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68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若干碳化硅换热装置、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密封管板、第一压紧管板、第二密封管板和第二压紧管板,壳体一相对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第一端盖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壳体设计为空心圆台形结构,使得壳体在清理的过程中更加的便于观察,且从壳体较大的一端也更容易清理壳体的内部,从而使得清洁效率增大,清洁的效果更好,通过将碳化硅换热装置上的第一碳化硅换热管设计为弹簧形结构,从而延长碳化硅换热装置中液体的换热时间,使得换热的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能量得到更好的利用。

Single-tube sealed silicon carbide tube heat exchanger for easy clea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碳化硅换热器是一种利用碳化硅陶瓷材料作为传热介质的新型换热器。由于碳化硅陶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高热导、高硬度、耐磨等优良特性,碳化硅陶瓷换热器适合高温、耐腐蚀环境的使用需求。而现有的碳化硅换热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清理,但是现有的碳化硅换热器在清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换热器的内壁会附着一层污垢,需要将换热器拆开进行清洁,而传统的换热器一般为直筒形结构,不容易观察,从而使得清理过程较为的复杂,影响清洁的效率;同时,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体积较大,所以在清洁的过程中耗时较长,且劳动量较大,从而使得清理的成本增大,不利于实际的生产应用;最后,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换热的效果不佳,不能使得能量充分的的回收利用,导致能量流失较多,不利于实际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通过将壳体设计为空心圆台形结构,使得壳体在清理的过程中更加的便于观察,且从壳体较大的一端也更容易清理壳体的内部,解决了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换热器的内壁会附着一层污垢,传统的换热器一般为直筒形结构,不容易观察,从而使得清理过程较为的复杂,影响清洁效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四个碳化硅换热装置、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密封管板、第一压紧管板、第二密封管板和第二压紧管板,所述壳体一相对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圈和第二固定圈,所述第一端盖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圈,所述第二端盖一表面固定有第四固定圈,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和第一压紧管板且延伸至第一端盖内部,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和第二压紧管板且延伸至第二端盖内部;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包括第一碳化硅换热管,所述第一碳化硅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碳化硅换热管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另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和第一压紧管板且延伸至第一端盖内部,所述第三碳化硅换热管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和第二压紧管板且延伸至第二端盖内部,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与第一密封管板配合处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与第二密封管板配合处均设有密封套和一组密封圈,两所述密封圈关于密封套对称。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空心圆台形结构,所述壳体周侧面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固定有进料管、出料管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出料管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圈内径大小是第二固定圈内径大小的两倍,所述第一固定圈外径、第三固定圈外径、第一密封管板外径和第一压紧管板外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固定圈外径、第四固定圈外径、第二密封管板外径和第二压紧管板外径大小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圈、第三固定圈、第一密封管板和第一压紧管板通过八个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圈、第四固定圈、第二密封管板和第二压紧管板通过六个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为弹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周侧面贯穿固定有出水管,所述第二端盖周侧面贯穿固定有进水管,所述第二端盖和第一端盖均为半空心球体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壳体设计为空心圆台形结构,使得壳体在清理的过程中更加的便于观察,且从壳体较大的一端也更容易清理壳体的内部,从而使得清洁效率增大,清洁的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换热器的内壁会附着一层污垢,传统的换热器一般为直筒形结构,不容易观察,从而使得清理过程较为的复杂,影响清洁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将碳化硅换热装置上的第一碳化硅换热管设计为弹簧形结构,使得碳化硅换热装置的整体长度缩短也能达到相同的换热效果,从而使得壳体的长度变短,使得整个换热器体积减小,从而使得清洁效率更高,且使得清洁的劳动量下降,解决了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体积较大,所以在清洁的过程中耗时较长,且劳动量较大,从而使得清理的成本增大,不利于实际生产应用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将碳化硅换热装置上的第一碳化硅换热管设计为弹簧形结构,从而延长碳化硅换热装置中液体的换热时间,使得换热的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能量得到更好的利用,解决了现有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换热的效果不佳,不能使得能量充分的的回收利用,导致能量流失较多,不利于实际生产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体、碳化硅换热装置、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壳体、第一密封管板、第二密封管板、第一压紧管板和第二压紧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密封管板、密封套和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碳化硅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进料管,3-出料管,4-排气管,5-第一固定圈,6-第二固定圈,7-碳化硅换热装置,8-第一端盖,9-出水管,10-第三固定圈,11-第二端盖,12-进水管,13-第四固定圈,14-第一密封管板,15-第一压紧管板,16-第二密封管板,17-第二压紧管板,18-螺栓,19-密封套,20-密封圈,701-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2-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3-第三碳化硅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四个碳化硅换热装置7、第一端盖8、第二端盖11、第一密封管板14、第一压紧管板15、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壳体1一相对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圈5和第二固定圈6,第一端盖8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圈10,第二端盖11一表面固定有第四固定圈13,碳化硅换热装置7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14和第一压紧管板15且延伸至第一端盖8内部,碳化硅换热装置7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且延伸至第二端盖11内部;碳化硅换热装置7包括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1,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1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另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14和第一压紧管板15且延伸至第一端盖8内部,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碳化硅换热装置(7)、第一端盖(8)、第二端盖(11)、第一密封管板(14)、第一压紧管板(15)、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所述壳体(1)一相对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圈(5)和第二固定圈(6),所述第一端盖(8)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圈(10),所述第二端盖(11)一表面固定有第四固定圈(13),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7)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14)和第一压紧管板(15)且延伸至第一端盖(8)内部,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7)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且延伸至第二端盖(11)内部;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7)包括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1),所述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1)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另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14)和第一压紧管板(15)且延伸至第一端盖(8)内部,所述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且延伸至第二端盖(11)内部,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与第一密封管板(14)配合处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与第二密封管板(16)配合处均设有密封套(19)和一组密封圈(20),两所述密封圈(20)关于密封套(19)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清洁的单管密封式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碳化硅换热装置(7)、第一端盖(8)、第二端盖(11)、第一密封管板(14)、第一压紧管板(15)、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所述壳体(1)一相对侧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圈(5)和第二固定圈(6),所述第一端盖(8)一表面固定有第三固定圈(10),所述第二端盖(11)一表面固定有第四固定圈(13),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7)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14)和第一压紧管板(15)且延伸至第一端盖(8)内部,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7)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且延伸至第二端盖(11)内部;所述碳化硅换热装置(7)包括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1),所述第一碳化硅换热管(701)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另一端从左至右依次贯穿第一密封管板(14)和第一压紧管板(15)且延伸至第一端盖(8)内部,所述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另一端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密封管板(16)和第二压紧管板(17)且延伸至第二端盖(11)内部,所述第二碳化硅换热管(702)与第一密封管板(14)配合处和第三碳化硅换热管(703)与第二密封管板(16)配合处均设有密封套(19)和一组密封圈(20),两所述密封圈(20)关于密封套(19)对称。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君华张杨陈计川吕江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森博特种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