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81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28
为了解决管件连接过程中单个管件容易丢失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和连接体;其中第一连接套与第一管件套接,第二连接套与第二管件套接,连接体分别与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第一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连接套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相匹配的第二接头。本申请中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让两个相邻的管件连接在一起,然后利用连接体分别与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两者之间还有连接体进行连接,解决管件连接过程中单个管件容易丢失的问题,提高了组装效率。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Pip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的管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通用机械领域,为了远距离导通或输送某种物质,一般采用多节管道拼接的方式,例如,石油输送中是通过多节管道连接进行输送;房屋装修前布置电线或水路时,也是通过多节管路连接;以及常用的手持式工具,如割草机、吹灰器等结构都有通过多节管道拼接后形成连接部将动力部分和操作部分连接在一起。常用的管道拼接方式有采用焊接方式将两节或多节管道依次焊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让两节或多节管道依次连接,或者通过单独的连接结构将两节或多节管道依次连接;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210048364.8所公开的一种可加长的手持滚筒式吹灰器,其中吹灰管是几段二头带管螺纹的镀锌管,用螺纹外接进行连接加长;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99211519.1所公开的直连型石油套管,它包括管体设置有内螺纹1和外螺纹2的螺纹连接部分,然后通过内外螺纹依次连接;以及中国专利文献CN201210172363.4所公开的一种管连接伸缩与压紧结构,其包括一根接头管套,接头管套左端插入固定一根外管,接头管套右端插入一根内管,内管伸缩插入外管内,并且外管与内管间设有将外管及内管锁紧为一体的锁紧结构,接头管套右端设有将接头管套与内管压紧固定的压紧结构。以上的多种连接结构皆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依次连接的两根相邻管件是分开摆放或者单独存放的,容易造成管件的丢失,特别是通过连接管套连接的方式,对连接管套也是单独摆放或单独存放,还容易导致连接管套的丢失,如此降低了管件的组装效率;另外,以上采用连接套的连接结构中,因为其压紧结构延伸至管件内,对管件内的物质会产生影响,例如管件用于送水或送其它流动的物质,则压紧结构伸入管件内后降低了流体截面积,若管件用于输送电线等物质,则压紧结构伸入管件内其端部容易划伤电线外面的保护层,存在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管件连接过程中单个管件容易丢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目的在于便于管件的组装,提高组装效率。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和连接体;其中第一连接套与第一管件套接,第二连接套与第二管件套接,连接体分别与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第一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连接套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相匹配的第二接头。在本申请中,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作为两个相邻的管件,通过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和连接体三者连接起来,其中第一连接套与第一管件套接,第二连接套与第二管件套接,在本申请中,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皆为截面为圆环形的管件,其中两者的内径可相同,也可不同;两者的内径也可相同,也可不同;第一连接套包括一个截面为圆环形的套管,其中第一连接套的圆环形套管内径与第一管件的外径相匹配,如此第一连接套与第一管件构成套接结构;同样,第二连接套也包括一个截面为圆环形的套管,其中第二连接套的圆环形套管内径与第二管件的外径相匹配,如此第二连接套与第二管件构成套接结构;为了方便安装,其中第一连接套的外径与第二连接套的外径相匹配,如果第一管件的内径与第二管件的内径相同,第一管件的外径与第二管件的外径相同,则本申请结构组装效率最好,并且整体结构美观;在第一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连接套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相匹配的第二接头;使用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咬合、或相互旋合、或相互啮合等,连接体分别与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连接体可选择刚性连接件或柔性连接件,包括呈带状结构、或呈链条状结构、或呈铰链结构等,例如选择链条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机构,如常用的连杆机构等,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套连接。本申请中第一连接套与第一管件套接后构成一个部件,第二连接套与第二管件套接后构成一个部件;其中两者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让两个相邻的管件连接在一起,然后利用连接体分别与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连接;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两者之间还有连接体进行连接,依次连接的两根相邻管件始终是一起摆放,解决管件连接过程中单个管件容易丢失的问题,提高了组装效率;此外,本申请采用套接式连接管,通过两个连接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避免连接部分伸入第一管件或第二管件的内部,解决了相邻管件连接部对管件内部物质的影响,例如,避免划伤其内部的电线,确保线路在管件内移动的安全性;或者避免减少其内部截面积,提高流体的流动效果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管件连接结构组装后第一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管件连接结构组装后第二视角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管件连接结构拆开后第一视角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管件连接结构连接体第一视角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件、2第二管件、3第一连接套、301第一接头、4第二连接套、401第二接头、402回转体中间、5连接体、501连接臂、502套环、6锁紧部、601通孔、7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中,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还包括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和连接体5;其中第一连接套3与第一管件1套接,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件2套接,连接体5分别与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连接;第一连接套3上设置有第一接头301,第二连接套4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301相匹配的第二接头401。本申请中第一连接套3与第一管件1套接后构成一个部件,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件2套接后构成一个部件;其中两者通过第一接头301和第二接头401连接,让两个相邻的管件连接在一起,然后利用连接体5分别与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连接;在组装和拆卸过程中,两者之间还有连接体5进行连接,依次连接的两根相邻管件始终是一起摆放,解决管件连接过程中单个管件容易丢失的问题,提高了组装效率;特别是手持式工具在存放中,例如割草机、吹风机等连接管道通过设置本申请多根管件连接结构,存放时节省了存放空间,也避免存放过程中单个管件丢失;此外,本申请采用套接式连接管,通过两个连接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避免连接部分伸入第一管件1或第二管件2的内部,解决了相邻管件连接部对管件内部物质的影响,例如,避免划伤其内部的电线7,确保线路在管件内移动的安全性;或者避免减少其内部截面积,提高流体的流动效果等。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两个连接套管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一接头301包括有外螺纹部,第二接头401包括有内螺纹部,其中外螺纹部与内螺纹部相匹配;通过将两个接头设置为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部件加工方便,并且连接可靠;此外,也可以将两个接头设置为相互构成过盈配合的套管结构,例如第一接头301的外径相对第二接头401的内径略大,通过过盈配合,达到连接效果;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在第一接头301的端面或第二接头401的端面设置有减震部,例如在第一接头301与第二接头40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垫,其首先可以让两者旋合连接时起到减震、防磨损的效果,其次通过设置橡胶垫还能达到密封效果。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在本申请中第一连接套3上设置有锁紧部6,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和连接体(5);其中第一连接套(3)与第一管件(1)套接,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件(2)套接,连接体(5)分别与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连接;第一连接套(3)上设置有第一接头(301),第二连接套(4)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301)相匹配的第二接头(4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套(3)、第二连接套(4)和连接体(5);其中第一连接套(3)与第一管件(1)套接,第二连接套(4)与第二管件(2)套接,连接体(5)分别与第一连接套(3)和第二连接套(4)连接;第一连接套(3)上设置有第一接头(301),第二连接套(4)上设置有与第一接头(301)相匹配的第二接头(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301)包括有外螺纹部,第二接头(401)包括有内螺纹部,其中外螺纹部与内螺纹部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套(3)上设置有锁紧部(6),第二连接套(4)上也设置有锁紧部(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5)与第一连接套(3)铰接或滑动连接,连接体(5)与第二连接套(4)铰接或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5)与第一连接套(3)铰接或滑动连接,连接体(5)与第二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晓华谢召财黄玉何冉启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杜卡智能终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