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70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自动炒菜机,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炒锅、加热机构、旋转机构、生鲜加料机构、佐料盒和搅拌机构,加热机构对炒锅进行加热,旋转机构与炒锅连接并带动炒锅旋转,生鲜加料机构设置在炒锅上方,生鲜加料机构将多种原料依次加入炒锅内,佐料盒用于盛放液态佐料,佐料盒连接佐料输送机构,佐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口设置在炒锅上侧;搅拌机构设置在炒锅上侧,搅拌机构上设有伸入炒锅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利用生鲜加料机构和佐料输送机构自动添加菜品原料和佐料,使用方便。而且通过旋转机构带动炒锅自传,同时又通过伸入炒锅内的搅拌单元进一步对炒锅内的菜品进行搅拌翻炒,翻炒均匀,炒出的菜口味更好。

An Automatic Stir-fry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炒菜机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炒菜机。
技术介绍
自动烧菜机分为家庭烧菜机与商用自动炒菜机。家庭自动烧菜机外观精致小巧,可以烧很多品种的菜,但它没有自动加油、水、佐料的功能,这些都要在烧菜的过程中有人去参与,进行添加,使用不方便;还有些直接把佐料,水等一起和菜预先放进炒锅内进行烧菜,这样难免会影响口味。可对于不会烧菜的家庭成员来说,不妨也是一种选择。商用自动烧菜机身形相比家庭自动烧菜机就要庞大得多了,价格比起市面上家庭烧菜机翻几倍、十几倍不等。但它也比较适合一次性烧一种分量比较多的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锅菜,大锅菜又很难符合像小锅炒出来的味道。对于多品种菜来说,由于机器本身体型庞大,价格贵,很难做到成本优势,只有烧菜的分量大才符合他本身的价值。目前所谓的自动炒菜机难以实现自动添加原料、佐料,操作不方便,而且翻炒不均匀,炒出的菜口味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可以加注原料菜品和佐料,翻炒均匀,炒出的菜口味好。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地,该自动炒菜机包括炒锅、加热机构、旋转机构、生鲜加料机构、佐料盒和搅拌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固定在炒锅的底部或侧部并对炒锅进行加热,旋转机构与炒锅连接并带动炒锅旋转,生鲜加料机构设置在炒锅上方,生鲜加料机构将多种原料依次加入炒锅内,所述佐料盒用于盛放液态佐料,所述佐料盒连接佐料输送机构,佐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口设置在炒锅上侧;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炒锅上侧,搅拌机构上设有伸入炒锅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所述的加热机构固定在炒锅下侧;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环、外齿圈、炒锅压紧机构和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在加热机构上侧,固定环转动连接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环的内径小于炒锅的外径,炒锅压紧机构固定连接在固定环的上侧,炒锅压紧机构向下压紧炒锅的上侧边,外齿圈与固定环固定连接,外齿圈啮合有带动其旋转的传动锅齿轮。所述的炒锅压紧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压紧板,固定板设置在炒锅的上部外侧,且固定板通过立柱与固定环固定连接,压紧板为弧形,压紧板的两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且压紧板至少一端与固定板之间设有复位扭簧,压紧板向下压紧炒锅的上侧边后通过锁定机构与压紧板连接。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扣和活动扣板,活动扣板设置在压紧板的下侧,活动扣板的中部与压紧板转动连接,锁扣固定在固定板上,锁扣扣合在活动扣板的一端上侧,压紧板的中部设有推动活动扣板另一端摆动的取锅按钮。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包括轴承固定板和支撑轴承,两个轴承固定板对称固定在炒锅下部两侧,多个支撑轴承转动设置在轴承固定板的内侧,在支撑轴承的侧面上开设有支撑槽,固定环转动设置在支撑槽内。所述的佐料输送机构包括佐料转换块和佐料泵,佐料转换块固定在佐料盒的下侧,佐料转换块内设有多个佐料通道,佐料盒内设有多个佐料存储腔,每个佐料通道的上端通过一个接头连通一个佐料存储腔,佐料通道的下端连接一根佐料管,佐料管的出口位于炒锅上侧,每个佐料通道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的佐料泵。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搅安装盒、搅拌轴、摆杆和连杆,安装盒固定设置在炒锅上侧,搅拌轴水平地转动连接搅拌盒,所述的搅拌单元为搅拌杆,摆杆与搅拌轴相互垂直设置,搅拌轴、摆杆、连杆和搅拌杆的端部依次转动连接,搅拌杆的靠近连杆的一端还设有一个支点孔,搅拌杆通过支点孔与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的搅拌轴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通过联动齿轮机构连接并同步转动,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上分别连接有一组摆杆、连杆和搅拌杆,且第一搅拌轴与第二搅拌轴上的搅拌杆相互交错设置。所述的生鲜加料机构包括生鲜装料盒和分料叶片,生鲜装料盒的为圆形,在生鲜装料盒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加料口,在生鲜装料盒中心部位安装了叶片传动芯轴,多个分料叶片固定在叶片传动芯轴上并在生鲜装料盒内转动,叶片传动芯轴的下端伸出生鲜装料盒并固定连接有一个公传动吻合块,叶片传动芯轴通过公传动吻合块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的自动炒菜机还包括一个外壳,所述炒锅、加热机构和旋转机构固定在外壳内,所述生鲜加料机构和佐料盒固定在外壳上侧,外壳前侧设有门板,后侧设有排风扇。