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10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下作业技术领域的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包括潜水器主体、头部,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潜水器主体前端,且头部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头部外壳内固定有旋转体连接件,一对头部推进器分别安装在旋转体连接件的两端,主体壳腔体之内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体连接件中部传动连接;在初始状态下一对头部推进器的轴线处于竖直状态,在头部与潜水器主体相互垂直时一对头部推进器的轴线处于水平状态。头部可以进行旋转变位,使得旋转变位后的头部推进器的推力方向为横向,从而精确调节水下机器人与观测物体的距离,在观测柱状物体时可以有效的减弱水下涡流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近距离环绕检测。

A deformable underwat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作业
,具体来说,是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化、逻辑与软件技术方面突飞猛进,AUV摆脱了系缆的牵绊,在水下作业方面更加灵活,但我国的水下机器人起步较晚,智能化程度不够高,需要加强系统的学习能力,与外界环境产生交互作用,最大程度的适应外界的环境,且目前水下机器人的运动为六自由度的空间运动,需要一个完善的集成运动控制系统来保障运动与定位精度,但由于复杂的环境中水下机器人运动的时变性很难建立精确的运动模型,导致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做到近距离扫描与观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头部可以进行旋转变位,使得旋转变位后的头部推进器的推力方向为横向,从而精确调节水下机器人与观测物体的距离,在观测柱状物体时可以有效的减弱水下涡流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近距离环绕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包括潜水器主体以及与潜水器主体连接的头部,所述潜水器主体设有主体壳以及一对安装在主体壳上的尾部推进器,所述潜水器主体包括安装于主体壳腔体之内的、与船舶控制系统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头部设有头部外壳以及一对安装在头部外壳上的头部推进器,所述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潜水器主体前端,且头部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头部外壳内固定有旋转体连接件,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分别安装在旋转体连接件的两端,所述主体壳腔体之内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体连接件中部传动连接,且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受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头部与潜水器主体在初始状态下相互平行,所述头部外壳始终与主体壳外壁一起构成连续的、流线型的表面;所述一对尾部推进器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以头部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以头部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的轴线处于竖直状态,在头部与潜水器主体相互垂直时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的轴线处于水平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与潜水器主体的对接处设置有液密封组件,所述液密封组件密封头部与潜水器主体的安装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液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所述头部外壳具有从其对接端位置向其内腔延伸的、圆套结构的内延伸部,所述主体壳对接端设有一圈环形结构的接合台阶,所述头部外壳的内延伸部可同轴旋转地套装在接合台阶上,所述接合台阶的外周面上同轴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环形的、与安装槽同轴的内限位槽,所述内延伸部内周壁设有一圈沿径向凸起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插入内限位槽中且抵触内限位槽侧壁,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分别抵触限位凸缘两轴端面,且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分别抵触安装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密封内延伸部内周壁与接合台阶外周面之间的配合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接合套、丝杆,所述伺服电机受安装于主体壳腔体之内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主轴通过接合套与丝杆一轴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另一轴端伸入头部外壳的内腔中并与旋转体连接件中部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壳腔体之内的控制单元包括GPS接收器、声呐、罗盘经纬仪、控制板,所述主体壳上安装有天线,所述GPS接收器、声呐、罗盘经纬仪、伺服电机均与控制板连接,所述控制板的通讯部分与天线连接,且控制板的通讯部分通过天线与船舶控制系统无线通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壳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方框结构的内固定支架,所述GPS接收器、声呐、罗盘经纬仪均安装在内固定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壳上穿装有推进器固定支架,所述推进器固定支架中间部分处于主体壳内腔中且与内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推进器固定支架两端伸出主体壳内腔之外,所述一对尾部推进器分别安装在推进器固定支架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壳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给GPS接收器、声呐、罗盘经纬仪、控制板、尾部推进器、头部推进器供电。进一步地,所述头部设置有与控制板连接的、用于感应头部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头部外壳内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头部可以进行旋转变位,使得旋转变位后的头部推进器的推力方向为横向,从而精确调节水下机器人与观测物体的距离,在观测柱状物体时可以有效的减弱水下涡流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近距离环绕检测;2)头部与潜水器主体的连接处设有液密封组件,头部在旋转时能够保持良好的液密封性能;3)头部与潜水器主体的相对角度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由于设置了伺服电机、罗盘经纬仪,使得头部在旋转时被限定在预设的角度上,并且还设有角度传感器,可以及时反馈头部的旋转角度信息,以免头部在旋转时受水流阻力或运动惯性等复杂的外界因素影响产生角度偏差;4)由于控制板的通讯部分通过天线与船舶控制系统无线通讯连接,能够及时获取该水下运载器的姿态信息并根据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未变形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未变形前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仰视图。