能够实现自动送茶、下杯以及清渣等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自动泡茶机,该自动泡茶机是结合中国传统的品茶工艺以及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而成,使得人们能够方便而快捷地品尝到地道的中国茶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泡茶机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灵活以及泡饮效果佳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以下机构:茶叶送料机构,包括茶叶存储料斗、茶叶输送装置以及茶叶计重装置,所述的茶叶存储料斗与茶叶输送装置相衔接,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与茶叶计重装置相衔接,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内设有螺旋推进组件,所述的茶叶计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泡茶清渣机构,包括传动部件、滤器和通渣器,所述通渣器活动安装于滤器内,所述传动部件与滤器驱动连接以驱动滤器上下移动,所述滤器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计;所述通渣器包括长柄,长柄的一端设有滤盘,所述滤盘与所述滤器的底部开口适配抵接;容器传送机构,包括自动杯体分离器和可移动的接杯托盘,所述接杯托盘在自动杯体分离器的下方接杯,且将杯体传送至滤器的下方;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的滤器内;以及支撑座,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泡茶清渣机构、自动杯体分离器以及供水机构分别与支撑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自动杯体分离器以及供水机构位于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支撑座上分别设有进水管穿孔、长柄穿孔以及茶叶入口,所述的滤器和通渣器位于茶叶入口的下方,所述茶叶入口处设有活动挡板,当所述活动挡板闭合茶叶入口时,所述长柄穿设的通孔亦被闭合,使得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长柄的端部相抵触;所述的接杯托盘设置于滤器和通渣器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的茶叶计重装置还包括储茶器,所述的储茶器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相连接,并且储茶器位于称重传感器上方;所述储茶器的进料口与所述茶叶输送装置的出料口相衔接,所述储茶器的出料口位于所述茶叶入口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储茶器的出料口处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电机。进一步的,述滤器顶部设有支架,所述长柄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长柄上设有限位块,位于限位块与支架之间的长柄上套设有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导向筒,所述长柄穿设于导向筒内。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杯体分离器包括盛杯筒和分离机构,所述的分离机构包括拨叉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与拨叉驱动连接以带动拨叉前移或后退;所述的拨叉包括两个并行间隔设置的支叉,各支叉上分别设有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且两第一卡件相对设置,两第二卡件相对设置,且第二卡件的位置高于第一卡件;使用时,两第一卡件之间的间距和两第二卡件之间的间距均小于被分杯体上沿的直径,所述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相邻被分杯体上沿之间的高度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件的下沿设有坡面,所述坡面前端的厚度小于坡面后端的厚度,所述坡面后端的厚度大于相邻被分杯体上沿之间的高度差。进一步的,所述的供水机构还包括抽水泵、加热系统、输水管和进水管,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嘴与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加热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杯托盘装设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接水槽。进一步的,还包括箱体,箱体将各个机构包覆于内,且箱体上安装有排风扇和自动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泡茶机智能化水平很高,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茶叶预处理、称量计重、泡茶以及清渣等工序的自动化操作,弥补了现有泡茶机无法自动清渣、需要依赖人工处理茶叶和控制茶叶用量等技术难题,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满足高端场所的需求,有利于泡茶机的推广适用;2、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泡茶机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占用空间小、组装灵活以及外型美观大方的优点,并且冲泡出的茶品口感佳;3、本专利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设定相应的用茶量、冲泡温度、冲泡杯数以及清渣程序等,并且泡茶水源为一次性加热使用,避免反复加热影响水质,此外,在机箱上设有排风扇,能够及时将箱内的水汽排出至外界;4、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泡茶机特设有容器传送机构,该容器在泡茶时能够接饮,在清渣时能够接渣,操作灵活方便,干净卫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公开的自动泡茶机立体效果图。图2为实施例中未盖设箱壳的自动泡茶机立体效果图。