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18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包括边缘,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第二金属层穿过该边缘延伸至第一绝缘层外侧,边缘朝向第二金属层的一侧形成倾斜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因翘曲而导致的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短路的问题;且由于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存在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整个边缘,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第二金属层显影时,光刻胶在倾斜部处不易残留,很大程度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

Touch Control Component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触控显示面板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触控的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操作电子设备的便利性,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设备交互的全新方式。目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On-cell和in-cell等结构形式,On-cell结构形式的触控显示面板作为一种常用的触控显示面板,经常发现存在触控感应电极短路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On-cell结构形式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11、第一绝缘层13、第二金属层15和第二绝缘层,第一金属层11和第二金属层15分别形成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为了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容值需求,需要将第一绝缘层13的厚度设置为3.1微米,然而第一绝缘层13的这个厚度相对第二金属层15来说太厚,而且第一绝缘层13对玻璃基底和金属的附着力不同,因此极易造成第一绝缘层的边界出现翘曲现象。当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金属层15接触的边界存在翘曲时,第二金属层15在显影时很容易出现光刻胶残留,从而造成边界的第二金属层15蚀刻不尽,蚀刻不尽的区域请参图1中A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金属层15蚀刻不尽的部分将会造成触控感应电极短路,一般来说,发生短路的几率为5-1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触控感应电极短路问题的触控组件和触控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该第一绝缘层包括边缘,该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该第二金属层穿过该边缘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外侧,该第一绝缘层的该边缘朝向该第二金属层的一侧形成倾斜部。优选地,该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该第二金属层的该金属条与该第一绝缘层的该凸出部的位置对应;或者,该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该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对应于该第一绝缘层未设置该凸出部的位置而设。优选地,该凸出部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金属层的该金属条的最大宽度。优选地,该第二金属层的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至少一部分的该边缘处形成该倾斜部。优选地,该倾斜部形成于整个该边缘;或者,仅在该凸出部的该边缘处形成该倾斜部;或者,仅在该凸出部之间的部分的该边缘处形成该倾斜部。优选地,该倾斜部为倒角。优选地,该凸出部为矩形,使该边缘呈锯齿形。优选地,该第一金属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金属层的金属条和该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一一对应设置;该第一金属层穿过该边缘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外侧,并且该第二金属层伸出该第一绝缘层的部分与该第一金属层伸出该第一绝缘层的部分电性连接。优选地,该触控组件还包括基底和第二绝缘层,该第一金属层、该第一绝缘层和该第二金属层依次叠设于该基底一侧,该第二绝缘层覆盖于该第二金属层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上述触控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彩膜基板及设于触控显示面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因翘曲而导致的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短路的问题;且由于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存在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整个边缘,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第二金属层显影时,光刻胶在倾斜部处不易残留,很大程度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触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一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另一方向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再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一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另一方向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包括基底300、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依次叠设于基底300一侧。第一绝缘层304包括边缘3040,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第二金属层306穿过边缘3040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本实施例中,该基底300可为塑料板或玻璃板。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302穿过边缘3040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并且第二金属层306伸出第一绝缘层304的部分与第一金属层302伸出第一绝缘层304的部分电性连接。具体地,一般来说,位于第一绝缘层304内的第一金属层302形成触控驱动电极以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位于第一绝缘层304内第二金属层306形成触控感应电极以提供触控感应信号;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的第一金属层302形成与触控驱动电极电性连接的连接线,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的第二金属层306形成于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连接线,以将电信号传输至外部电路。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分别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第一绝缘层3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3042。具体地,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均与第一绝缘层304的凸出部3042的位置对应。更具体地,第一金属层302的金属条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一一对应设置。更具体地,凸出部3042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的最大宽度。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凸出部3042为矩形,从而使边缘3040呈锯齿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部3042也可为三角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图5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凸出部3042为半圆形。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凸出部3042为梯形。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3040朝向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形成倒角3044,即将边缘3040朝向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切除掉一部分。这样,在第二金属层306显影曝光时,由于倒角3044的设置,曝光方向与倒角面之间处于更佳的相对角度,这个曝光角度使得光刻胶在倒角3044处不易残留,即光刻胶在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不易残留,因此很大程度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倒角3044形成于整个边缘3040。图7为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边缘(3040),该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穿过该边缘(3040)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304)外侧,该第一绝缘层(304)的该边缘(3040)朝向该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形成倾斜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边缘(3040),该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穿过该边缘(3040)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304)外侧,该第一绝缘层(304)的该边缘(3040)朝向该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形成倾斜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层(30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的该金属条与该第一绝缘层(304)的该凸出部(3042)的位置对应;或者,该第二金属层(30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对应于该第一绝缘层(304)未设置该凸出部(3042)的位置而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3042)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金属层(306)的该金属条的最大宽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层(306)的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至少一部分的该边缘(3040)处形成该倾斜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部形成于整个该边缘(3040);或者,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李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