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57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5:44
一种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包括供风机构;导风机构,与供风机构的右侧连接;供风管升降机构,与供风机构连接;特点:导风机构包括U形导风箱、U形外过滤装置、U形内过滤装置、导风板和风道盖板,U形导风箱的开口朝向供风机构且与供风机构固定,U形外过滤装置位于U形导风箱内,U形导风箱与U形外过滤装置之间的空间构为外风腔,U形内过滤装置与U形外过滤装置之间的空间构为丝条吹风冷却腔,且在对应于U形内过滤装置的中央位置构成有内进风腔,导风板固定在U形导风箱内,导风板左侧与供风机构之间的空间构为导风板进风腔,风道盖板与U形导风箱固定。保障纤维的质量;避免丝条相互粘连;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能。

U-shaped annular blower cooling device for staple fiber melt spi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纤维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前述短纤维熔融纺丝的典型的例子如纺制聚苯硫醚短纤维(英文缩写为:PPS),由于聚苯硫醚短纤维具有强度高、耐高温以及阻燃效果理想,因而适合于高温环境下使用。但是聚苯硫醚短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要求是较为挑剔的,具体而言,丝条自喷丝板上的喷丝孔中挤出后,对冷却效果的优劣例如对吹风冷却的均匀性极其严格。目前,聚苯硫醚熔纺短纤所使用的风冷却系统均为圆环形吹风冷却系统,具体的结构可参见并非限于例举的如下专利文献:CN202925169U(环吹风冷却装置)、CN103820868A(一种生产超细旦、高品质纺丝的环吹风装置)、CN203923476U(一种环吹风冷却装置)、CN202809026U(一种新型环吹风装置)、CN105177738B(熔融纺丝用的环吹风冷却装置)、CN106048753A(一种熔体纺丝中心环吹风装置)和CN106192029B(聚乳酸短纤维超高速纺丝用的梯度式环吹风冷却装置),等等。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在环吹风过程中,冷却风从圆盘体形状的喷丝板的四周垂直吹向丝条,使丝条冷却成纤,以防止丝条相互粘合。近年来,随着纺丝产能的不断提高,所使用的喷丝板的直径越来越大,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环吹风冷却装置严重地暴露出了不足以使位于喷丝板中心区域与位于喷丝板边缘区域的丝条获得均匀的吹风冷却效果,也就是说位于喷丝板中间的丝条与位于喷丝板边缘的丝条的冷却均匀性偏差随着喷丝板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对纤维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在增大喷丝板直径与保障出自喷丝板的丝条全面获得均匀的冷却效果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确保出自喷丝板的中心区域以及出自喷丝板的边缘区域的丝条获得均匀的吹风冷却效果而得以保障纤维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出自喷丝板的喷丝孔的丝条的凝固速度而得以避免丝条相互粘合、有益于满足对大直径的喷丝板的喷丝孔中喷出的丝条进行快速均匀冷却的要求而得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能的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包括一供风机构,该供风机构设置在一腾空于地坪的作业平台上,并且该供风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与供风机管路连接;一导风机构,该导风机构与所述的供风机构的右侧连接;一供风管升降机构,该供风管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上并且与所述供风机构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机构包括一U形导风箱、一U形外过滤装置、一U形内过滤装置、一导风板和一风道盖板,U形导风箱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所述供风机构并且与供风机构固定,U形外过滤装置位于U形导风箱内并且该U形外过滤装置的底部与U形导风箱的U形导风箱导板固定,而U形导风箱与U形外过滤装置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外风腔,U形内过滤装置位于U形外过滤装置内,该U形内过滤装置与U形外过滤装置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丝条吹风冷却腔,并且在对应于所述U形内过滤装置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内进风腔,该内进风腔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相通,导风板在对应于所述供风机构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U形导风箱内并且位于U形导风箱的左侧,该导风板左侧与供风机构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风板进风腔,该导风板进风腔由开设在导风板上的导风板孔与所述外风腔、丝条吹风冷却腔以及内进风腔相通,风道盖板在对应于所述U形导风管的顶部的位置与U形导风箱固定,由该风道盖板对所述外风腔的顶部、内进风腔的顶部以及所述导风板进风腔的顶部封闭,在该风道盖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的位置开设有风道盖板丝条让位腔,所述外风腔是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相通的,并且该丝条吹风冷却腔的底部构成为出丝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U形外过滤装置包括U形外过滤蜂窝板、U形外过滤孔板和U形外过滤层,U形外过滤蜂窝板位于所述U形导风箱内,并且该U形外过滤蜂窝板的底部与U形导风箱底板固定,在该U形外过滤蜂窝板上构成有蜂窝孔,U形外过滤蜂窝板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