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生鲜加料机构按照顺序将菜品原料加入炒锅中,佐料盒连接佐料输送机构并将佐料加入炒锅中,实现自动添加菜品原料和佐料,使用方便。而且通过旋转机构带动炒锅自传,同时又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通过伸入炒锅内的搅拌单元进一步对炒锅内的菜品进行搅拌翻炒,翻炒均匀,炒出的菜口味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拆除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拆除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生鲜加料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生鲜加料机构的主视图。图7本技术实施例1的搅拌机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搅拌机构仰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搅拌机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搅拌机构拆除安装盒后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旋转机构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旋转机构的俯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炒锅压紧机构的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炒锅压紧机构的立体图。图15为图1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集成传动座的立体图。图中:1、外壳2、门板3、控制面板4、电控系统箱5、佐料盒6、生鲜加料机构7、搅拌机构8、旋转机构9、加热机构10、集成传动座11、排风扇12、炒锅6-1、生鲜加料盒6-2、加料口6-3、叶片传动芯轴6-4、分料叶片6-5、公传动吻合块7-1、安装盒7-2、第一搅拌轴7-3、生鲜加料传动盖7-4、搅拌杆7-5、摆杆7-6、连杆7-7、母传动吻合块7-8、斜齿轮7-9、第二搅拌轴7-10、转换杆7-11、转换齿轮8-1、固定板8-2、压紧板8-3、锅手柄8-4、取锅按钮8-5、复位弹簧8-6、轴承固定板8-7、支撑轴承8-8、外齿圈8-9、固定环8-10、立柱8-11、活动扣板8-12、锁扣8-13、解锁槽8-14、解锁板8-15、限位板10-1、第一传动轴10-2、第二传动轴10-3、传动锅齿轮10-4、加热面板10-5、佐料转换块10-6、佐料管10-7、佐料泵10-8、排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参见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包括炒锅(12)、加热机构(9)、旋转机构(8)、生鲜加料机构(6)、佐料盒(5)和搅拌机构(7),所述加热机构(9)固定在炒锅(12)的底部或侧部并对炒锅(12)进行加热,旋转机构(8)与炒锅(12)连接并带动炒锅(12)旋转,生鲜加料机构(6)设置在炒锅(12)上方,生鲜加料机构(6)将多种原料依次加入炒锅(12)内,佐料盒(5)用于盛放液态佐料,所述佐料盒(5)连接佐料输送机构,所述佐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口设置在炒锅(12)上侧;所述搅拌机构(7)设置在炒锅(12)上侧,搅拌机构(7)上设有伸入炒锅(12)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包括炒锅(12)、加热机构(9)、旋转机构(8)、生鲜加料机构(6)、佐料盒(5)和搅拌机构(7),所述加热机构(9)固定在炒锅(12)的底部或侧部并对炒锅(12)进行加热,旋转机构(8)与炒锅(12)连接并带动炒锅(12)旋转,生鲜加料机构(6)设置在炒锅(12)上方,生鲜加料机构(6)将多种原料依次加入炒锅(12)内,佐料盒(5)用于盛放液态佐料,所述佐料盒(5)连接佐料输送机构,所述佐料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口设置在炒锅(12)上侧;所述搅拌机构(7)设置在炒锅(12)上侧,搅拌机构(7)上设有伸入炒锅(12)内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机构(9)固定在炒锅(12)底部;所述旋转机构(8)包括固定环(8-9)、外齿圈(8-8)、炒锅压紧机构和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固定在加热机构(9)上侧,固定环(8-9)转动连接旋转支撑机构,固定环(8-9)的内径小于炒锅(12)的外径,炒锅压紧机构固定连接在固定环(8-9)的上侧,炒锅压紧机构向下压紧炒锅(12)的上侧边,外齿圈(8-8)与固定环(8-9)固定连接,外齿圈(8-8)啮合有带动其旋转的传动锅齿轮(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锅压紧机构包括固定板(8-1)和压紧板(8-2),固定板(8-1)设置在炒锅(12)的上部外侧,且固定板(8-1)通过立柱(8-10)与固定环(8-9)固定连接,压紧板(8-2)为弧形,压紧板(8-2)的两端与固定板(8-1)转动连接,且压紧板(8-2)至少一端与固定板(8-1)之间设有复位扭簧,压紧板(8-2)向下压紧炒锅(12)的上侧边后通过锁定机构与压紧板(8-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扣(8-12)和活动扣板(8-11),活动扣板(8-11)设置在压紧板(8-2)的下侧,活动扣板(8-11)的中部与压紧板(8-2)转动连接,锁扣(8-12)固定在固定板(8-1)上,锁扣(8-12)扣合在活动扣板(8-11)的一端上侧,压紧板(8-2)的中部设有推动活动扣板(8-11)另一端摆动的取锅按钮(8-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支撑机构包括轴承固定板(8-6)和支撑轴承(8-7),两个轴承固定板(8-6)对称固定在炒锅(12)下部两侧,多个支撑轴承(8-7)转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白苇匡小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