图4是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布局示意图。图7是液密封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关系示意图。图中,1头部,101头部外壳,101a内延伸部,101b限位凸缘,102头部推进器,103旋转体连接件,104角度传感器,2潜水器主体,201主体壳,201a接合台阶,201b安装槽,201c内限位槽,202尾部推进器,203推进器固定支架,204内固定支架,205电池,206GPS接收器,207声呐,208罗盘经纬仪,209控制板,210天线,211伺服电机,212接合套,213丝杆,214第一密封圈,215第二密封圈,3船舶控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5、6所示,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包括潜水器主体2以及与潜水器主体2连接的头部1,潜水器主体2设有主体壳201以及一对安装在主体壳201上的尾部推进器202,潜水器主体2包括安装于主体壳201腔体之内的、与船舶控制系统3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头部1设有头部外壳101以及一对安装在头部外壳101上的头部推进器102,头部1可转动地安装在潜水器主体2前端,且头部1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头部外壳101内固定有旋转体连接件103,一对头部推进器102分别安装在旋转体连接件103的两端,主体壳201腔体之内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体连接件103中部传动连接,且旋转驱动机构受控制单元控制。结合图3、4所示,上述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在初始状态下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头部1和潜水器主体2一样处于水平状态,头部外壳101始终与主体壳201外壁一起构成连续的、流线型的表面。结合图1-4所示,上述一对尾部推进器20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以头部1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一对头部推进器102以头部1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在初始状态下一对头部推进器102的轴线处于竖直状态,在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相互垂直时一对头部推进器102的轴线处于水平状态,结合头部外壳101始终与主体壳201外壁一起构成连续的、流线型的表面,因此,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相互垂直时,不会影响该水下运载器的移动。在该水下运载器需要下潜时,头部1和潜水器主体2一样处于水平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包括潜水器主体(2)以及与潜水器主体(2)连接的头部(1),所述潜水器主体(2)设有主体壳(201)以及一对安装在主体壳(201)上的尾部推进器(202),所述潜水器主体(2)包括安装于主体壳(201)腔体之内的、与船舶控制系统(3)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头部(1)设有头部外壳(101)以及一对安装在头部外壳(101)上的头部推进器(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可转动地安装在潜水器主体(2)前端,且头部(1)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头部外壳(101)内固定有旋转体连接件(103),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分别安装在旋转体连接件(103)的两端,所述主体壳(201)腔体之内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体连接件(103)中部传动连接,且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受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在初始状态下相互平行,所述头部外壳(101)始终与主体壳(201)外壁一起构成连续的、流线型的表面;所述一对尾部推进器(20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以头部(1)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以头部(1)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的轴线处于竖直状态,在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相互垂直时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的轴线处于水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包括潜水器主体(2)以及与潜水器主体(2)连接的头部(1),所述潜水器主体(2)设有主体壳(201)以及一对安装在主体壳(201)上的尾部推进器(202),所述潜水器主体(2)包括安装于主体壳(201)腔体之内的、与船舶控制系统(3)通讯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头部(1)设有头部外壳(101)以及一对安装在头部外壳(101)上的头部推进器(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可转动地安装在潜水器主体(2)前端,且头部(1)的旋转轴线水平设置,所述头部外壳(101)内固定有旋转体连接件(103),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分别安装在旋转体连接件(103)的两端,所述主体壳(201)腔体之内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旋转体连接件(103)中部传动连接,且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受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在初始状态下相互平行,所述头部外壳(101)始终与主体壳(201)外壁一起构成连续的、流线型的表面;所述一对尾部推进器(202)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以头部(1)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以头部(1)的旋转轴线为准对称布置,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的轴线处于竖直状态,在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相互垂直时所述一对头部推进器(102)的轴线处于水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的对接处设置有液密封组件,所述液密封组件密封头部(1)与潜水器主体(2)的安装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的水下运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214)、第二密封圈(215),所述头部外壳(101)具有从其对接端位置向其内腔延伸的、圆套结构的内延伸部(101a),所述主体壳(201)对接端设有一圈环形结构的接合台阶(201a),所述头部外壳(101)的内延伸部(101a)可同轴旋转地套装在接合台阶(201a)上,所述接合台阶(201a)的外周面上同轴设有环形的安装槽(201b),所述安装槽(201b)的槽底设有环形的、与安装槽(201b)同轴的内限位槽(201c),所述内延伸部(101a)内周壁设有一圈沿径向凸起的限位凸缘(101b),所述限位凸缘(101b)插入内限位槽(201c)中且抵触内限位槽(201c)侧壁,所述第一密封圈(214)、第二密封圈(215)分别抵触限位凸缘(101b)两轴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超李思念王敏健刘爽王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