左,U形外过滤孔板与U形外过滤蜂窝板朝向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的一侧表面固定,U形外过滤层覆盖在U形外过滤蜂窝板朝向所述外风腔的一侧,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的高度方向的左侧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腔体联结板,在该腔体联结板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腔体联结板孔,所述U形外过滤蜂窝板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与腔体联结板连接;所述U形内过滤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U形外过滤孔板上的孔为圆形孔,并且位置与所述U形外过滤蜂窝板上的所述蜂窝孔相对应;所述的U形外过滤层为无纺布;所述蜂窝孔自所述外风腔向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的方向向下倾斜而构成有一倾斜角,该倾斜角的度数为5-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U形内过滤装置包括U形内过滤蜂窝板、U形内过滤孔板和U形内过滤层,U形内过滤蜂窝板构成有蜂窝状孔并且位于所述U形外过滤内,该U形内过滤蜂窝板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左,U形内过滤蜂窝板的底部由内进风腔底板封闭,所述的内进风腔位于U形内过滤蜂窝板的中部区域并且与所述内进风腔底板相对应,U形内过滤孔板与U形内过滤蜂窝板朝向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的一侧表面固定,U形内过滤层覆盖在U形内过滤蜂窝板朝向所述内进风腔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U形内过滤孔板上的孔为圆形孔并且位置与所述U形内过滤蜂窝板上的所述蜂窝状孔相对应;所述的U形内过滤层为无纺布;所述蜂窝状孔自所述内进风腔向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的方向向下倾斜,该向下倾斜的角度为5-10°。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U形内过滤蜂窝板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进风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过滤层支撑杆,该过滤层支撑杆的两端端面与所述U形内过滤层相向一侧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U形导风箱的上部并且朝向所述外风腔的一侧间隔固定有风道盖板固定螺母,在所述风道盖板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风道盖板固定螺母的位置配设有风道盖板固定螺钉,该风道盖板固定螺钉与风道盖板固定螺母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风机构包括冷却风进风管、一过渡连接管和一冷却风出风管,冷却风进风管与所述工作平台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并且该冷却风进风管朝向下的一端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供风机管路连接,过渡连接管的一端与冷却风进风管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冷却风出风管的冷却风出风管进风口连接,而冷却风出风管的冷却风出风管出风口朝向右并且与所述的导风板进风腔相通,其中,所述的过渡连接管为皱褶状的伸缩管;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上的所述供风管升降机构与所述冷却风出风管连接,所述的U形导风箱在对应于所述冷却风出风管出风口的位置与冷却风出风管固定;所述的导风板对应于所述冷却风出风管出风口的右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冷却风出风管的前侧构成有一前导套,后侧构成有一后导套,前、后导套1彼此对应,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上的所述供风管升降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前导套和后导套的位置与所述冷却风出风管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包括一供风机构(1),该供风机构(1)设置在一腾空于地坪的作业平台(2)上,并且该供风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与供风机管路连接;一导风机构(3),该导风机构(3)与所述的供风机构(1)的右侧连接;一供风管升降机构(4),该供风管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2)上并且与所述供风机构(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机构(3)包括一U形导风箱(31)、一U形外过滤装置(32)、一U形内过滤装置(33)、一导风板(34)和一风道盖板(35),U形导风箱(31)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所述供风机构(1)并且与供风机构(1)固定,U形外过滤装置(32)位于U形导风箱(31)内并且该U形外过滤装置(32)的底部与U形导风箱(31)的U形导风箱导板(311)固定,而U形导风箱(31)与U形外过滤装置(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外风腔(312),U形内过滤装置(33)位于U形外过滤装置(32)内,该U形内过滤装置(33)与U形外过滤装置(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丝条吹风冷却腔(36),并且在对应于所述U形内过滤装置(33)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内进风腔(37),该内进风腔(37)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相通,导风板(34)在对应于所述供风机构(1)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U形导