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装置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技术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报告,全世界有近13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行人由于在碰撞事故中缺乏有效的保护,而极易受到伤害,其比例占到了23%。在中国,每年有近5.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行人更是高达25%。虽然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积累,相关法规和规程的不断完善,民众安全意识的提高等,全球交通安全形势有所缓解,但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激增,人车混行、机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形态未有明显变革,行人碰撞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也成为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人车碰撞事故中,头部和下肢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其中头部损伤最为致命,且交通事故所致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人员受伤后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目前,行人头部损伤防护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层面:在虚拟环境下,采用人体多刚体数值模型进行行人碰撞事故重建及头部损伤再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事故现场中的事故信息;其中,所述事故信息包括事故现场中的行人信息以及车辆信息;对所述事故信息进行人‑车碰撞运动重建,以重现所述事故现场中人‑车碰撞的碰撞形态;通过所述碰撞形态,分析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的分布规律;根据行人模型以及所述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的分布规律,建立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的虚拟评价模型,以评价真实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事故现场中的事故信息;其中,所述事故信息包括事故现场中的行人信息以及车辆信息;对所述事故信息进行人-车碰撞运动重建,以重现所述事故现场中人-车碰撞的碰撞形态;通过所述碰撞形态,分析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的分布规律;根据行人模型以及所述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的分布规律,建立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的虚拟评价模型,以评价真实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事故信息进行人-车碰撞运动重建,以重现所述事故现场中人-车碰撞的碰撞形态,具体为:根据所述事故信息,通过行人模型对所述事故信息进行人-车碰撞运动重建,以重现所述事故现场中人-车碰撞的碰撞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包括人车相对位置、人体姿态、碰撞速度以及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对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虚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碰撞形态,分析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的分布规律之后,根据行人模型以及所述真实人-车碰撞初始边界条件的分布规律,建立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的虚拟评价模型,以评价真实车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之前,还包括:根据多刚体行人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余超,李可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