图3为实施例中未盖设箱壳的自动泡茶机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未盖设箱壳的自动泡茶机正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未盖设箱壳的自动泡茶机左侧视图图6为实施例中未盖设箱壳的自动泡茶机后视图。图7为实施例中茶叶存储料斗和茶叶输送装置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中茶叶送料机构的储茶器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自动泡茶机的泡茶清渣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自动泡茶机的杯体自动分离器爆炸图。图11为未取杯时一体化的分离座和落杯筒结构示意图。图12为取杯时一体化的分离座和落杯筒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述:1:箱体,11:排风扇;2:茶叶送料机构,21:茶叶存储料斗,211:搅拌耙,212:第一电机,22:茶叶输送装置,221:螺旋推进组件,23:第二电机,24:称重传感器,25:储茶器,251:盖板,252:第三电机;3:泡茶清渣机构,31:滤器,311:支架,312:导向筒,32:通渣器,321:滤盘,322:限位块,323:长柄,33:第四电机,34:第一主动齿轮,35:第一从动齿轮,36:螺杆,37:弹簧;4:容器传送机构,41:杯体自动分离器,411:盛杯筒,412:落杯筒,413:盖体,414:分离座,415:拨叉,第一卡件:4151,第二卡件:4152,支叉:4153,416:第六电机,417:第四齿轮,418:齿条,419:弧形板,42:接杯托盘;5: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机构:茶叶送料机构(2),包括茶叶存储料斗(21)、茶叶输送装置(22)以及茶叶计重装置,所述的茶叶存储料斗(21)与茶叶输送装置(22)相衔接,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22)与茶叶计重装置相衔接,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22)内设有螺旋推进组件(221),所述的茶叶计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24);泡茶清渣机构(3),包括传动部件、滤器(31)和通渣器(32),所述通渣器(32)活动安装于滤器(31)内,所述传动部件与滤器(31)驱动连接以驱动滤器(31)上下移动,所述滤器(3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计;所述通渣器(32)包括长柄(332),长柄(332)的一端设有滤盘(321),所述滤盘(321)与所述滤器(31)的底部开口适配抵接;容器传送机构(4),包括自动杯体分离器(41)和可移动的接杯托盘(42),所述接杯托盘(42)在自动杯体分离器(41)的下方接杯,且将杯体传送至滤器(31)的下方;供水机构(5),包括进水管(54),所述进水管(54)伸入所述的滤器(31)内;以及支撑座(6),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2)、泡茶清渣机构(3)、自动杯体分离器(41)以及供水机构(5)分别与支撑座(6)固定连接,且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2)、自动杯体分离器(41)以及供水机构(5)位于支撑座(6)的上方,所述支撑座(6)上分别设有进水管(54)穿孔、长柄(332)穿孔以及茶叶入口,所述的滤器(31)和通渣器(32)位于茶叶入口的下方,所述茶叶入口处设有活动挡板(61),当所述活动挡板(61)闭合茶叶入口时,所述长柄(332)穿设的通孔亦被闭合,使得所述活动挡板(61)与所述长柄(332)的端部相抵触;所述的接杯托盘(42)设置于滤器(31)和通渣器(32)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机构:茶叶送料机构(2),包括茶叶存储料斗(21)、茶叶输送装置(22)以及茶叶计重装置,所述的茶叶存储料斗(21)与茶叶输送装置(22)相衔接,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22)与茶叶计重装置相衔接,所述的茶叶输送装置(22)内设有螺旋推进组件(221),所述的茶叶计重装置包括称重传感器(24);泡茶清渣机构(3),包括传动部件、滤器(31)和通渣器(32),所述通渣器(32)活动安装于滤器(31)内,所述传动部件与滤器(31)驱动连接以驱动滤器(31)上下移动,所述滤器(31)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设计;所述通渣器(32)包括长柄(332),长柄(332)的一端设有滤盘(321),所述滤盘(321)与所述滤器(31)的底部开口适配抵接;容器传送机构(4),包括自动杯体分离器(41)和可移动的接杯托盘(42),所述接杯托盘(42)在自动杯体分离器(41)的下方接杯,且将杯体传送至滤器(31)的下方;供水机构(5),包括进水管(54),所述进水管(54)伸入所述的滤器(31)内;以及支撑座(6),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2)、泡茶清渣机构(3)、自动杯体分离器(41)以及供水机构(5)分别与支撑座(6)固定连接,且所述的茶叶送料机构(2)、自动杯体分离器(41)以及供水机构(5)位于支撑座(6)的上方,所述支撑座(6)上分别设有进水管(54)穿孔、长柄(332)穿孔以及茶叶入口,所述的滤器(31)和通渣器(32)位于茶叶入口的下方,所述茶叶入口处设有活动挡板(61),当所述活动挡板(61)闭合茶叶入口时,所述长柄(332)穿设的通孔亦被闭合,使得所述活动挡板(61)与所述长柄(332)的端部相抵触;所述的接杯托盘(42)设置于滤器(31)和通渣器(32)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计重装置还包括储茶器(25),所述的储茶器(25)与所述称重传感器(24)相连接,并且储茶器(25)位于称重传感器(24)上方;所述储茶器(25)的进料口与所述茶叶输送装置(22)的出料口相衔接,所述储茶器(25)的出料口位于所述茶叶入口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泡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茶器(25)的出料口处设有盖板(2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宇白虹黄妙青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和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