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亚秋专利>正文

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34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输出转轴和输入转轴,所述输入转轴的下方配合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输出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输出转轴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还设置有将支撑架托起的浮块,所述螺旋桨的长度大于浮块至支撑架的距离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具体将其置于入海口处,利用稳定的海流能通过本装置实现电能的转换。

A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for Ocean Current Power Ge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海流能的能量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成正比。相对波浪而言,海流能的变化要平稳且有规律得多。潮流能随潮汐的涨落每天两次改变大小和方向。一般来说,最大流速在2m/s以上的水道,其海流能均有实际开发的价值,最主要将其用于发电。所谓海流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其中一种是海水环流,是指大量的海水从一个海域长距离地流向另一个海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具体为将海流能量转变成电量输送出去。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输出转轴和输入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转轴的下方配合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输出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输出转轴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还设置有将支撑架托起的浮块,所述螺旋桨的长度大于浮块至支撑架的距离长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包括浆头和竖杆,所述浆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竖杆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三齿轮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竖杆的另一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链条或皮带进行传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设置的个数为多个。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转轴设置的个数为多个。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输出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挂耳,所述第一挂耳配合连接有绳索的一端,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一插入水底的固定座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转轮,所述转轮上设置有第二挂耳,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第二挂耳相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变速箱、发电机,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输入链轮和输出链轮,所述输出转轴上设置有与输入链轮配合的过度链轮,所述输出链轮与发电机配合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上还设置有飞轮。本技术的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海流能进行发电,稳定,环保。2、设置有浮块,发电装置设置于支撑架上,防止水流入发电装置中,影响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3、设置有多个螺旋桨,使螺旋桨的受力更加均匀、高效。4、此装置可拆卸,遇到台风天可拆下绳索与挂耳的连接,将此装置拖回避风港。5、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0-支撑架;11-第一挂耳;20-输出转轴;21-过度链轮;30-输入转轴;40-螺旋桨;50-第一齿轮;60-第二齿轮;70-第一传动轮;80-第二传动轮;90-发电装置;91-变速箱;92-发电机;93-输入链轮;94-输出链轮;95-传输链轮;96-飞轮;100-浮块;110-绳索;120-固定座;121-转轮;122-第二挂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上设置有输出转轴(20)和输入转轴(30),所述输入转轴(30)的下方配合连接有螺旋桨(40),所述螺旋桨(40)上设置有第一齿轮(50),所述输入转轴(30)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50)相配合的第二齿轮(60),所述输入转轴(30)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70),所述输出转轴(20)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轮(70)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80),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置有发电装置(90),所述发电装置(90)与输出转轴(20)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架(10)的下方还设置有将支撑架(10)托起的浮块(100),所述螺旋桨(40)的长度大于浮块(100)至支撑架(10)的距离长度,本技术设置于入海口处或出海口处或海峡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海流冲击螺旋桨(40),使螺旋桨(40)转动,继而螺旋桨(40)带动输入转轴(30)的转动,输入转轴(30)的转动带动输出转轴(20)的转动,输出转轴(20)再将得到的能量传递给发电装置(90)。进一步的,所述发电装置(90)包括变速箱(91)、发电机(92),所述变速箱(91)上设置有输入链轮(93)和输出链轮(94),所述输出转轴(20)上设置有与输入链轮(93)配合的过度链轮(21),所述输出链轮(94)与发电机(92)上的传输链轮(95)相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91)上还设置有飞轮(96),所述飞轮(96)用于储存动能。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40)设置的个数为多个,所述第一齿轮(50)与第二齿轮(60)均为锥齿轮,所述第二齿轮(60)还为单向轮,所述单向轮设计的目的在于,当其中一个螺旋桨(40)被渔网或者其他东西缠住时,不会影响整套设备的正常工作。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40)包括浆头(41)和竖杆(42),所述浆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43),所述竖杆(42)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三齿轮(43)配合的第四齿轮(44),所述第一齿轮(50)设置于竖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齿轮(43)和第四齿轮(44)也均为锥齿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轮(70)与第二传动轮(80)之间通过链条或皮带进行传动,更为具体的,所述输入转轴(3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轮(70),所述输出转轴(2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传动轮(80)。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转轴(30)设置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多个输入转轴(30)的设计,增加了动力转换的效率,更为具体的,所述多个输入转轴(30)之间也通过链轮传递的方式将能量汇集于输出转轴(20)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输入转轴(30)之间,相邻的输入转轴(30)两两进行传递,最后将能量汇集距输出转轴(20)最近的输入转轴(30)上后再传递给输出转轴(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10)上还设置有第一挂耳(11),所述第一挂耳(11)配合连接有绳索(110)的一端,所述绳索(110)的另一端与一插入水底的固定座(120)连接,所述绳索(110)能使该装置拆装连接,当遇台风天时,本转换装置能与固定座(120)拆卸,拖回避风港,保证其设备的安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120)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转轮(121),所述转轮(121)上设置有第二挂耳(122),所述绳索(110)的另一端与第二挂耳(122)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输出转轴和输入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转轴的下方配合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输出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输出转轴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还设置有将支撑架托起的浮块,所述螺旋桨的长度大于浮块至支撑架的距离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输出转轴和输入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转轴的下方配合连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输入转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输出转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与输出转轴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还设置有将支撑架托起的浮块,所述螺旋桨的长度大于浮块至支撑架的距离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包括浆头和竖杆,所述浆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竖杆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三齿轮配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竖杆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链条或皮带进行传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流能发电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设置的个数为多个。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亚秋
申请(专利权)人:甘亚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