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芒果开梯整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4300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先对旱坡地等高线进行坡改梯,梯面宽度为3.5m‑4.5m,梯面向内倾斜5‑10度,梯面内侧挖宽有30‑40cm、深20‑30cm的排水沟;然后沿坡面长度每隔200‑250m开挖一条宽5‑6m横向运输道路,再在运输道路上下方,沿梯面正中间建设人行道;最后在梯面内定坑种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坡改梯将不适宜农业生产用的坡度较大的旱坡地转化为耕地,并能够水土保持的作用;而且道路的设施建设和定点打坑可以方便小型机械操作,节省管理成本。

A Method of Ladder-opening and Land-preparation for Mango in Mountainous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芒果开梯整地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尤其是一种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的方法。
技术介绍
芒果(MangiferaindicaL.)又称杧果、闷果等,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芒果属(Mangifera)的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芒果树体高大,根深叶茂,树形美观,花果奇特;果实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多味甜,营养丰富,香气浓郁,风味独特,享有“热带水果之王”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芒果树喜温暖、光照,既需要土壤水分又忌大气湿度过大。我国芒果生产栽培已有5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广西、贵州。贵州属于亚热度季风气候,适合芒果生长;但是芒果规模化栽培技术起步晚;而且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旱坡地居多,坡度大,这导致芒果在管理和采摘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大大提高了芒果树的种植成本,芒果产业发展滞后。此外,农作物栽培于坡度大于15度的坡地时会加速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实现山地芒果的高效、生态种植,使其成为贵州热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产业,是现在贵州芒果种植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少数关于山地种植业方面的研究;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030528.9的文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地的隔坡沟状梯田整地方法,在相邻两个宽2m,整地深度1~1.2m的田面之间,保留一段原来状态的山坡,在坡面上开挖宽1.5m、深1m的沟槽,然后用坡面表土或客土混入10cm厚腐熟优质有机肥回填,两沟槽中间保留2m宽度的山坡原状坡面做外田埂,修筑的田面呈外高里低小反坡状态的梯田,梯田外沿筑高30cm的田埂拦蓄水分和田面径流,整个田面纵向沿等高线朝向一个方向保持3‰~5‰的比降。又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208152.6公开了一种宽窄梯田混合坡面整地造林方法,首先,用推土机在坡地推出宽条梯田,待梯田高度超过2-3m时,修筑窄条梯田,并逐次以梯田高度2-3m为标准,修筑宽条梯田或窄条梯田,接着,在梯田外边缘上修筑高边坎,人工夯实形成50×50cm的挡水边坎;最后,在梯田内种植经济树种或农作物,完成宽窄梯田混合坡面整地造林过程。这两篇专利解决了山地种植农作物的蓄水及水土栽培问题,但并未实现农作物的高效采摘及运输问题,在芒果种植方面的效果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贵州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解决了贵州低热河谷区旱坡地芒果种植管理难、长势差、采收难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将旱坡地沿等高线进行坡改梯后,建设横向运输道路和人行道。梯面宽度过小不利于机械操作,过大浪费土地。优选地,所述横向运输道路的宽度为5-6m,是沿坡面长度每隔200-250m开挖一条。优选地,所述人行道是建设在横向运输道路的上下方,沿梯田的的梯面正中间建设。优选地,所述坡改梯,宽度为3.5-4.5m,梯面向内倾斜5-10度,梯面内侧挖宽有30-40cm、深20-30cm的排水沟。梯面向内倾斜,有利于雨季排水;排水沟,便于排水,防止积水。优选地,所述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过程:(1)坡地选择:选择坡度大于15度、小于30度的旱坡地;(2)园区规划:建园时按坡面规划运输道路、人行道以及种植密度;(3)坡改梯:沿等高线从下往上对坡面进行坡改梯,梯面宽度为3.5m-4.5m,梯面内侧挖宽有30-40cm、深20-30cm的排水沟,上下梯面间隔为1m左右;(4)运输路建设:沿坡面长度每隔200-250m开挖一条宽5-6m横向运输道路;(5)人行道建设:在运输道路上下方,沿梯面正中间建设人行道。