风箱(31)内并且位于U形导风箱(31)的左侧,该导风板(34)左侧与供风机构(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风板进风腔(341),该导风板进风腔(341)由开设在导风板(34)上的导风板孔(342)与所述外风腔(312)、丝条吹风冷却腔(36)以及内进风腔(37)相通,风道盖板(35)在对应于所述U形导风管(31)的顶部的位置与U形导风箱(31)固定,由该风道盖板(35)对所述外风腔(312)的顶部、内进风腔(37)的顶部以及所述导风板进风腔(341)的顶部封闭,在该风道盖板(35)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位置开设有风道盖板丝条让位腔(351),所述外风腔(312)是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相通的,并且该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底部构成为出丝口(3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包括一供风机构(1),该供风机构(1)设置在一腾空于地坪的作业平台(2)上,并且该供风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与供风机管路连接;一导风机构(3),该导风机构(3)与所述的供风机构(1)的右侧连接;一供风管升降机构(4),该供风管升降机构(4)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2)上并且与所述供风机构(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机构(3)包括一U形导风箱(31)、一U形外过滤装置(32)、一U形内过滤装置(33)、一导风板(34)和一风道盖板(35),U形导风箱(31)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所述供风机构(1)并且与供风机构(1)固定,U形外过滤装置(32)位于U形导风箱(31)内并且该U形外过滤装置(32)的底部与U形导风箱(31)的U形导风箱导板(311)固定,而U形导风箱(31)与U形外过滤装置(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外风腔(312),U形内过滤装置(33)位于U形外过滤装置(32)内,该U形内过滤装置(33)与U形外过滤装置(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丝条吹风冷却腔(36),并且在对应于所述U形内过滤装置(33)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内进风腔(37),该内进风腔(37)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相通,导风板(34)在对应于所述供风机构(1)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U形导风箱(31)内并且位于U形导风箱(31)的左侧,该导风板(34)左侧与供风机构(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风板进风腔(341),该导风板进风腔(341)由开设在导风板(34)上的导风板孔(342)与所述外风腔(312)、丝条吹风冷却腔(36)以及内进风腔(37)相通,风道盖板(35)在对应于所述U形导风管(31)的顶部的位置与U形导风箱(31)固定,由该风道盖板(35)对所述外风腔(312)的顶部、内进风腔(37)的顶部以及所述导风板进风腔(341)的顶部封闭,在该风道盖板(35)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位置开设有风道盖板丝条让位腔(351),所述外风腔(312)是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相通的,并且该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底部构成为出丝口(3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外过滤装置(32)包括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U形外过滤孔板(322)和U形外过滤层(323),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位于所述U形导风箱(31)内,并且该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的底部与U形导风箱底板(311)固定,在该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上构成有蜂窝孔,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左,U形外过滤孔板(322)与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朝向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一侧表面固定,U形外过滤层(323)覆盖在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朝向所述外风腔(312)的一侧,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高度方向的左侧腔口的位置设置有一腔体联结板(38),在该腔体联结板(38)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腔体联结板孔(381),所述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与腔体联结板(38)连接;所述U形内过滤装置(33)的高度方向的开口朝向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外过滤孔板(322)上的孔为圆形孔,并且位置与所述U形外过滤蜂窝板(321)上的所述蜂窝孔相对应;所述的U形外过滤层(323)为无纺布;所述蜂窝孔自所述外风腔(312)向所述丝条吹风冷却腔(36)的方向向下倾斜而构成有一倾斜角α,该倾斜角α的度数为5-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内过滤装置(33)包括U形内过滤蜂窝板(331)、U形内过滤孔板(332)和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俊樊海彬王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