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箍组件及其抱箍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46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抱箍鞍座,包括:呈拱形、用以支撑定位箍带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的端部相连、用以承载负荷的底座;其中,定位箍带与所述支撑架凸起的表面相连。上述抱箍鞍座的承载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解决了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抱箍鞍座的抱箍组件。

A hoop assembly and its hoop sad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抱箍组件及其抱箍鞍座
本技术涉及紧固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抱箍鞍座。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抱箍鞍座的抱箍组件。
技术介绍
抱箍是一种用箍带箍住某一种或一类材料的紧固件,其通常与抱箍鞍座配合使用,以达到固定某一种或一类材料的目的。以管道系统为例,在管道与管道对接或管道与设备对接的子系统中,为了减轻管道对吊架的影响,需要按照规定在一定距离内安装抱箍用来箍紧管道,并通过抱箍鞍座固定管道的位置。目前,抱箍鞍座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02和支撑螺栓01,支撑螺栓01用以支撑定位箍带1的底部。这种抱箍鞍座仅具有一个支撑点,即支撑螺栓01,若支撑螺栓01承载过大,可能发生塑性形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螺杆容易断裂,此外还有可能使底座02发生形变甚至断裂,因此该抱箍鞍座具有机械强度低、易损坏以及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抱箍鞍座,该抱箍鞍座的承载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解决了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抱箍鞍座的抱箍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抱箍鞍座,包括:呈拱形、用以支撑定位箍带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的端部相连、用以承载负荷的底座;其中,定位箍带与所述支撑架凸起的表面相连。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呈圆弧拱形。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呈带状。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两端设有减震件。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用以支撑定位箍带的支撑杆;其中,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用以支撑定位箍带。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底座的表面。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端部相连。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用以固定所述定位箍带的凹槽结构。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的抱箍鞍座,通过呈拱形的支撑架将定位箍带的承载负荷分配至底座的不同位置以提高本抱箍鞍座的机械强度。具体来说,当本抱箍鞍座承载负荷时,支撑架将压力从与定位箍带接触的顶部传递至底座的多个位置,一方面,使底座的受力分布不再聚集于一处,进而避免底座发生形变,以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螺栓,支撑架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也即其底部(即端部)平均分配受力,使支撑架底部(端部)的受力分布不再聚集于一处,进而避免支撑架发生塑性形变,进而延长了支撑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抱箍组件,包括定位箍带,还包括与所述定位箍带相连、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抱箍鞍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抱箍鞍座与定位箍带相连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抱箍鞍座与定位箍带相连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支撑杆的第二端与定位箍带相连的示意图;其中,01-支撑螺栓、02-底座、1-定位箍带、2-底座、3-支撑架、4-支撑杆、41-凹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现有技术中抱箍鞍座与定位箍带相连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抱箍鞍座与定位箍带相连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支撑杆的第二端与定位箍带相连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抱箍鞍座,包括:呈拱形、用以支撑定位箍带1的支撑架3;与支撑架3的端部相连、用以承载负荷的底座2;其中,定位箍带1与支撑架3凸起的表面相连。具体来说,定位箍带1与支撑架3的拱顶相贴合,所述“拱顶”是指拱形凸出距离最大的位置,而底座2与支撑架3的拱底相连,所述“拱底”是指拱形凸出距离最小的位置,即支撑架3的端部。当本抱箍鞍座承载负荷时,支撑架3的拱顶将其所受的压力传递至支撑架3的拱底,也即使底座2的受力部分为其与支撑架3的拱底相连的位置,一方面,由于底座2的受力分布不再聚集于一处,使底座2与支撑架3相连的多个部分来分摊支撑架3拱顶所受的压力,也即底座2的每个受力部分的受力均小于支撑架3拱顶所受的压力,以避免底座2发生形变,增加了底座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螺栓01,支撑架3的受力分布更加分散,也即其拱底分摊其拱顶所受的压力,使支撑架3拱底的受力分布不再聚集于一处,也即支撑架3拱底的每个受力部分的受力均小于支撑架3拱顶所受的压力,以避免支撑架3发生脆性形变,增加了支撑架3的使用寿命。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支撑架3呈拱形,使得支撑架3具有一定韧性,当支撑架3受力时能够产生微小的弹性形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支撑架3发生脆性形变。可以想到的是,若支撑架3存在明显弯折出棱角的部分,比如支撑架3的一个截切面呈梯形,当支撑架3受力时,明显弯折的尖锐部分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进而使支撑架3的机械强度较低,因此,如图2所示,上述支撑架3优选呈圆弧拱形,使支撑架3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圆弧”包括正圆圆弧和椭圆圆弧,只要保证支撑架3的表面没有棱角式的弯折即可;上述“圆弧拱形”具体是指沿拱顶至拱底的方向截切支撑架3之后所得到的轮廓形状为圆滑过渡的圆弧形,其中,上述“圆滑过渡”具体是指轮廓表面没有呈棱角式的弯折的部分。若支撑架3按表面的趋势延展呈球帽形,则其拱顶仅抽象为一个点承受压力负荷,使支撑架3拱顶受到较大的压强,长此以往会导致支撑架3拱顶的结构破损。为了进一步避免上述缺陷,上述支撑架3设计为带状,其中,“带状”是指支撑架3仅于一个平面的方向上具有弯曲的趋势,换句话说,若将支撑架3充分延展,能够得到一个表面平整且没有凹陷的板。如此一来,支撑架3的拱顶可抽象为一条线承受压力负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拱顶结构损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上述支撑架3的拱顶与定位箍带1错位偏移甚至分离,上述支撑架3的宽度(即带宽)优选不小于定位箍带1的宽度,一方面,当定位箍带1尚未发生错位偏移时,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大定位箍带1与支撑架3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当定位箍带1发生错位移动时,定位箍带1仍能够与支撑架3的拱顶相连。可以想到的是,上述支撑架3还可以为包括多个带状结构的支撑架3,也即若将该支撑架3充分延展,能够得到一个表面平整且朝向多个方向延展的平板,通俗来讲,将该支撑架3充分延展后得到呈花瓣形的平板。当负载压力变化并产生振动冲击时,可能使整个抱箍鞍座内各个部件的连接断裂。为了避免上述缺陷,以上述具有两个拱底的带状支撑架3为例,支撑架3的两端设有减震件,以吸收传递至支撑架3的振动冲击,进而提高本抱箍鞍座的使用寿命。为了分担支撑架3所受的负载压力,以进一步提高本抱箍鞍座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本抱箍鞍座还包括设于底座2、用以支撑定位箍带1的支撑杆4,其中,支撑杆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抱箍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拱形、用以支撑定位箍带(1)的支撑架(3);与所述支撑架(3)的端部相连、用以承载负荷的底座(2);其中,定位箍带(1)与所述支撑架(3)凸起的表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箍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拱形、用以支撑定位箍带(1)的支撑架(3);与所述支撑架(3)的端部相连、用以承载负荷的底座(2);其中,定位箍带(1)与所述支撑架(3)凸起的表面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呈圆弧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箍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呈带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箍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的两端设有减震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抱箍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2)、用以支撑定位箍带(1)的支撑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明卢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