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巍专利>正文

拉力轴承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40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拉力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力轴承及其装置。该拉力轴承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包括壳体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壳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其第二端连接第二拉力载体;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壳体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第一拉力限位头和第一转盘设置在壳内空腔内,且第一转盘套在第一拉力载体上;第一拉力限位头能够通过第一转盘抵接壳体;第一转盘设置有与壳体抵接的多个转动体。该拉力轴承装置包括拉力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拉力轴承及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力载体间的转动阈值大、容易出现扭结现象的技术问题。

Tension Bearing and It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力轴承及其装置
本技术涉及拉力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拉力轴承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拉力系统中,因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不可避免地产生拉力双方间的径向转矩。例如吊车吊起重物的过程中,重物因受风面积不同,拉力系统中就出现了以拉力方向(拉绳)为转轴的径向转矩,重物发生径向转动。过大的径向转矩会使拉力载体出现扭结现象,从而造成拉力畸变、受拉物体位移增大、拉力载体结构损坏等问题。其中,拉力载体为传导拉力的物体;例如绳、线、棒等。拉力载体的轴向指拉力载体的旋转中心轴方向,一般与拉力方向重叠。拉力载体的径向垂直于轴向。拉力载体的径向旋转是指以轴向为旋转轴的旋转。扭结现象是指以拉力方向为转轴,拉力载体两端沿不同方向径向旋转时,拉力载体因扭矩而发生形变的现象。拉力载体扭结后,拉力会发生拉力的畸变,畸变程度随扭结程度和扭结的阶数增加而愈发严重。目前,公知的消除拉力载体间过大径向转矩的方法是利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例如万向扣。图1为现有的万向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拉力方向;图1中,第一拉环1、第一限位卡2和第二限位卡3为一体,第二拉环4和第三限位卡5为一体;第三限位卡5设置在第一限位卡2和第二限位卡3之间,且第一限位卡2和第二限位卡3分别与第三限位卡5间隙配合。第一拉环1和第二拉环4能够在传递拉力的同时,能以拉力方向为轴进行径向转动。因此,第一拉环1径向转动时,第二拉环4不会径向转动。同理,第二拉环4径向转动时,第一拉环1不会径向转动。第一拉环1和第二拉环4为两个拉力载体,万向扣以上述方式消除两个拉力载体之间的过大转矩。以间隙配合消除拉力载体间过大径向转矩之方法的前提是,两个拉力载体的间隙配合必须能够滑动。它的问题在于:一、驱使间隙配合径向滑动的转动阈值大。即,需要转矩超过间隙配合的静摩擦力,才能起到消除拉力载体间过大径向转矩的作用;二、实际使用过程中,拉力载体的间隙配合长期处于滑动摩擦状态,接触面因摩擦受损而变得粗糙,使摩擦力愈发增大,从而造成间隙配合阻塞或卡死;拉力载体的间隙配合阻塞或卡死后,不能消除径向转矩。拉力载体会出现扭结现象而出现拉力畸变,造成受拉物体位移距离增加、拉力载体结构损坏等问题。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拉力轴承及其装置,以能够降低拉力载体间的转动阈值,降低出现扭结现象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拉力轴承及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力载体间的转动阈值大、容易出现扭结现象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拉力轴承,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包括壳体和径向转矩隔离组件;所述第一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力限位头;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拉力载体,所述壳体的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拉力载体;所述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和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壳内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转盘套在所述第一拉力载体上;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盘抵接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拉力载体远离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孔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多个转动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垫。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垫的一面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隔垫槽;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与所述第一隔垫槽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转盘的轴线在所述第一隔垫槽转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转盘为平面推力轴承;所述平面推力轴承包括保持架和多个转动体;多个转动体通过保持架抵接所述壳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二壳体孔;所述第二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壳内空腔内的第二拉力限位头;所述第二拉力载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孔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拉力限位头能够抵接所述壳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壳内空腔内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外套在所述第二拉力载体上;所述第二拉力限位头通过所述第二转盘抵接所述壳体;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多个转动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和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所述第二拉力限位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所述壳内空腔;所述第一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一端为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壳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端为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转动体为滚针或滚珠;其中,所述滚针的轴向沿所述转盘的径向设置。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拉力轴承装置,包括第一拉力载体、第二拉力载体和所述的拉力轴承;所述拉力轴承的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拉力载体,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拉力载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拉力载体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和/或,所示第一拉力限位头设置有呈环形的限位头凹槽;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与所述限位头凹槽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转盘的轴线在所述限位头凹槽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拉力轴承及其装置,通过壳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其第二端连接第二拉力载体,第一拉力载体的第一拉力限位头和第一转盘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壳内空腔内,且第一转盘与壳体通过多个转动体连接,以使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之间的拉力接续起来的同时,利用转动体有效减小摩擦、降低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之间的径向转动阈值,使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仅需要很小的径向转矩就能由静止状态变为以拉力方向为转轴的径向转动状态,还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发生扭结现象,进而有效避免拉力畸变、受拉物体位移增大、拉力载体结构损坏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万向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一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第二视角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所示的拉力轴承的组装结构剖视图;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图2-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力轴承的第二种结构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力轴承,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径向转矩隔离组件;所述第一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力限位头;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拉力载体,所述壳体的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拉力载体;所述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和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壳内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转盘套在所述第一拉力载体上;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盘抵接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拉力载体远离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孔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多个转动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力轴承,用于连接第一拉力载体和第二拉力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径向转矩隔离组件;所述第一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力限位头;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拉力载体,所述壳体的与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拉力载体;所述径向转矩隔离组件包括第一转盘;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壳内空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一壳体孔;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和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所述壳内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转盘套在所述第一拉力载体上;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盘抵接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拉力载体远离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孔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转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抵接的多个转动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力限位头与所述第一转盘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垫的一面设置有呈环形的第一隔垫槽;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与所述第一隔垫槽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的多个转动体能够绕所述第一转盘的轴线在所述第一隔垫槽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为平面推力轴承;所述平面推力轴承包括保持架和多个转动体;多个转动体通过保持架抵接所述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壳内空腔连通的第二壳体孔;所述第二拉力载体的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壳内空腔内的第二拉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巍曾鸣向阳阮履九向怡张博阳帆张雪赵欣
申请(专利权)人:周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