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491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包括支撑架、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下两侧均活接有滑块,所述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滑块的侧部,所述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的外部均安装有保温棉层,所述第一培养槽的上侧和第二培养槽的下侧分别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架的下侧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母管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分别与两组所述滑块连通,所述软管的侧部安装有两组支管,两组所述支管分别与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连通,所述母管的侧部安装有电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便捷的对营养液进行加热和保温,有效的实现高度的调节。

A Framework of Soilless Stereo Greenhouse Cultivation 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
本技术涉及无土温室框架
,具体为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
技术介绍
设施化无土栽培,作为一项切实有效的现代农业栽培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推广设施化无土栽培是缓解菜地紧张,扩大蔬菜等园艺植物栽培种植面积的高效措施,在无土温室栽培种,框架作为对植物进行支撑的主要结构,形式也随着无土栽培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现有的无土栽培框架对营养液的保温性能较差,影响根系对营养液的吸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现有的框架侧部的培养槽高度调节困难,导致培养槽的数量较少,且立体栽培的植物会相互影响,不利于增大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简单便捷的对营养液进行加热和保温,保证植物根系对营养液的有效吸收,同时,有效的实现高度的调节,增加植物的种植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包括支撑架、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下两侧均活接有滑块,所述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滑块的侧部,所述第一培养槽和第二培养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包括支撑架(1)、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内部安装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上下两侧均活接有滑块(5),所述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滑块(5)的侧部,所述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的外部均安装有保温棉层(6),所述第一培养槽(2)的上侧和第二培养槽(3)的下侧分别安装有电动推杆(7),所述支撑架(1)的下侧部安装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母管(9)连通有软管(10),所述软管(10)分别与两组所述滑块(5)连通,所述软管(10)的侧部安装有两组支管(11),两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框架,包括支撑架(1)、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内部安装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上下两侧均活接有滑块(5),所述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滑块(5)的侧部,所述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的外部均安装有保温棉层(6),所述第一培养槽(2)的上侧和第二培养槽(3)的下侧分别安装有电动推杆(7),所述支撑架(1)的下侧部安装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母管(9)连通有软管(10),所述软管(10)分别与两组所述滑块(5)连通,所述软管(10)的侧部安装有两组支管(11),两组所述支管(11)分别与第一培养槽(2)和第二培养槽(3)连通,所述母管(9)的侧部安装有电加热器(12),所述电加热器(12)的一侧安装于支撑架(1)的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立体温室栽培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积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文翔恒基环保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