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517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10、120、160),具有: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20),包括肩部安全带(22A),该肩部安全带(22A)从构成供乘员(P)就座的车辆用座椅(2)的座椅靠背(16)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32)延伸;肩部安全带锚定器(36),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16)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肩头(34),供所述肩部安全带(22A)插通;及移动装置(50、124),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16)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36)向所述座椅靠背(16)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7199号公报)公开了在座椅靠背的上部的肩头、也就是将一对侧框架连结的上部框架安装有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另外,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56229号公报)公开了具备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上安装的座椅安全带肩部锚定器的结构。此外,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39250号公报)记载了如下的结构:在将座椅安全带用收缩器装备在斜倚式座椅的座椅靠背内的结构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装备有在安全带穿戴状态下对于超过座椅安全带的适当使用范围的座椅靠背的后倾进行限制的限动件。而且,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79726号公报)记载了在碰撞时或碰撞预知时,使带有中柱的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上方移动,由此抑制在碰撞时乘员的上身较强地前倾的结构。此外,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53734号公报)记载了在检测或预知到车辆的前方碰撞时,使带有中柱的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的位置向下侧位移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71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56229号公报)记载那样的斜倚式的车辆用座椅中,例如,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上身与座椅靠背的旋转中心偏离。因此,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肩头安装有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当使座椅靠背较大地后倾时,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相对于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相对性地向座椅靠背的上方侧移动。由此,可能会引起前方碰撞时(即,前碰时)的肩部安全带对乘员的初始约束的恶化或后方碰撞时(即,后碰时)的乘员从肩部安全带的挤过,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能够降低前方碰撞时的肩部安全带对乘员的初始约束的恶化或后方碰撞时的乘员从肩部安全带的挤过的可能性。第一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肩部安全带,该肩部安全带从构成供乘员就座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延伸;肩部安全带锚定器,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肩头,供所述肩部安全带插通;及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在此,“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包括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的情况、在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后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的情况。根据第一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肩部安全带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延伸。在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肩头设有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在肩部安全带锚定器插通肩部安全带。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通过移动装置,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由此,在使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较大地后倾的状态下,插通于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的肩部安全带与肩部安全带锚定器一起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通过肩部安全带对乘员进行约束。因此,能够降低前方碰撞时的肩部安全带对乘员的初始约束的恶化或后方碰撞时的乘员从肩部安全带的挤过的可能性。第二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一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根据第二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移动装置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因此根据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能够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第三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一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后,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根据第三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移动装置在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后,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因此能够根据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而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第四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二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具备推拉式钢索,该推拉式钢索将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与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一部分连结。根据第四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备将肩部安全带锚定器与座椅座垫的一部连结的推拉式钢索,例如,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通过推拉式钢索拉拽肩部安全带锚定器,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根据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而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第五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二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具备电动可调整装置,该电动可调整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移动。根据第五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通过电动可调整装置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移动。通过利用电动可调整装置,相比较于例如通过机械性的结构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移动的情况,能够低成本化。第六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三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具备电动可调整装置,该电动可调整装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后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移动。根据第六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在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后,通过电动可调整装置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移动。通过利用电动可调整装置,相比较于例如通过机械性的结构与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移动的情况,能够低成本化。第七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备摄像机,该摄像机设置在车室内并对就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进行拍摄,根据通过所述摄像机拍摄到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电动可调整装置。根据第七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利用摄像机对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进行拍摄,根据通过摄像机拍摄到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来控制电动可调整装置,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移动。由此,能够根据就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的头部的位置而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第八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四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推拉式钢索具备:外侧管,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内部;及内侧钢索,能够在所述外侧管的内部移动并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根据第八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内侧钢索能够在外侧管的内部移动,通过内侧钢索使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根据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后倾角度而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第九方式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以第八方式记载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肩部安全带,该肩部安全带从构成供乘员就座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延伸;肩部安全带锚定器,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肩头,供所述肩部安全带插通;及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5 JP 2018-0185451.一种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具有:三点式座椅安全带装置,包括肩部安全带,该肩部安全带从构成供乘员就座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上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另一端侧下部的带扣延伸;肩部安全带锚定器,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一端侧的肩头,供所述肩部安全带插通;及移动装置,在使构成为能够从立起状态后倾的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至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时,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后倾联动地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铅垂方向后倾规定角度以上后,使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下侧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具备推拉式钢索,该推拉式钢索将所述肩部安全带锚定器与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光由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