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开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742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开路器;包括开路锥头、导套及操作手柄;开路锥头、导套及操作手柄均为不锈钢材质;开路锥头后端与导套前端可拆卸连接;导套后端与操作手柄前端一体成型。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引流管开路器,能实现过管通道的快速开创及引流管的快速穿入,使得相对于传统的过管通道开创方式,过管通道适宜,存留于病人皮肤外的过管通道过孔不会太大而使病人身体留下较长疤痕,且使得操作简单及能大大节省体力,还使得病人皮肉组织不会有残缺及使得引流管的穿入近乎无阻力,进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Drainage tube op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管开路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引流管开路器。
技术介绍
在各大医院的手术室,医生经常需要放置引流管到患者创口部位进行引流,在放置引流管之前,则需要在病人皮肤表面邻近相应创口的部位开洞至连通相应创口,以使所需使用的引流管的引流端穿入,而后,则将病人创口部位进行缝合,并使得所需使用的引流管的引出端外露并连接至所需使用的引流袋。传统的在病人皮肤表面开洞的方法则多为使用刀片进行切割,而后则通过手术钳自切割部位向内顶推,以使病人肉体被顶开一贯穿病人创口的过管通道,最后,则直接将所需使用的引流管自相应过管通道由外而内穿入至病人创口。对于上述方法,其虽然使用普遍,但其却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一方面,使用刀片在病人皮肤表面切割一切口时,则不好把控切口大小,当切口过小时,则使得后续所需使用的引流管不易穿入,当切口过大时,则易使得所穿入的引流管的靠近切口的部位固定不牢及使得后续会给病人身体留下较长疤痕,另一方面,使用手术钳自切割部位向内顶推的方式来构建过管通道,会存在耗费体力及使得操作麻烦的问题,且使得会大大有损病人皮肉组织,使得病人皮肉组织易有残缺,并且,在过管通道被打通后,病人皮肉组织又会充盈整个的过管通道,使得后续引流管穿入会受到一定阻力,使得费时费力。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引流管开路器。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流管开路器,包括开路锥头、适于套设引流管的导套及适于手握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开路锥头、导套及所述操作手柄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开路锥头后端与所述导套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套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一体成型。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优选地,所述开路锥头包括位于后端的连接部及位于前端的锥体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为中空结构,并设有内螺纹;所述导套前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以使与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开路锥头还包括沿所述锥体部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于所述锥体部外壁的多根切刀;其中,多根所述切刀的前端均与所述锥体部的顶部平滑过渡;多根所述切刀的后端均与所述锥体部的后端平滑过渡。优选地,所述锥体部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相重合。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成型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操作手柄沿所述导套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与所述导套后端端面相连接形成一体,且所述操作手柄连接端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导套后端端面相连接形成一体的不锈钢材质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导套后端开设有一缺口槽,所述缺口槽的两侧到两所述加强筋的距离相等。优选地,还包括一不锈钢材质挂环;所述不锈钢材质挂环设于所述操作手柄后端而与所述操作手柄后端相连接形成一体。优选地,所述开路锥头、导套、操作手柄、加强筋及所述挂环表面均涂覆有一层碘伏涂层。优选地,所述导套的长度为L1,所述操作手柄的长度为L2;其中,所述L1=1.5cm-4.5cm;所述L2=10.0cm-20.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引流管开路器,在具体实施时,因包括开路锥头、导套及操作手柄;所述开路锥头后端与所述导套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套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一体成型,如此,在操作时,手持所述操作手柄,以使所述开路锥头自病人身体创口内向外顶推,即可开创一过管通道至病人皮肤外,在所述开路锥头外露于病人身体外时,即可拆卸所述开路锥头,并沿所述导套前端将所需使用的引流管沿所述导套穿入至病人身体创口内,而后,手握所述操作手柄,拔出所述导套即可,由此,即能实现过管通道的快速开创及引流管的快速穿入,使得相对于传统的过管通道开创方式,过管通道适宜,存留于病人皮肤外的过管通道过孔不会太大而使病人身体留下较长疤痕,且使得操作简单及能大大节省体力,还使得病人皮肉组织不会有残缺,引流管的穿入近乎无阻力,进而,本技术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所述开路锥头与所述导套螺纹连接,如此,则使得其彼此之间连接牢固性好及连接拆拿性好,使得使用灵活可靠,另一方面,因所述开路锥头还包括沿所述锥体部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于所述锥体部外壁的多根切刀;多根所述切刀的前端均与所述锥体部的顶部平滑过渡;多根所述切刀的后端均与所述锥体部的后端平滑过渡,如此,在所述开路锥头的锥体部具有开路导向性好及开路省力的基础上,所设置的切刀则使得能更好的辅助所述锥体部来开设过管通道,使得过管通道的开设更佳的快捷省力,并且,由于所述锥体部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相重合,如此,则使得所设置的多根切刀对称性好,使得在其开设过管通道时受力均匀性好,使得过管通道的开设更进一步快捷省力,从而,本技术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因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两侧对应设有与所述导套后端端面相连接形成一体的不锈钢材质加强筋,如此,则使得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导套之间连接牢固性强而不易断裂,使得本技术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因所述导套后端开设有一缺口槽,如此,则使得便于目视所需使用的引流管的穿入深度,以使在穿入深度适宜时及时拔出所述导套,并且,因本技术还包括一不锈钢材质挂环,如此,则便于本技术在不使用时的挂放,使得避免直接置放于手术台台面等地而被其上外物污染,同时,由于所述开路锥头、导套、操作手柄、加强筋及所述挂环表面均涂覆有一层碘伏涂层,如此,所设置的碘伏涂层则使得本技术还具有抑菌及杀菌效果,使得避免将细菌带到病人创口及其周边皮肤软组织内,以避免病人创口及其周边皮肤软组织因感染细菌而发生炎症,进而,本技术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引流管开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引流管开路器的分解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引流管开路器1000;开路锥头10;连接部101;内螺纹1011;锥体部102;切刀103;导套20;外螺纹201;缺口槽202;操作手柄30;加强筋301;挂环4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实质。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引流管开路器1000,包括开路锥头10、适于套设引流管的导套20及适于手握的操作手柄30;其中,所述开路锥头10、导套20及所述操作手柄30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开路锥头10后端与所述导套20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套20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30前端一体成型。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引流管开路器1000,在具体实施时,因包括开路锥头10、导套20及操作手柄30;所述开路锥头10后端与所述导套20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套20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30前端一体成型。如此,在操作时,手持所述操作手柄30,以使所述开路锥头10自病人身体创口内向外顶推,即可开创一过管通道至病人皮肤外,在所述开路锥头10外露于病人身体外时,即可拆卸所述开路锥头10,并沿所述导套20前端将所需使用的引流管的引入端沿所述导套20前端穿入至病人身体创口内,而后,手握所述操作手柄30,拔出所述导套20即可。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管开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路锥头、适于套设引流管的导套及适于手握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开路锥头、导套及所述操作手柄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开路锥头后端与所述导套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套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开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路锥头、适于套设引流管的导套及适于手握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开路锥头、导套及所述操作手柄均为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开路锥头后端与所述导套前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套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锥头包括位于后端的连接部及位于前端的锥体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为中空结构,并设有内螺纹;所述导套前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以使与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锥头还包括沿所述锥体部长度方向均匀的固设于所述锥体部外壁的多根切刀;其中,多根所述切刀的前端均与所述锥体部的顶部平滑过渡;多根所述切刀的后端均与所述锥体部的后端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管开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部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部的中轴线相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引流管开路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