(6)挖定植坑:在梯田的梯面内挖定植坑。优选地,所述人行道,台阶宽0.5-0.6m,高0.3-0.4m,长1-1.5m。优选地,所述建园的面积为50-100亩。种植面积过大不利于管理,过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优选地,所述步骤(6),是在距梯面外边缘0.5m处挖70×70×70cm的定植坑,坑与坑之间的间距为4m×4m。距梯面外边缘0.5m处的土多为坡改梯时挖填的表土、松土,土层较松,有机质较丰富,有利于芒果树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不适宜耕作的旱坡地改造成了可耕作的芒果园,丰富了贫困地区耕地资源,可以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2、对旱坡地芒果园建园时进行坡改梯,并建立运输运输通道和人行道;改造后的果园基础设施健全,人工管理方便,还可以进行小机械作业,节约了劳动成本;3、将芒果种植在旱坡地改造后的梯上,种植的位置土层较松,有机质丰富,有利于果树生长;梯面外高内地,果树种植位置土层松软,既适宜根系生长,又有利于固土,防治水土流失。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贵州低热河谷区旱坡地芒果种植管理难、长势差、采收难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为贵州山地芒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有利于芒果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附图说明图1为30度旱坡规划山体开挖示意图;1指芒果树苗种植位置;2指土方堆放处;3指开挖时的尺寸、沟槽形状。图2为30度旱坡规划时人行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标注的尺寸的单位mm。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1)坡地选择:选择旱坡地的坡度为30度,坡面长度约为300m;(2)园区规划:整个坡面上划分为面积为50-100亩的果园区域,在坡底到坡中间200m处规划一条横向运输道,在运输道上下方规划人行道,种植密度规划为4×5m;(3)坡改梯:如附图1所示,旱坡地进行坡改梯时等高线方向进行,采用小型挖机从下往上进行改造;先在斜坡面量区6m的距离,在距坡面底部2.8m处开始作业,将量取距离的斜坡上部3.2m长的土方挖后填埋在下方,如附图1中2指示的位置,并将土方压实,形成外高内低、向内倾斜5-10度的梯面;然后在梯面内侧挖宽30-40cm、深20-30cm的排水沟;改造后梯面宽度约为4.4m,上下梯面之间的间隔为1m左右;(4)运输路建设:在坡底到坡中间200m处挖6m宽的横向运输道路;(5)人行道建设:在运输道路上下方,沿梯面正中间建设的人行道,如附图2所示,台阶宽0.6m、高约0.35m,长1.2m;相邻台阶竖向间距为0.1m;(6)挖定植坑:距梯面外边缘50cm处挖70×70×70cm的定植坑,栽培芒果树苗,如附图1中1所指示的位置;同一梯面两坑之间的距离为4m,上下相邻梯面在同一竖直方向的两个种植坑之间的水平距离约为5.2m,斜面距离为6m,如附图1所示;整体形成的定植密度为4m×5.2m。在上述挖好的定植坑内施入腐熟有机肥(底肥),移栽移栽2年生芒果树苗。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对旱坡地进行坡改梯,是直接按4m×5.2m的定植密度挖坑种植。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旱坡地进行坡改梯后直接在梯面挖坑定植,没有修剪运输道路和人行道。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旱坡地进行坡改梯后的梯面宽度为3m。对比例4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距离梯面2.2m处即梯面的中央位置挖定植坑。对比例5申请号为CN201310208152.6的文件公开的一种宽窄梯田混合坡面整地造林方法:首先,用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旱坡地沿等高线坡改梯后,建设横向运输道路和人行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旱坡地沿等高线坡改梯后,建设横向运输道路和人行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运输道路的宽度为5-6m,是沿坡面长度每隔200-250m开挖一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是建设在横向运输道路的上下方,沿坡改梯的梯面正中间建设。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改梯,梯面宽度为3.5m-4.5m,梯面向内倾斜5-10度,梯面内侧挖宽有30-40cm、深20-30cm的排水沟。5.如权利要求1-4山地芒果园开梯整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过程:(1)坡地选择:选择坡度为15-30度的旱坡地;(2)园区规划:建园时按坡面规划运输道路、人行道以及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专苗龚德勇范建新黄海何凤平雷朝云李向勇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